中国能源现状与前景
王庆一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3号楼,100029)

  摘 要 分析了中国(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供需现状,认为中国能源面临石油安全、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生产利用对健康和环境的损害、国际竞争的挑战。展望了重化工业阶段中国能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能源 中国 现状 展望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和石油消费国,第三大能源生产国。2003年,中国一次能源产量(不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下同)为1603Mtce,其中原煤产量1667Mt,原油产量1696Mt,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5位;发电量19108TWh,居世界第2位。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6780Mtce,其中煤炭占671%,石油227%,天然气28%,水电65%,核电09%。中国1978~2003年能源与经济主要指针见表1。

  2003年,中国人口已达129227百万人,人均能源指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00%、51%和571%,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平均值的594%。2003年人均能源指针国际比较见表2。

  1980年代以来,能源效率和节能取得很大进展。1980~2002年能源强度从789tce/万元GDP降至263tce/万元GDP,年均节能率达49%。1981~2002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260Mtce,相当于减排SO2193Mt,减排CO2840Mt-C。〖FL)〗〖HT〗

  表1 中国1978~2003年能源与经济主要指针(略)

  表2 2003年人均能源指针国际比较(略)

  11 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石油工业主要由三家石油公司经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此外,1996年成立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China CBM),从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输送、销售和利用。

  111 油气资源

  据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的油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20亿t,其中陆上783亿t,大陆架237亿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4723万亿m3,其中陆上3340万亿m3,大陆架1383万亿m3。按照国际通行的油气资源和储量的定义,2003年末,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32亿t,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82万亿m3。

  112 油气生产

  2003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696Mt,其中大庆4840Mt,胜利2665Mt,辽河1322Mt,新疆自治区1820Mt。天然气产量3502亿m3,其中四川9188亿m3,长庆5141亿m3,新疆自治区3553亿m3,CNOOC 3252亿m3。

  中国现有原油年加工能力约300Mt,2003年成品油产量为2445Mt,其中汽油4770 Mt,煤油855Mt,柴油8513Mt,燃料油2005Mt。从2003年7月1日起,车用汽油开始实施新的国家标准,含硫量小于008%,烯烃含量小于35%。

  2003年,中国石油行业工业总产值达87007亿元,销售收入86468亿元,利润13416亿元。

  中国东部油区和西部老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近年勘探开发重点转向西部新油区和海上。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是陆上石油接替的主力。海上石油开采目前主要集中在南海东部和渤海大陆架,产量分别占海上石油产量的65%和20%。南海东部产量已开始下降。渤海正迅速上升,2002年末,CNOOC与菲利普斯合作开发的中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蓬莱19-3油田投产,初期产量2Mt/年。2010年渤海产量可达20Mt。此外,正在加快东海和南黄海油气勘探,南海南部海域有可能成为石油战略后备区。

  天然气的开发,近、中期内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和南海莺琼盆地。2003年8月,中国最大的海上气田南海东方1-1气田投产,年产气16亿m3。

  113 西气东输

  在开发上述4个盆地的同时,输气管道工程建设正快速推进。

  2002年7月正式开工的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气田,经甘肃、宁夏进入陕西,在靖边与长庆气田连接,再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抵达上海,全长约4000km,年输气能力120亿m3,上、中、下游静态总投资约1500亿元。2004年10月1日全线投产。已有29家用户签订销售协议,2007年合同供气量80亿m3。此外,重庆忠县到武汉的输气管道于2003年开工建设,总长1352km(含支线),预定2004年末投产。第二条陕京输气管道正在建设,长862km,年输气能力达120亿m3,预定2005年9月建成。

  114 国际合作和海外并购

  油气领域国际合作和海外并购取得重大进展。到2003年初,CNOOC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石油公司总共签订了154个合同或协议,合同区面积12万km2,利用外资90多亿美元。陆上石油与国外45家石油公司签订了51个合同,合同区面积25万km2,引进外资近13亿美元。

