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白晓光 姜永进:徐洪志的“葫芦烤画”艺术(配图)

煤炭资讯网 2024/2/5 10:14:11   散文

  花开已堪镜,半绿卷如杯。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游万里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象征意义有许多。葫芦,是在农村很见的一种藤蔓植物。在我国古代用葫芦来做酒壶或者用来做盛水用的勺,葫芦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后来,葫芦却演变成了文艺观赏品。各种形状的葫芦摆件,葫芦制品。但是最为神奇的还是要属葫芦画。

  我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葫芦画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


  作为一名山东龙口人,已过天命之年的徐洪志,从小生活在龙矿集团北皂煤矿附近的海边,每天静听大海的涛声,感受着海一样的胸怀,锻炼了她与众不同的性格,那就是“要么不干,干就最好”!如今,靠着她在葫芦烤画方面的不凡业绩,成为龙口市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受父母的影响,徐洪志从小喜欢绘画。成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烤画作品,从此对这项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她查资料,找样本,琢磨练习,从仿照别人的作品起步,到逐步开始自己的“草根式”创作,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葫芦烙画要求眼、心、手高度专注。一开始学,稍不留神就会伤到手,即使熟练之后,手被烫伤也是常事儿。可徐洪志从没放弃过对这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在葫芦烤画、木板烤画、宣纸烤画方面,有了独到的见解。其作品通过“黑、棕、茶、黄、白五个层次,烤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达到民族风格与写实风格的双重效果,使其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也展示出深厚的葫芦画功底。

  擅长画画,让徐洪志的葫芦画远近闻名。从2007年开始,她从宣纸烙画起步,在烙画有了一定基础后,于2012年开始尝试在葫芦上烙画。为了使这项艺术掌握的更加准确,徐洪志于2017年拜龙口市葫芦烙画第三代传承人赵森元为师,专心致学习葫芦画。


  徐洪志对艺术的钻研与痴迷,令赵森元老师十分满意,将自己50多年对葫芦烤画艺术的真经,全部传给了她。2018年徐洪志先后参加龙口市桃花节、粉丝节,其葫芦画作品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并收获了荣誉证书;在烟台市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创新大赛上,她的作品《葫芦传情》,受到组委会的表彰;2019年参加中国蓬莱文创活动大赛,她的作品《八仙过海》,荣获银奖;2018年《金蟾》葫芦烙画作品被评为“十佳民间文艺作品奖”;2019年作品《孔雀牡丹》在中国蓬莱文创大赛活动中荣获《铜奖》;先后参加龙口市“苹果节”工艺品展示活动,得到了评委会的肯定;2020年至今创作、加工、烙画作品800多件,有的被选送到美国、香港、澳门参加展览、收藏,受到好评。

  徐洪志靠着自己在葫芦画方面的追求与创新,2018年,烟台市书刻协会为其颁发了葫芦烙画《九鱼图》优秀奖证书;当年,龙口市为其颁发了“龙口市十佳民间文艺作品”证书;2019年荣获“龙口市民间艺术展览优秀奖”;其作品《遇上葫芦娃》被山东《齐鲁晚报》推介,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1年,由于徐洪志的葫芦烤画作品达到了“古朴典雅、艺术大方的境界,对民间美术发展史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龙口市文旅局为其颁发了“龙口烤画非遗传承人”证书,对其从事的葫芦烙画艺术给予了官方认可。葫芦烤画与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容不得半点差错,这对作者的基本功、持久力、创造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在创作时要把握火与刀功与力度,更重视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为达到这个目标,徐洪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用自己的领悟与钻研,使得她在这一领域有了较深的造诣。

  小小葫芦烙刻如画人生,一笔一画绘出浓浓爱国情!在徐洪志的家里,烙好的葫芦摆满了一整间屋子,每一只葫芦上的画面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花开龙口》,此画运用了画、刮白等技法绘制,整幅画面神韵超逸,意境深远,直抒胸臆。


  有一首诗这么描绘葫芦:花开白玉光而莹,结黄金圆且坚。成就顶门开一窍,个中别是一乾坤。徐洪志说,葫芦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徐洪志以这个目标为己任,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以葫芦题材花鸟画创作与交流、葫芦文化研究与弘扬、葫芦藏品收集与展示作为其主要的学术活动。

  文创产品一枝花。徐洪志作品也似花一样的美。有人说,看着葫芦画,让人仿佛回到纯真的童年时代;有人说,一幅葫芦画挂在家里就是一个会说话的艺术品;还有人说,听,葫芦画好像在唱歌,歌唱美好生活。

  “就是在葫芦上用电烙铁绘制出各种图案,我还慢慢摸索出了葫芦彩绘。”徐洪志拿出了一个用大红色彩绘的牡丹葫芦,非常精美。除了她的医疗养生工作外,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葫芦画上,一个葫芦画下来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半个月。

  徐洪志创作的葫芦画,通过大量细腻生动的微缩景观,抢救性保护和还原中国两千年来的葫芦文化,在注重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互动性和体验性,系统呈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葫芦文化的人文内涵。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扬,徐洪志如今也收了六名学生,专门从事画艺术,这也是传承的一个主要方面。


  徐洪志知道,“葫芦画派”是独树一帜的。聚焦葫芦题材,开展艺术交流,推动绘画创作。她将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既继承文人画传统,又借鉴西方绘画技巧,巧妙融合各流派特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画作被多个城市收藏。

  徐洪志说自己从小就爱画画,握着画笔的时候好像插上了一对翅膀。“当初学绘画,没有专业基础,几个月的时间就是在不停画画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的葫芦画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

  “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学生时代,都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学绘画,应该受到父母的影响。他的父亲两次当兵,一次是步兵,一次是武警文工团,在部队就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转业后,成为龙口当地小有名气的“美术达人”。自己的母亲年轻时,也喜欢写写画画,这些,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她的事业。

  一把刻刀、几支画笔,刀走龙蛇间,一幅幅立意深刻的画作呼之欲出。万里长城大好河山,波澜壮阔的大海,山水鱼鸟,一件件作品寄托着他对祖国繁荣昌盛和社会和谐的深情祝福……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生命不是为了耗费,而是为了精彩。繁华不过烟云,名利不过瞬间,把握住当下,就是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今年52岁的徐洪志说,年龄是阅历,是成熟,是厚重。拥有年轻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的人,生活将对我们保持微笑,无论年龄大小,徐洪志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葫芦画的追求,书写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山东龙口作家协会 白晓光(本网记者) 姜永进      编 辑:一鸣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