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马萌:记忆中的求学之路

煤炭资讯网 2019/6/8 22:10:42   散文
  
    时光荏苒,时光如歌,转眼间已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了。四十年来,整个国家乃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自己也从一个不醒世事的孩童步入知天命之年,因而就越发地怀旧。本文就以自己的求学之路,与上一代、下一代人相比,来说说这四十年来的变化。
    大队油坊:我开始了漫漫求学之路
    多灾多难的1976年春节刚过,我背上了母亲给我缝制的小书包上了“书坊”。“书坊”是当时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对学校的称呼,他们也称呼老师为“先生”,像旧社会一样。在他们看来,大队里的赤脚医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先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先生。简单地说就是,医生治病,教师治愚。
    我们上埝三个生产队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在位于二队许家生产队的大队油坊里上课。代课的是一个姓王的女老师,实行包班,语文算术都教。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生育高峰期,记得当时在大队油坊上一年级的新生中,光我们一队——北马生产队就有17个学生。其他两个生产队许家、西马家的也不少。
    我和我的伙伴们先前还满村窜、疯逞捣(关中方言,玩耍的意思),这一下全被关进了笼子,还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上过学前班,更不要说像现在的孩子,从两岁半就被家长送到幼儿园,一上就是四年。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王老师让我们学习写字,我还像在家里吃饭一样用左手,让老师拾掇了一顿之后就改为右手。那时候的周末只有星期天一天时间,有一次我和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到村北的虬龙原上割猪草、疯逞捣,结果忘记了王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周一早上王老师检查家庭作业,我没写日了急,就趴在石板砖墩子搭成的课桌上翻白眼、大气不出玩“装死”,王老师慌了忙,神情紧张地让本村的一个同学回村叫来我的母亲,母亲来的时候,我又恢复了“正常”。王老师告诉从事过教育事业的母亲,看这娃,作业没写就没写,玩啥装死呢?
    虽然,我当时还很懵懂,不醒事,只记得当时语文学了拼音字母,算术学了个位数的加减法。但实际上我的漫漫求学之路从此时——1976年、此地——大队油坊就开始了。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上埝三队和下埝三队合班,在宣化大队的大队部大厅里上课,和后来建成的宣化小学仅一墙之隔。宣化小学门前是棉绒厂,后来修西禹高速公路从棉绒厂门口经过,记得在棉绒厂看过一次电视,学校统一组织的,看的是《宝葫芦的秘密》,对于这件事我记得很清。
    参加工作后从韩城到西安出差,坐车从宣化棉绒厂门口经过时,我告诉一起同行的同事,那银河宣化棉绒厂后面是宣化小学,我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少年时代,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作为“60后”,我对这句话的印象最深。
    每当此时,幸福之情就荡漾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心里像灌了蜜一般甜。那么,对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来理解?但从字面意思来看,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也可以理解成社会主义;红旗就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概意思就可以归纳为:出生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党的领导下幸福地成长。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多么鲜活朴素的时代语言,激人奋进,发人深省。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与为新中国诞生而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相比,我们觉得实在是太幸福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以特有的“中国速度”实现了富国裕民的国家使命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老百姓正在逐渐享受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发自内心的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而骄傲、而自豪。
    和父辈们相比,我们这一代人的确幸福。我们受的苦较少,即使在70年代初生活艰难时期,我们也能吃上从亲戚家借来的玉米、国家返销供应的其他粮食,过年穿不上洋布做的新衣服,但还能穿上粗布做的新衣服,比父辈三年困难时期,食不果腹强多了;我们受的教育多,刚刚上了学还在小学阶段,国家就恢复了高考制度,开始重视义务教育,初中专、高中专、大专、大学毕业后,国家统一包分配,使更多的同龄农家子弟,甚至戴过“帽子”的地富反坏“四类分子”子女,在学业完成后,顺顺当当地就可以分配到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城镇成家立业;我们创业的机会多,我们的父辈在年轻时,只能在生产队按部就班地参加劳动,做些小生意,还得偷偷摸摸的,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同龄人在风华正茂时,正超上开放搞活,发展经济。现在,成了私营企业主的同学,大多是当时不满足于在工厂上班的、在政府机关闲呆的、敢于走出农村进城务工的,有思想、有魄力的同学。
    和下一代相比,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下一代是站在我们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比我们小时候,吃得好、穿得好、干活少,受苦少,但却要受应试教育之累,失去了欢乐的童年。在这一点上,我们就相对自由,放学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算多,我们在做完作业后就疯狂地玩耍,满村道的跑,直到晚上九、十点,耍乏了才回家,有些捣怂是让父母拧着耳朵回家的。几乎每个人都滚了一身的黄土,像个脏兮兮的土猴,记得那时晚上浪回家,学习成绩优异的哥哥取下挂在钉子上的摔土摔摔,给依次排好队的我和三弟摔掉衣服上的土。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不用说,比我们这一代人要幸福的多,可以说是“丰衣足食”,挑着吃,捡着穿。我们这一代那时候却不是这样,生产队分的清油只是一点点,有的家庭用醋炒菜、泼辣子,家庭条件稍好的,熬成的猪油能用差不多一年,猪油夹馍是记忆中的美食,一般父母都务农的孩子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猪肉饺子,我们蒲城人是叫扁食或疙瘩,扁食是素的,疙瘩是肉的,大年初一早起才能吃上肉疙瘩,农家人的中秋节是不过的,那时候农田里活路正忙。
    四十年过去了,历史将那一件件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为你、我、他的集体记忆。时间是最忠实的史官,它客观地记录了伟大的祖国四十来的巨大变迁。
    作者:陕煤地质一三一公司 马萌      编 辑:一鸣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