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白晓光:与时舒卷 和光同行——山东烟台龙矿医院赵国经的新闻文学之路

煤炭资讯网 2023/11/2 21:34:07   散文
 
      莱子古国写春秋,初心不改追鹏程。人生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攀登,从而领略沿途美景的一个过程。
      1983年,赵国经在山东龙口矿务局北皂煤矿参加工作,担任过宣传科长,后在烟台龙矿医院担任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班主任。不论是宣传工作还是综合管理工作,他坚持“与时舒卷,和光同行”。期间,先后在《烟台日报》进修新闻写作,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了三年电视编导专业,尔后又在省委党校进修了本科学历。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充实,让他的新闻之旅、文学之路、文艺演出更加接地气、更加受欢迎。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追求突破、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展示自己独到的观察生活的文学视角。 


      “一旦选择了,就是选择了一条负重远行的创作之路。”因此,赵国经在龙口矿务局每年召开的新闻宣传表彰会上,多次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给大家带来了方向与思考。
      人生在世,岗位虽有不同,但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星光灿烂。赵国经就是这样的人。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时间行至新的节点,历史的刻度见证了每一个平凡的瞬间。30多年的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的经历,赵国经对这句话有着深深的感悟和体验。山东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周盛阔曾评价说:“龙矿的赵国经真是多才多艺,不论是写小品,写新闻,写诗歌、拍电视专题片,都是比较突出与前卫的”!原龙口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士湖这样评价赵国经:“如果龙口矿区像赵国经这样的人才多一些,龙矿的新闻宣传事业定能上一个大台阶。”
      时任《龙口矿工报》主编曾多次在新闻培训班上,以赵国经的作品为范例,讲解如何写一篇好的作品,并评价说,在龙口矿区,赵国经的写作境界、发表作品的层次,多年保持第一,靠的是勤奋与努力,靠的是敬业与真诚。
      2020年,以自己对文艺的追求与向往,成功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2022年,加入了龙口诗词学会;2023年,加入了龙口作家协会,使他的创作才华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因为有梦,他的创作之路明媚灿烂;因为热爱,他的信念如磐石一般地坚定执着。 


      一、润物无声 追求并超越自己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学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赵国经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健康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以及《民主与法制》《当代矿工》《煤炭企业管理》《支部生活》等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报刊、融媒体网站等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通讯、消息1000余篇,摄影摄像作品300余幅(条),有数十篇作品获得各级各类报告文学、新闻通讯和摄影比赛一、二、三等奖。
      追求美好是赵国经不变的信念,追求最佳是他的期待与向往。晨起,赵国经伫立海边静候霞光,记录每一个美好,与朝阳同行;午间,就静坐窗前独享日浴,思考着每一诗篇,与暖阳同行;日落,就伏案在灯下抒写诗行,与夕阳同行。
      三十多年来,赵国经独立撰稿、摄像、配音解说和编辑的电视专题片《警钟》分别荣获1992年国家煤炭部、中国电视学会安全文艺专题片一等奖;报告文学《第二十九个春节》入选山东文艺出版社《太阳神》专辑;报告文学《纤夫歌》入选《崛起在渤海之滨》报告文学集;报告文学《踏浪行》入选1999年黄河文艺出版社《迈向新世纪》丛书;报告文学《在平凡中演绎精彩》入选2010年齐鲁书社《医苑春华》文集。 


      30多年前,赵国经从乡镇进入煤矿工作,对新闻采编工作、对文学创作工作是懵懵懂懂的,到后来的成长成熟,再到后来的负责煤矿的新闻宣传工作,他在新闻的原野上笔耕了30多个春秋。
      走进他家的客厅,除了书籍外,还有许多的获奖证书、奖杯,一本本证书印证了他的新闻成就;一个个奖杯,见证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2020年在“我与《烟台日报》的故事”征文中获得奖项;2023年3月和8月,在龙口诗词学会两次诗词朗诵比赛中,两次得奖;先后获得过烟台龙矿医院发的荣誉证书,至于龙矿集团、山东能源的单项奖,也获得无数个。
      在《龙口矿工报》专题报道中,赵国经是发表整版报道{专题}最多的一个宣传工作者。他还多次荣获龙矿集团、龙口市、烟台日报、烟台广播电视台的奖励;也荣获山东煤矿工业管理局“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这些荣誉称号和证书加起来,在龙矿集团目前无人能超越。
      光阴似箭漂泊多少过往,岁月如歌留下几许回忆。不论是从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还是文学创作及电视片脚本的撰写;不论是演小品还是诗歌朗诵,赵国经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因为难,或许因为苦,因此,多数同行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成功者可谓凤毛麟角,甚至认为新闻写作或者文学创作是不容易敲开的“铁门”,而赵国经却对新闻写作、文学创作有超常的雄心与执念,他以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勇敢无畏地敲开了这扇“铁门”,并不断攀登上一座座令人仰慕的山峰,成为山东能源系统、龙矿集团系统内知名的新闻工作者、知名的诗词朗诵者、知名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者。 

