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市场煤政府电煤疯涨电微升 电企煤企冰火两重天

煤炭资讯网 2005-8-24 9:10:06    煤市分析
市场煤政府电煤疯涨电微升 电企煤企冰火两重天

市场煤政府电煤疯涨电微升 电企煤企冰火两重天



                                                                 2005-8-24
       
    内地媒体昨日披露,今年上半年内地五大发电集团中两个整体亏损,另外三家也仅仅微利或勉强盈亏平衡,这是五大发电集团成立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文章指煤价飞涨而电价上涨有限,发电企业表面风光,实际却苦不堪言。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内地电力市场已经基本丧失了投资价值,这正折射出内地电力定价体制的困局及电价、煤价间的极度不合理关系。
    电力市场外资大撤退
  &nbsp 今年上半年以来,电力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已经面临全行业危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完成发电量5563.1亿千瓦时,增长1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但其利润总水平比去年同期降低62%。火电企业龙头华能国际8月10日公布2005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35.98%,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8.1%。而其他电力上市公司也显示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外资企业已经全面从中国的电力市场撤退,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基本无利可图。
    美国联合能源公司9年前开始涉足中国电力市场,在坚守了9年之后,这家公司最终以撤资结束了中国之旅,2005年7月,该公司决定把旗下10家电厂全部出售。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经济学家说,外资目前在中国电力市场的投资比率很可能接近于零。而在1997年,这一数字曾高达外资在华投资总额的14.5%。因为煤价涨得太快,中国的发电行业第一次不挣钱了。
    价格政策导致两重天
    有关专家指出,发电企业目前的经营困境就是因为采掘业价格上涨过快,同时政府监管没有跟上。电力行业业内对此的说法是‘市场经济的煤,计划经济的电’,指煤价向上狂飙,电价却一直被政府‘抓住不放’,不能随行就市。
    据统计,发电企业电煤平均车板价在2004年增加70元/吨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35元/吨以上,上涨幅度已远远超出发改委认可的幅度。在煤价上涨的同时,电煤质量却明显下降,已处于设计低限水平。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今年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生产成本达6355.17亿元,同比增长22.16%。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国资委网站数据显示,上半年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生产原煤10714.8万吨,同比增长26.6%;实现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加75.1亿元,增长110.3%。神华集团完成电煤销售4630万吨,同比增长31%。
    许多经济专家都认为,煤电企业冰火两重天,其实没有经营水平的高下之分,而仅仅是价格政策使然。
    合理定价机制未建立
    体制因素是长期困扰电力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的症结所在,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官员William J Froehlich在中国电力论坛上表示,中国自身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投资需求,但如果合理的定价机制没有建立,企业没有合理回报,外资进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近10年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艰难推进,电价形成机制也历经变化,近几年的能源紧张使得改革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但对于电价机制改革的前景,有关专家预测,要彻底解决电价机制改革的复杂问题,消除当中的复杂因素,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电价改革政策埋单?
    电力专家朱成章表示,只有在电价高于成本,电力企业有合理利润时,才能进行市场化改革。而中国电价长期在国家严格管制下,电价是偏低的。把电价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严控电价,就会推迟电力交易市场的建立,而电力市场难以建立,又使得国家有理由对电价实行严格审批,使电价走入严控的怪圈。朱成章建议,当务之急,是让电价高于成本,电价管制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定价,体现供求关系。
    从长期看,建立反映供求关系的定价机制是治本之道,但是,眼前的电力企业的政策性亏损问题也需要更现实的解决办法。从各地实践来看,由政策埋单似乎也是一种现实选择。
    专家对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其一,电力工业由国家来经营,作为宏观政策调控工具,电力所需投资、费用由国库开支;其二,电力工业按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改革,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补贴;三是电力工业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在管制电价保证电力企业有合理的利润,使电价高于成本,并体现供求关系。
来源:香港商报

 西部煤炭行情分析中心编辑



     编 辑:远帆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