  中国石油企业积极推进跨国经营,到2003年初,已累计与26个国家签订40个勘探、开发、炼油、管道等项目合同。2003年,CNPC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已达247Mt,权益产量1288Mt;天然气作业产量178亿m3,权益产量139亿m3。在苏丹1/2/4区建成年产能力10Mt的大型油田,1506km长输管道。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已建成5Mt/年的生产能力。CNPC还以8亿美元收购了印尼两个油田的资产。2004年9月28日,中哈输油管道开工建设。该管道从阿特劳到新疆独山子,长3088km,一期年输油能力10Mt,二期20Mt,投资约30亿美元。

  CNOOC正实施沿海天然气战略,通过收购国外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权益,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大量进口LNG。广东LNG项目由CNOOC参股澳大利亚气田开发,年进口LNG 37Mt,合同期20年, 总金额超过120亿美元,2004年4月30日正式签署商务合同。福建LNG项目,由CNOOC收购印尼东固LNG项目股权,从2007年起,每年提供LNG 25 Mt,合同期25年,2004年9月项目全面启动。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在沿海地区建十来个LNG接收站,总接收能力达50Mt/年。

  200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 301亿m3,其中化工占34%,工业燃料29%,城市燃气23%,发电14%。

  1.1.5 石油市场和贸易

  过去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近8%的增幅急剧增长,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成品油消费量达2752Mt,汽油和中馏分油消费量分别比1998年增长391%和525%。

  1993~2003年,中国原油产量增长176%,而消费量增长959%,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后,进口量大幅增长。2003年,进口原油9113Mt,成品油2824Mt。进口原油509%来自中东,243%来自非洲。出口原油813Mt,成品油1385Mt。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额为2570亿美元,占进口贸易总额的622%。

  2003年5月,成立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浙江镇海和山东黄岛储备基地已动工兴建。

  1.1.6 合成液体燃料

  在发展合成液体料方面,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04年8月,神华煤液化项目正式开工,一期工程年产成品油32 Mt,用煤97Mt,投资245亿元,预定2007年7月建成。2004年9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与南非SASOL公司合作,各建一座首期年产成品油3Mt的煤炭间接液化厂。生物质(陈化粮、甘蔗、木薯等)制燃料乙醇已开始商业生产,2004年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以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部分地区进行车用乙醇汽油试点,计划使用燃料乙醇102Mt。

  1.1.7 市场化改革

  油气行业1998年实行政企分开,CNPC和SINOPEC旗下部分企业互换,重组为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从1999年开始,CNPC、SINOPEC和CNOOC三大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成立规范的股份公司,并在海外上市。与此同时,油价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并与国际市场接轨。1998年6月起,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确定;从2000年5月开始,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相应调整;从2001年11月开始,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盘交易。

  1.2 煤炭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2003年煤产量达1667Mt,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35%,占中国一次能源产量的742%,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78%的发电能源、60%的化工原料、36%的民用商品能源,是煤炭提供的。

  1.2.1 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预测资源量达557万亿t。2003年,已查明的煤储量为102015亿t,其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经济利用的储量为33409亿t,扣除各种损失后可开采出来的储量为18912亿t。

  1.2.2 煤炭生产

  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产煤808Mt,地方国有煤矿283Mt,乡镇煤矿576Mt。有11个省(区)的煤产量超过50Mt,其中山西376 9Mt,山东1406Mt,河南1168Mt,内蒙古882Mt,黑龙江781Mt,陕西730Mt,贵州670Mt。有25个矿区的产量超过10Mt,其中内蒙古、陕西的神府-东胜矿区达7384Mt,山东兖州4560Mt,山西大同4471Mt,山西西山2709Mt,安徽淮南2678Mt,河南平顶山2669Mt。