 
      二、心向未来 追求与众不同
      在多年的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过程中,赵国经体会到,每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源于一条好的新闻线索,每一篇好的文学作品都得益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品味,但是有时候新闻线索或文学创作的领域又过于宽泛,如何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因此,他坚持用“小切口”传递好新闻,讲出好故事,写出好作品,从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这既是新闻宣传的目标,更是文学创作的境界。
      追求与众不同,就要从每一件新闻事件、每一个文学创作的源头寻找“小切口”。赵国经知道,矿山的每一个现场,一个小小的故事往往包含着企业在落实重点工作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单纯从总结汇报材料中搜刮来的新闻素材相对呆板,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2023年10月,他撰写的散文《矿工与酒》,从一个小的“切口”入笔,将矿工与酒的故事写的惟妙惟肖,此文在《中国煤炭新闻网》发表后,被评为优秀文章。
      记得是2000年,当时的北皂煤矿第三产业效益较好,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矿上先后派员到德国考察比较先进的高压注塑设备,意欲生产一种当时比较时髦的注塑家具。这年5月底,该设备生产线完成引进并安装调试成功,其间德方派出的几位波兰籍技术人员来矿协助安装调试。
      那时赵国经任矿宣传科长,领导安排前去采访中德合作项目成功投产的同时,让其陪同几位波兰籍专家到龙口附近的风景名胜游玩、拍照。在一大肚弥勒佛面前,几位“大肚子”老外在引导下留下了快乐的身影,都是“大肚子”,让此照片形成了剧效果,于是赵国经便将此照片配诗发往《中国青年报》。内容如下:本人家乡在波兰,山清水秀百花鲜,一日三餐肉蛋奶,腰间挺起一座山。此番来华谈生意,穿梭青岛济南间,齐鲁风光实在美,忙里偷闲转两天。来到龙口海神洞,弥勒举牌欢迎咱,“进洞得福”多友好,不由你不往里钻。咱俩都是“大肚汉”,相逢在此真有缘,进洞之前先合影,比比谁的腰更宽。
      从投稿到刊登,只有一周时间,6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此照片,在全国新闻媒体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都说作者拍得好,配诗更绝。一位编辑说,赵国经的摄影作品提升了报纸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了专属的氛围和更清晰的情感传递。
      记得著名摄影家罗伯特·卡帕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就启示我们每个新闻人都要有好的脚力,因为有现场感的新闻才富有生命力。赵国经就是这样,一直用心拍出好作品,一直用心写新闻精品,一直用心创作出好的散文及诗歌。他一直认为,无论是新闻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小切口”都是用心、用情挖掘出来的。如何把一场会议新闻写出活力,并在更高的平台发表,需要换个角度去细心观察。例如表彰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大型会议,我们可以从会议的材料中摘取模块,撰写经验类、成绩类报道;从受表彰人员中发掘先进事迹,撰写花絮式报道;从单位所取得的成果中,撰写评述式报道等。
      与时舒卷 和光同行。阅读赵国经的文章,能感受到他的文章比画卷更美,比诗意更浓,比秋意更美,秋天的美,美得无法对比。这是因为,赵国经的作品,是积累出来的,更是用心用情创作出来的。

 
      三、登高望远 追求博观约取
      在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路上,赵国经把所见所闻与积累联系、用积累撞击现实、从现实中撞击积累并获取新闻、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继而达到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龙矿集团原洼里煤矿宣传科科长栾耀军曾说,每次阅读赵国经的作品,都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欢喜,他所表达的有大海的浪漫,有高山的情怀,有人文的景观,有生活的思考 ,每一篇作品,都展现着秀气与霸气完美融合,这才是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应有的梦想境界。
      《今日龙口报》主任王青说过:“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其实,文学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五彩斑斓的生活,其中老老少少、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俯下身子,细心观察,总有一些人和事,会触动我们心中柔软的地方,不由得为之感动。赵国经的作品,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值得我们佩服!
      作为一名企业宣传干部,赵国经认为,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既渺小又不可或缺。于社会而言是渺小的,于家庭而言承担着责任,总会有人牵挂和想起。思念和怀念,都是一份真挚的感情。在时间的洗礼下,这份感情犹如陈年老酒一般浓烈。在写作中,如果带着这份感情去写作,就不会担心写不好的作品。
      赵国经虽然已过了耳顺之年,但坚持不间断的写作;因为心中有梦,他坚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为心中有梦,他不再困惑和迷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即使是最平凡的每一天,他也要活出精彩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鸣金收兵。
      因为心中有梦,他向高手学习、学习、再学习,分析如何谋篇布局,讲究语言的锤炼和写作上的技巧,因而,他的作品总能令人久久难忘。他是一个勤奋的耕耘者,在新闻与文学的田野上,他默默地耕耘、播种,施以雨露;在收获季节,却悄然退隐,他培养的几名弟子,都成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他奉献自己的才华,让他人去收获成果。在文学的沃土上,他勤奋地写作,其题材涉及诗歌、散文、演讲稿、专题片脚本等等。在公文、论文的荒原上,他努力开垦,创新劳动,大到长篇论文、各种材料,小到领导讲话、体会文章、发言稿等等。
      在龙矿集团,赵国经有着龙矿“四大才子”之首的美誉。这是因为,他“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溢出的是墨香,表现出来的则是气质。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曾经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融入在我们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赵国经就是这样的人! 

