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回眸及展望

煤炭资讯网 2011/1/22 7:49:45   焦点话题

   生产持续向好,增速或归“常态”  

   1  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回眸    

    毫无疑问,2010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份。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虽然摆脱了金融危机阴影,但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充满了动荡和风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频发,特别是下半年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引发全球通胀预期扩散,对正在复苏过程中的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针对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较其先期的9.5%有所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引擎。

    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利好,国内对大宗商品需求高涨;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加,外贸出口优势突出;在港口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软硬件条件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海上贸易量持续高位运行。全国港口运输生产在上一年初步复苏的基础上,2010年继续稳步向好,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两位数高增长,生产形势好于预期,港口企业效益同步提升。回顾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宏观经济向好,港口吞吐量高增长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下文均简称港口)完成80.2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增速较去年加快了6.8个百分点。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发展强劲,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1.9%、11.1%和9.6%,经济向好,为港口运输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港口货物吞吐量在09年增速下滑基础上的恢复性上升,并随宏观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波“V”型增长走势。

    伴随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走出低谷,以及四亿投资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开始由温和转向趋热,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重工业用电同比增长了30.5%,显示一些高能耗产业产量已创出历史新高,对煤炭、铁矿石需求格外旺盛,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达到19.1%,其中一季度更是高达23.2 %。针对趋热的经济发展,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出现微调,为了兑现“十一五”节能指标,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严厉的限制措施,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需求出现萎缩,进入第三季度,货物吞吐量增速开始较大幅度下滑,在节能减排最关键的9月份,增速低至8.7%,为该月前16个月来最低水平,10月份在冬储煤炭启动下,货物吞吐量增速开始反弹,11月份强劲反弹到21.3%,为年内次高水平。

    受益于宏观经济快速复苏,货运量大幅上升,201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继续雄居世界首位,这将是我国港口连续8年获此殊荣。2010年又有两个港口进入亿吨港口行列,亿吨港口俱乐部已扩大到22个。一些排名前列的港口, 由于倚重于外贸,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09年增速滞后于其他港口,但2010年复苏进程明显加快,表现突出,对全年港口运输生产高速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约6.5亿吨,增速达到15.5%,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港。一些近几年高增长的港口,2010年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其中;营口、唐山、烟台、日照、南京、苏州、江阴等港口增速均超过二成,有的甚至达到四成,明显高于全国港口的平均增速。

    1.2  矿石、煤炭进口减速,内贸增速超外贸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6.19亿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48%,这是自1998年开始的12年来中国进口铁矿石首次同比下降。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48亿吨,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5%,而11月份仅增长了9%,整年增速呈现逐月下降趋势。而进口矿石、煤炭两大货种曾是支撑09年港口运输生产增长的顶梁柱,前二者的09年增速分别是41.9%和250%,二者增速的大幅下滑影响了外贸进口增长速度。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跌入冰点,09年国际矿石、煤炭价格最低曾跌至70美元/吨,62美元/吨,而此时我国政府率先在全球提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资源需求旺盛,择机大举抄底买入,全球的六成以上矿石从海外运到了中国。而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矿石、煤炭价格分别涨到目前的170美元/吨,130美元/吨,较先前翻番还多,企业成本大幅上扬,有些商品开始转向国内采购,再加上国内宏观调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对大宗商品需求有所降温。其中矿石进口自2010年4月起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煤炭进口从2010年1月份的1600万吨,下降到年底11月份的1388万吨,下降了16.7%。尽管矿石、煤炭增速下滑,但仍未改变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上升势头。由于原油、粮食、特别是外贸集装箱高位增长,推动港口外贸吞吐量增速大幅上升,1-11月份港口外贸吞吐量增速为14.8%,较上一年增速加快了6.8个百分点。而内贸增速更高达16.7%,较外贸高出1.9个百分点,而上一年内外贸增速基本相当。

    2  2011年港口运输生产展望
    2.1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港口运输生产增速或归“常态”

    全球经济在振荡起伏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年末美国经济传出一些好转的市场数据,欧洲债务危机也有改善的迹象,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地向上复苏。近期一些著名机构纷纷对全球经济做出了预测。其中世界银行2011年1月13日发布《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较为乐观,该行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9%,2011年将放缓至3.3%,2012年达到3.6%。全球经济将继续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受高速增长惯性影响,2011年依旧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受通胀预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速将放缓,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约增长8%,放缓约2个百分点。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贸易量的增长,促进港口运输生产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09年港口运输生产增速下滑,而10年增速快速修复,呈现高增长,那么2011年港口的增速将进入“常态”发展,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

    2.2  宏观调控转向,大宗货物增速趋向平稳

    受国家能源结构及区域经济特点,煤炭、金属矿石、原油、矿建材料、钢铁等五大货种是水上运输最主要货物,合计占整个货物吞吐量的六成以上,上述五大货物均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与国家投资及基本建设息息相关,对港口运输发展至关重要。2011年,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将从主要以“保增长”向“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三管齐下转变,在经济“快”的前提下更注重“好”字,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逐渐向“常态”方向转变,个别大宗货物不可能像09年、10年那样大起大落,而是回归“常态”,趋向平稳增长。

    煤炭需求高位运行,增速或将回落。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5.11亿吨,同比增长23.1%。2010年的高增长主要基于上一年的需求下滑,是恢复性的高增长,但在2011年将难以持续,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010年煤炭发运量已创出历史高位,基数较高,在沿海经济没有超预期增长下,煤炭需求不可能大幅上升。二是南方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及耗能大户逐渐外移,再加上“西电东送”、“西气东送”正在加速,沿海各省市外购电的比例逐渐增多,电煤耗量增长有限。三是最重要的,国家加大在“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硬性指标,淘汰落后产能,各地方政府将会积极应对,煤炭过度需求受到限制。基于上述原因,尽管沿海经济仍较快增长,港口煤炭继续高位运行,但增长速度有望回落,增速可能维持在5-10%之间。

    铁矿石进口或现反弹,但幅度有限。受益于国内投资、基建项目的高位运行,以及钢材出口大幅回升,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创记录的6.2亿吨,较上一年增长8.2%,但由于国家加大对落后钢铁产能采取“双限”措施,增速较上一年下降5个百分点。而铁矿石进口却不及2009年,出现了1.48%的降幅。2011年,国家将增加1000套保障房建设,对钢铁有钢性需求支撑,同时我国的粗钢产能将增长4,000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8亿吨,需求增长比较明确,再加上10年铁矿石进口相对较弱,基数较低,如国际矿石价格能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区域,2011年港口铁矿石进口将出现小幅反弹,但增速不会超过二位数。

    2.3  外贸增速或回落,集装箱温和增长可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GDP增速将从4.8%放缓至4.2%,其中发达国家为2.2%,发展中国家为6.4%。随着世界经济筑底复苏上行,全球贸易将温和上升,虽然增长前景尚不坦荡。而克拉克森较为乐观,其预计在集装箱海运量创新高后,2011年仍将达到1.54亿标箱,增幅为10%,但这一增速已较10年回落了2个百分点。据商务部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回落到10%,增速回落明显。这主要基于,上一年基数较高;欧美日经济增长仍相当不明朗;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以及人民币升值加快,资源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外贸出口难以持续上一年的高增长,反映到港口集装箱运输增速将同步下滑,但全年仍可保持高位运行,并有小幅上涨,乐观的增速可望保持在10%左右。(陈弋)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编 辑:一帆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