  神府-东胜矿区是1984年开始建设的神华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是中国特大型工程之一,包括煤矿、电站、铁路、港口、航运等项目,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889亿元。神府-东胜煤田是中国最大煤田,探明储量2236亿t,煤质优良,开采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2003年,已建成11个矿井,原煤产量7384Mt。大柳塔矿产量达2076Mt,全员效率14121t/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神木-黄骅港运煤铁路2002年11月全线通车,黄骅港也已建成。

  中国煤炭生产近97%是矿井开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约40%,劳动生产率很低,2003年仅为256t/人/年。中国煤矿安全事故严重,2003年事故死亡人数达6702人。

  1.2.3 煤炭市场

  200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579Mt,其中发电用煤7654Mt,占485 %。2001年以来,煤炭需求强劲增长,煤价大幅上升,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坑口价从2000年的13969元/t上升到2004年1~6月的19203元/t。煤炭运费和流通环节收费急剧上涨,导致终端用户煤价飙升。2004年4月,大同优质原煤坑口价为85~110元/t,经秦皇岛海运到广州的售价达475元/t。

  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销售收入9792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煤价上升增收占增长额的247%。国有重点煤矿财政补贴前盈利928亿元(补贴后盈利3474亿元),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

  1990~2003年中国煤炭工业主要指针见表3。

  1.2.4 洁净煤技术

  近年来,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取得明显进展。2003年,约有500Mt原煤经洗选后销售。水煤浆(CWS)的年产能力达426Mt,已用于6台220t/h电站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CFBC)已有35和75 t/h各500多台,130t/h 20台,240t/h 2台,420t/h 1台。拟建2×300MW或2×400MW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IGCC);引进2台P200增压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PFBC),总容量2075MW。已安装电站烟气脱硫装置(FGD)10GW,在建15GW。〖FL)〗〖HT〗

  表3 中国1990~2003年煤炭工业主要指针(略)

  1.2.5 市场化改革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中国能源部门中是起步最早的。1983年,国家实施鼓励乡镇集体兴办煤矿的政策。1985年,国有煤矿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1993年,开始逐步放开国有重点煤矿指令性煤价,2002年放开发电用煤价格。1994年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由税率为3%的产品税改为税率13%的增值税,由此增加的税负定额返还(每年171亿元);在征收资源税的同时,开征矿区使用费;中央财政给予国有重点矿亏损补贴(每年371亿元),养老保险补贴(每年464亿元),关闭破产矿井补助(1999~2001年139亿元);为142个关闭破产项目核销银行呆坏账138亿元(正在实施中)。1998年7月,国有重点煤矿全部下放给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同时推进国有重点煤矿公司化改制和重组,迄今已有近80%的企业改为公司制,有15家公司上市,并组建了神华、兖矿、大同、山西焦煤、淮南、平顶山、开滦、中煤能源等集团公司。1998年11月,开始关闭非法小煤矿,乡镇煤矿数量由1997年的82万个骤减到2002年的25万个,产量由618Mt降至405Mt。关闭大量乡镇煤矿促使煤炭经济运行明显改善,但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一些地区瞒报煤炭产量更为严重。据调查,2000年全国实际煤产量比正式公布的产量多200Mt左右。

  1.3 电力

  1.3.1 概述

  过去十多年,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2003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倍。2003年,发电装机容量39140GW,其中水电9490GW,火电28977GW,核电619GW。到2004年5月,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年9月,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个,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已装机49GW;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24GW;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1.98GW。

  2003年发电量达1905.21TWh,其中水电281.33TWh,火电1578 .97TWh,核电 4385TWh。火力发电消耗煤炭76543Mt,燃料油1322Mt。火力发电热耗355gce/kWh,供电热耗380/gce/kWh;电厂厂用电率6.07%;设备利用小时5245,其中水电3239,火电5767;输电线路损失率7.71%。

  中国1990~2003年电力工业主要指针见表4。

  表4 1990~2003年电力工业主要指针(略)  