 
      选择最接地气的角度去报道生活与工作,“用手中的笔为矿工鼓与呼,用图像图片记录生活与工作的瞬间。”这是赵国经从事企业新闻工作时的承诺。为了践行这个承诺,他的足迹一次次遍访了矿区的角角落落。同时,对于社会丑恶现象,他敢于出手,敢于批评。
      新闻写作,酸甜苦辣磨砺着他无怨无悔的意志,关键时刻,艰难险阻检验着他无私奉献的品德。记得20多年前,当地个别村民经常在矿区路上,在过往煤车上偷煤,为了打击这种行为,他拍摄了电视新闻,抨击了这种丑恶现象,龙口电视台播出后,当地村民找到矿里,让他给个“说法:并且威胁,必须到电视台赔礼道歉,恢复所谓“村民的名誉”,但他不怕,义正言辞,坚决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
      记得有一年,矿里组织安全文艺汇演,赵国经结合一名矿工妻子失去丈夫后的心情,创作了一首《天堂里有我的陪伴》:不知天堂冷不冷,不知天堂热不热,不知那边是否有我的陪伴,不知那边有没有人在你耳边叨叨......引起了与会一千多名员工家属的共鸣,有的人在现场忍不住哭了出来!演出结束后,当时的工会主席评价说,国经的作品最好,安全教育用情最能打动人,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心中有情,脚下有路,对矿工的爱,一直是他用自己的镜头、正义的笔,去触摸矿工的内心世界的目标。有一年,矿里发生了一次伤亡事故,给家属与矿里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他看到失去丈夫的妻子的凄惨情景,发自内心地觉得,一定要把此事记录下来,让这件警醒每一名员工,一定要把安全记在心中。于是,他通过采访和记录,把此次事故过程拍成了专题片《警钟》,此片在龙口矿区、龙口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间接提醒每一个矿工,珍惜生活,珍惜生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年,此电视专题片参加了中国电视学会、中国煤炭电视学会组织的电视专题片评比,荣获一等奖,为他及龙口矿务局带来了不可复制的荣誉。
      在原龙口矿务局建局十周年之际,他撰写的征文,获得了十佳作品;在龙矿集团成立五周年、十周年组织的征文中,他多次获奖。
      每到矿井安全生产五周年、十周年之际,他都会组织策划组织了一批重大专题报道,集中在《龙口矿工报》《山东能源报》发表,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播撒着赵国经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记录着他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也承载着一个人热爱本职工作的人生价值。
      回顾和品味30多年的人生,赵国经说道:“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地工作和追求,一生无悔。”有人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爱岗,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敬业。对于赵国经来说,他不仅坚持做着这一件事,而且非常优秀地做好了这件事。多年来,赵国经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只因他心中有了信仰和初心,他的追求和奋斗才显得那么丰满;只因胸中有了真理和正义,他的作为和努力才那么富有意义;只因肩头有了责任,他的工作才那么认真和敬业。
      心有正能,方能远行。情在心中,笔在手下。赵国经用真诚与爱,书写着人间的真情与大爱;爱在行动,他用作品的力度彰显着生活中的善良和美德;心底无私,他用镜头展现着人生的精彩与画卷;情深似海,他记录并撰写着龙口矿区最美的历史时刻,记录着矿山人铸就的每一座丰碑。他用双手在文字的田野里描绘着人生无数个美丽的风景。今天,已经退休的他,带着一种释然,转身即将告别2023,怀揣一丝梦想,满怀期待2024,锚定目标,重新出发。

    本网记者:山东龙口作家协会 白晓光      编 辑:一鸣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