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08:一手救灾 一手撰稿-------

——记川煤芙蓉公司抗震救灾英雄本网特约记者刘孝庆

煤炭资讯网 2009/5/28 20:38:09   通讯特写

  在5·12大地震周年后,记者再次采访了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芙蓉公司抗震救灾英雄,火线入党,本网特约记者刘孝庆。
  在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抗震救灾中,有一支挖掘经验丰富、思想素质高,不怕困难,吃苦在前,那里有危险他们就冲锋在前的救援队,它就是由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川南建工青年救援队。而其中最出“风头”的是该公司办公室秘书,44岁的刘孝庆,在组建救援队时他首先报名参加,到了灾区后他却挑着和别的队员不一样的担子:一肩担着抗震灾区的搜救任务,另一肩担着新闻材料的撰写和影像资料的拍摄任务。
 
  2008年 5月15日,他和救援队从川南边陲宜宾出发,16日赶到青川县展开紧张而艰苦的救援工作。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转起来就再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了。
 
  在青川县乔庄镇小南街山珍市场大楼垮塌废墟现场,刘孝庆与战友们一道冒着烈日和灰尘苦苦挖掘了十多个小时,不但为众多的商户抢救出了数十万元的物资,还为一户居民在废墟中刨出了两万多元现金。在小北街蚕茧站大楼垮塌废墟、阴平街东桥宾馆大楼垮塌废墟和中医院第二门诊部大楼垮塌废墟;在青川县中学校灾民安置点、乔庄小学校灾民安置点和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灾民安置点,每天你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哪个废墟缺少人手,他放下相机就是救援队员;哪个灾民安置点有了新闻,他端起相机就是战地记者。他纪录的各种灾情资料达200页之多,拍摄的照片有1200多张,这其中包含了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灾民自救、建筑废墟等方方面面。
 
  在阴平街42、44号,队员们从废墟中搜救出一名已经罹难七天的老人,刘孝庆记录了整个搜救和挖掘的全部过程。然而,此坍塌处四周有大量悬空未坠的预制板,特别是左侧一幢五层楼房,下面的四层已经完全垮塌,剩下的第五层悬在空中,随时都可能在振动中垮塌下来,而他就是站在这个位置拍摄队员们的搜救和挖掘过程,危险并没有让他退缩。   白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并没有因夜晚来临而停止,白天没有时间记录的资料晚上补上,写日记,写感受,他常常在救灾物资接收处的纸箱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救灾物资接收处工作的工作人员、自愿者、解放军,没有一人不认识他。    在青川灾区的十天里,他走遍了青川县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走遍了所有受灾地点和每一个灾民安置点,为后期宣传及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宝贵的图象资料。
 
  特别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无数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牺牲,奋斗在救灾的前线,灾民的惨景深深地感动了他,他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用火热的激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郑重递交给了救援队临时党支部。通过临时党支部报请四川产业集团公司党委的批准,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采访结束时,刘孝庆对记者说,“我在抗震救灾现场,看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场面。同时也看到了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可歌可泣场面记忆犹新。我期待着灾区早日恢复;灾区人民早日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本网特约记者:范方能 关彩明      编 辑:晓岚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