  2003年,全国终端用电量为155787TWh,其中农业占496%,工业6834%,交通运输251%,民用1436%,商业398%,其它585%。

  1.3.2 电荒

  中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1997年电力供需平衡,局部过剩。2002年再度出现缺电,而且越来越严重,缺电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由2002年的12个增加到2003年的21个,2004年多达24个,三季度高峰时段全国估计缺电31GW。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供应侧还是需求侧,主要是体制问题,包括: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1.3.3 水电

  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为379GW,年发电量1923TWh;经济可开发资源为290GW,年发电量1260TWh。

  2003年水电装机容量占经济可开发资源的327%。中国已建、在建的1GW以上大型水电站有26座,其中在建的8座的总容量达40GW,除三峡工程外,还有红水河上的龙滩(42GW),澜沧江上的小湾(42GW)和大朝山(135GW),大渡河上的瀑布沟(33GW),长江上游的水布垭(16GW),南盘江上的天生桥一级(12GW),黄河上游的公伯峡(15GW)等。

  三峡工程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8200MW,留有扩建4200MW的地下厂房。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发电,到2004年10月,已装机7×700MW,2009年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三峡库区淹没陆地面积632km2,最终移民总人数约113万人。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约1800亿元。2004年9月,可装机4200MW的地下厂房进入实施阶段。〖BP)〗

  1.3.4 火电

  中国的火电以煤电为主,2003年煤电占总发电量的780%。到202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达1000GW以上,其中煤电约占65%。新建燃煤电站主要采用600MW机组,大力发展超临界机组,到2003年,已引进超临界机组20台,总容量11520MW。随着西气东输管道建成,以及沿海地区即将大量进口LNG,天然气发电将快速发展,到2005年新建燃气电站总容量12GW,预计2010年燃气轮机容量将达32GW。此外,还将发展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气化联合循环机组等洁净、高效燃煤发电技术。

  1.3.5 核电

  中国核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基本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截止2004年9月,中国已建成9台核电机组:浙江秦山第一核电厂300MW(国产压水堆),二厂2×600MW(国产压水堆),三厂2×700MW(加拿大重水堆);广东大亚湾2×900MW(法马通压水堆),广东岭澳2×984MW(法马通压水堆);总容量6668MW。在建的江苏田湾核电站,2×1000MW俄罗斯压水堆,将于2005年建成。

  最近,国务院决定加快核电发展,预计202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36GW。

  1.3.6 电网

  2003年全国有6个区域电网:华北3954GW,东北2744GW,华东5178GW,华中3595GW,西北1609GW,南方(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4055GW;5个省电网:福建,山东,川渝,新疆,西藏,其中以山东电网为最大,1760GW。全国输电线路总长度达879479km,其中500kV的44364km,330kV的10,389km。

  国家电网公司正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发展战略。西电东送正在建设北、中、南三条信道。北部信道主要是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的煤电向京、津、冀、鲁输送,陕北煤电、甘青宁水火电送京、津、冀;2005年送电容量约8GW;中部信道主要是四川和三峡的水电送华中和华东,2005年送电7GW;南部信道主要是云南的水电、贵州的水电和煤电送广东,2004年送电10GW。到2010年,三个信道送电容量将分别增至18GW、22GW和15GW。

  1998年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大规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投资约3000亿元,覆盖面达90%。农网改造使农村用电条件和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农户通电率由1997年的9586%提高到2002年的9848%,使近3000万无电人口用上了电;低压输电线路损失率由20%~30%降到12%;农村到户电价平均下降0.13元/kWh。

  1.3.7 市场化改革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三个阶段。1985年放松发电市场准入管制,鼓励集资办电,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撤消电力工业部,在部分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2002年,厂网分开的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部分改组为5家独立的发电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电力投资5家集团公司),电网部分改组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待续)

                       摘自《中国煤炭》杂志



     编 辑: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