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夹河矿“6.23”顶板事故案例
[   更新时间:2004-8-17 ]
      2004年6月23日中班19时30分,夹河矿运搬工区在-800~1010水平轨道暗斜井距绞车9.4米处维修耙绳轮及轨道时,因巷道拱顶部喷体突然脱落,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一、自然情况 
    -800~1010水平轨道暗斜井为全岩巷道,巷道坡度为21°,长度590米,巷道采取锚、网、梁、喷联合支护,净宽4.2米,净高3.4米,净断面12.47m2。 
    该巷道由掘进一区4队负责施工,事故段巷道于2003年2月份开始施工,3月份施工完毕。由于该段为深部巷道,地压大,且受采动影响,掘进成巷后即出现喷体开裂等失修现象,由施工单位边掘进边修护。2003年3月至8月间,共进行了三次修护,修护时为了保持巷道外表成型一致、美观,对事故段巷道进行了复补喷,造成了事故段巷道拱顶部金属网外喷体厚度累计达0.6米。 
    2004年5月,巷道竣工,经验收后,于5月16日交付运搬工区使用管理。 
    二、事故经过 
    6月23日中班,运搬工区安排电绞司机高某、挂钩工刘某、朱某三人到-1010轨道暗斜井上滑板运料。接班后,高某检查发现耙绳轮有一个缺囗,花道处尖轨不密贴,即叫刘某向工区汇报,要求下人处理。尔后,在未对耙绳轮和花道进行处理情况下,高某只对电绞进行了检查后,就由刘某等挂了料车运行,当车拉到花道处,靠主钩的第一个重车掉漏道,便将料车松到下车场拿道。后经检查发现耙绳轮底托板与轨道脱离,轨道被拉偏,不能走勾。即又向运搬值班室汇报,要求下人处理。工区即安排钉道工王某下井处理,18时王某到现场,电绞司机高某负责协助维修,王某安排高某去找道板,自已用尖锤在耙绳轮上方刨道板窝。约19时30分,高某刚离开现场到达下方安全门处,王某所在位置的拱顶部喷体突然脱落长4米,宽0.6~1.4米,厚0.1~0.4米,砸在其背部,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1、钉道工王某未执行先检查后工作,不安全不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巷道失修且修护方式不当是形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 运搬工区负责该区段的管理,对严重失修可能造成后果重视不够,盲目安排工人作业,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矿安监部、生技部对该段失修巷道的严重失修程度不清楚,亦未安排检查处理,疏于管理,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防范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安能力。真正做到先检查后工作、不安全不冒险作业、隐患不排除不工作。 
    2、严格执行锚喷工艺标准,落实巷修技术质量要求,对巷修工程要严格按标准施工和验收,复补喷喷层厚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3、进一步落实职能科室和基层区队区域安全责任包干制度。将安全责任切实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有章可循、有责可究。确保在安全管理上不扯皮,不留死角。 

    事故点评: 
    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从掘进期间的修护质量,运搬工区区域包干的管理,职能科室对隐患的排查处理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如果有一个单位领导或职工能履行安全责任或有一个环节能兑现管理制度,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掘进期间的修护未能按照修护标准要求施工,使金属网外喷层严重超厚,在隐蔽工程中留下了隐患,在受动压等影响时,导致较大面积的喷体开裂、突然脱落。   
    区域包干运搬工区的干部,在作业地点巷道失修隐患未排除的情况下,安排工人作业,同时,施工人员自我保安能力差,造成事故的发生。 
    职能科室对非采掘区域和边远地点存在安全隐患疏于管理,未能及时进行排查和安排处理,管理不到位。 
    该矿近年来狠抓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事故的出现,暴露了在非采掘区域和边远地点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死角、漏洞”、部门之间管理上的衔接协调等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希望各矿井以本次事故为鉴,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在用巷道进行一次普查,对失修巷道,要落实队伍,限期修复,严格工程质量、严格验收标准。同时,要做好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点的严细化管理,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编 辑: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