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集体减产 钢铁行业“寒流”来袭

煤炭资讯网 2008/10/15 13:48:43   矿业新闻
 
    “如果市场情况得不到改善,那么该减产就减产,该停产就停产。”在10月12日的首钢“三创”经验交流会上,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无奈地挥了挥手。这句话道出了国内钢铁行业的现状。

    国内钢价已连续10周处于下跌态势。国庆后第一周,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暴跌,平均跌幅在12%左右,成为8年来国内钢材市场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周。事实上,从今年7月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断收到来自各地钢厂的减产、停产报告,这其中不乏武钢、唐钢这样的大型企业。

    钢价急跌

    谢强曾是唐山一家较为红火的轧钢厂厂长,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三个月内遭遇连续减产,现在轧钢厂已经关门。谢强的厂只是众多河北钢厂中的一个。

    2001年,谢强与几个朋友筹资2000万元合伙开了个轧钢厂。“那时的市场需求很大。”谢强说,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就开始盈利了。

    随着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的逐年提高,钢厂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但是还是可以勉强支撑。”谢强说,因为成本在涨,而钢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据他回忆,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带钢的价格逐渐上涨,曾达到每吨5980元的最高点。

    “本来打算看看奥运后的行情是否会好转,再把机器转起来,但仅仅两个多月带钢的价格已经回落到3600元/吨左右,而且下游没人敢接盘,生产就是亏损,不如等待机会。”谢强表示。

    虽然目前已经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的钢材消费旺季,但是钢材市场的需求状况并没有改观,成交清淡,主流钢材品种全线下跌。

    在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走势下,钢铁企业纷纷下调钢材出厂价格。9月19日,宝钢将钢坯、普冷板下、热镀锌板等品种每吨下调800元左右。随后安钢、邯钢、马钢、莱钢等25家钢厂均下调了相应产品的出厂价格。

    截止到10月10日,全国钢材价格4个月来已下降30%左右。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看来,这种情况将延续到明年年底。

    一个月经历从盈到亏

    这种情况,谢强在2005年也经历过。2005年的铁矿石协议价格大涨71%,上半年钢材价格接连上涨,随后开始下跌,各大钢企集体减产5%。

    “今年和2005年的情况最大的不同就是当时市场需求旺盛,只是由于成本高而减产。”谢强说,今年的钢材市场几乎一天一个价,需求大幅萎缩。

    “国内钢企从盈利到亏损只经历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思明对记者表示。据他介绍,南钢7月份利润还达到4个多亿,但8月份就明显下滑。“其中长材价格从7月底的6400元/吨降到8月底的4800元/吨。有的品种最多亏损800元/吨,一般的亏损也在400-500元/吨左右。”杨思明觉得市场下跌的速度太快了。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南钢9月份的盈亏平衡点计算,南钢需要减产30%才能达到最佳效益。为了保住现有市场不被其他竞争钢厂抢去,南钢从8月开始自动减产10%,但每个月还要亏损1000万到2000万元。

    首钢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据朱继民介绍,截止到10月9日,首钢各类钢材价格从今年的最高点下降了800-2400元/吨不等,目前的建材价格已经回落到3400-3600元/吨左右。

    “目前钢铁企业对整个行业的趋势已经达成共识,降价促销、减产过冬将成为常态。”朱继民称,首钢在9月设置的盈亏平衡点已经被击穿。与其生产一吨钢材亏损1000元,不如采取措施躲避锋芒等待时机。如果市场真的没有改观的话将会实行减产。

    钢厂减产、停产成风

    9月29日,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几家大型钢铁企业高层共聚河北邯郸,谋划“救市”,并初步定下减产20%的计划。而河北钢铁集团10月9日决定将在减产20%的基础上再减产10%-20%。首钢也暗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将考虑减产,宝钢、沙钢等钢厂也有相同的想法。

    “由于预计所有长材大幅亏损,南钢将被迫减产10%,后期还有可能增加到30%。”杨思明说。目前钢材市场价格下跌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钢材市场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减产、停产成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唯一选择。

    据河北省冶金矿山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唐山一些中小钢厂已经三四个月启动不了,而邯郸、唐山、廊坊等地大部分中小钢企从8月份开始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唐山地区共有带钢生产线41条,目前只有12条处于生产状态。“河北省超过三分之一的钢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三分之二的钢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透露。

    停产或部分停产的中小钢厂还包括杭钢、萍乡钢铁、福建三闽钢铁等。江苏一家钢厂老总也对记者透露,江浙一带一些小企业早已经停产关门,未关闭的中小钢铁企业也是艰难经营,一些曾经非常活跃的以钢铁为原料的出口制造业厂家已经关门,有些企业已经遣散了员工。

    随着钢价的进一步回调,近期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也纷纷采取“限产保价”、“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调整。

    据中钢协统计,今年7、8月份,中国大型钢企已经是微利经营,中小企业更是处于亏损边缘。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鞍钢、武钢、马钢、太钢等32家钢厂减产,河南省内的民营钢铁企业停产已达40%左右。

    需求和成本双重打压

    “由于需求下降以及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使得钢厂有些喘不过气来。”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朝晖认为,现在钢厂面临的不是盈利问题,而是紧迫的生存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国内生铁和钢材产量出现10年来罕见的月环比负增长。“成本上升、价格下降使钢铁企业面临双重压力,直接后果是7月钢、生铁的产量低于6月,8月比7月份环比下降,这是多年未见的。”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

    “这次的'寒冬’是从下游需求引发的,因此不会短暂,而将是长期的。”杨思明指出,在目前钢材市场的格局下,下游用钢企业需求呈观望状态,房地产、工业、家电等行业近期明显下滑,难以继续承受钢材价格高企的成本压力,钢铁行业成本转嫁的下游通道受阻。

    同时,原材料价格的高企一直是悬在国内钢企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罗冰生表示,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连续上涨,给钢厂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今年以来,由于原料、燃料的价格大幅攀升,钢厂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8年国际铁矿石公开价格已连续6年上涨,其中澳矿和巴西矿累计涨幅分别达到410%和376%。据中钢协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铁平均制造成本上升了57.57%,加上其他费用上升和出口关税增加等,钢企增加成本达2000多亿元。

    来源:新京报      编 辑:兰天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