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铜川人心目难以忘记的铜煤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煤炭资讯网 2015/4/29 10:46:38   通讯特写
      最近,陕西铜川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和华商报驻铜记者站根据市委书记郭大为的要求,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挖掘采写出了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大美铜川•精彩故事”,其中在铜川记忆中回忆了铜川矿业(铜川矿务局)的两位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

     在铜川矿务局11月1日迎来60岁“生日”之际,铜川矿业对为铜川矿务局做出突出贡献的劳模先进人物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弘扬先进人物的事迹,凝聚职工土气,鼓舞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铜川的名字里虽然有个“铜”字,但铜川却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城市,煤矿工人也因此而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底子”。在铜川,很多回忆都和煤有关,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煤矿工人在这里也给我们留下了精彩而厚重的记忆。

     邢习恩:两次冲进火海救人他献出年轻的生命
  
     如今,89岁的王丽华老人每次翻看放在床头的《矿山英模》这本书,都会多看看书中自己丈夫的照片,老人的丈夫就是当年为挽救矿工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矿工楷模”邢习恩。
  
 
     1962年2月26日下午3时许,铜川一矿(即后来的史家河煤矿)井下601大巷发生重大火灾,百余名工人遇险。情况危急,时任一史家河煤矿生产副矿长的邢习恩来不及换工作服就急忙下井。邢习恩带头冲进去,和其他抢救人员在浅火灾区先救出14位已昏迷的矿工。当井下更深处发现还有矿工时,邢习恩第二次冲进了火海,这次他又救出了4名矿工。至此,井下温度已高达70℃,瓦斯浓度也超过安全标准。这时候,邢习恩做出了一个出乎常人的举动,他朝通话器里喊:“赶快封井!”井封了,爆炸没有发生,矿井保住了,但32岁的邢习恩却永远留在了矿井下。
  
 
     4月24日上午,记者在铜川北市区的铜川矿业梅苑小区见到王丽华老人。提起丈夫,老人还是忍不住抹眼泪。王丽华和邢习恩(阜新矿院本科毕业)都是辽宁人,建国初期响应支援西北来到铜川,刚结婚才两年的他们带着一个孩子来到铜川。到丈夫遇难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老四还在王丽华的肚子里待产。
  
 
     王丽华说,丈夫遇难后,除了单位发放的抚恤金,家里再没有其他收入。孩子多,花销大,她不敢歇着,先在矿工宿舍当卫生员打扫卫生,给下井的矿工洗衣服,干了二十多年临时工,先后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
  
 
     “尽管父亲早早就离开我们了,但他给我们兄弟四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邢习恩的二儿子邢文平说,当时他只有6岁,但至今他仍能清晰地记得父亲高大的身影和留给自己的印象。他说:“父亲总是很少回家,他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邢文平回忆,父亲出事那天,他正准备去找父亲,走到矿区门口,才发现里面围满了人,“当我看到哭泣着赶来的母亲时,我才意识到父亲真的出事了。”
  
 
     邢文平说,多年来,他更多是从父亲留下的笔记和同事的评价中了解父亲。“父亲那一代人,对工作的热情几乎都是大于家庭的,不仅是我父亲,那时矿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邢文平说,自己虽然没在矿上工作,但从父辈的身上,他学到的是那一辈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后来他们兄弟4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是这么做的。

     冯玉萍:为抢救国家财产她落下了终身残疾
  
     在铜川说起那些令人感动的矿工,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她便是今年80岁的冯玉萍老人。这位原籍河南的老人,1956年刚参加工作就来到铜川,先是在矿务局托儿所工作,1958年调至一矿学习开压风机。
  
 
     1953年前的1962年2月,当时年仅27岁、正在桃园煤矿井下上夜班的冯玉萍,突遇压风机失火,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井下工友的生命安全,她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奋战火灾,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井下工友的生命安全,但自己面部和双手被严重烧伤、致残,全身高度残疾。
  
 
     据《矿山英模》一书中记载,着火的一瞬间,机房内顿时成了火海,冯玉萍的头发、衣服全着了火,火焰将她的脸灼伤得像针扎一样刺痛,但她仍咬着牙,忍着剧痛,摸索着将一个个风机关上……最后,当同事们将她救出的时候,她的全身都已经烧黑,面容尽毁。
  
 
     冯玉萍的英雄事迹被《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1965年受煤炭部邀请,冯玉萍专程赴大同、北京等地向全国掘进代表和在京机关作先进事迹报告。同年,陕西省委发出《关于学习冯玉萍同志革命精神的通知》,并在西安举办了《冯玉萍事迹》展览。1966年3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公交会议和国庆观礼的冯玉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82年,她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尽管已经落下残疾,但冯玉萍仍然不愿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最后,她留在矿上的职工食堂工作,之后,她又当上了矿工会副主席、铜川矿工俱乐部主任,一直干到1991年才退休。
  
 
     4月27日,说起母亲当时义无反顾冲进火海挽救国家财产的事迹,冯玉萍的女儿说,“母亲说过,她从来没有因此后悔过,母亲作为一名铜煤人,这是她应该做也是必须做的。”

 
     铜煤60年:涌现出百余位省部级以上劳模
  
     “邢习恩、冯玉萍只是铜川矿务局成千上万员工中的两个缩影,矿上这样为了工作牺牲自我的工人实在太多了。”铜川矿务局宣传部部长李德强说。而据铜川矿务局统计,铜川煤业60年来,已涌现出111名省部级以上劳模,这些优秀的英雄模范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铜煤人。
  
 
    为加快煤炭生产,促进经济发展,1958年设立了铜川市。建市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原煤产量一度占到了陕西省三分之一的份额。因煤而兴,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这里当了矿工,然后在这里定居生活、生儿育女,这也让铜川成为了典型的移民城市。据说,煤炭业最鼎盛时期,全市仅矿工及其家属就有20余万人,差不多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据铜川市刚刚公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末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32865人,如果算上家属也在10万以上。
  
 
     2013年3月,在铜川市发布的“铜川精神”中,就有“埋头苦干”的表述。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段林荣表示,“埋头苦干”也正是铜川煤矿工人的精神写照,另外来自五湖四海的煤矿工人也形成了铜川“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不论是在铜川创业的、定居的,还是来铜川旅游的外地人,他们在这里也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善意,无论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农村的村镇集市,问个路或者打听个事,无论认识与否,总有人会耐心而面带微笑地回答你。
  
 
    位于北市区红旗街口的铜煤文化展览馆于2013年5月对外开放,现在,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看到的是铜川煤业的那些人、那些事儿,感受到的则是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传递。
   
 
     2014年1月,时任铜川市市长的郭大为(现为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在春节期间慰问煤矿老员工及其家属时就曾说过:“铜川的底气和根基就是矿工精神,矿工是铜川的功臣,铜川的发展需要传承这支产业大军的创业精神。”
 
      “尽管我们矿上现在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老一辈人的这种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产业转型中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李德强说。 
    本网特约记者:席选民 通讯员:杨 皓      编 辑:肖平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