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2006年中期煤炭市场分析预测

煤炭资讯网 2006-7-25 9:22:56    煤市分析
2006年中期煤炭市场分析预测

2006年中期煤炭市场分析预测


06--7--25

今年初以来,受国家调整产能过剩产业政策及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整顿、改善煤炭区域运输结构不平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市场高位调整中趋向平稳发展。预计2006年中期,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市场按区域、品种分化日趋明显,中南偏紧、北部趋缓、东南沿海宽松而腹地直达偏紧,焦煤、肥精煤、优质动力煤持续偏紧,13焦煤、气煤及低热值的动力煤供给相对过剩。

中期煤炭供需总体平衡

目前,我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从消费方面看,2006年,国内煤炭消费量预计增加15亿吨左右。从电力行业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以及对节能降耗的日益重视,用电和发电增速将继续平稳回落;从钢铁行业看,国际钢材市场全面复苏,国内钢材需求由疲转旺,价格稳步回升;从焦炭产业看,在焦炭产业不堪自身产能过剩、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企稳和下游择优压价的三重压力下,焦炭价格濒临或已跌破生产成本,致使近13的独立焦化厂和生产土焦、改良焦的焦化厂被迫限产或停产。尽管我国焦炭产业经济运行已进入周期谷底,但焦炭需求仍将适度增长。据统计,2006年,我国在建拟投产焦炉37座,新增产能达2060万吨。预计2006年新增焦炭产量2000万吨至2800万吨,同比增长10%左右。总体来看,2006年国内煤炭需求218亿吨左右,其中发电用煤121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总需求约为226亿吨。

在国家抑制煤炭、焦炭、钢铁等过剩产业投资政策的引导下,今年1月至4月,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总额20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行业投资趋向合理。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国家在去年关闭整顿6000余座小煤矿的基础上,今后还将关闭7000余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小煤矿,这将直接影响煤炭产量1亿吨以上。由此预计,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增幅将回落至7%左右,原煤产量将达226亿吨,煤炭供需关系有望保持总体平衡。

区域运输结构仍不合理

2006年,大秦线、侯月线等重载扩能改造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铁路运煤能力将新增8000万吨左右。其中大秦线、侯月线新增运能分别是5000万吨和500万吨,二者约占新增运能的70%。但这些运力主要集中在晋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终端大多集中在北部港口。而石太、太焦、陇海等主要干线的运能均已饱和,运力增长受限,陕西、贵州等产煤区产能难以充分释放。加之铁道部实施第6次提速,致使京广线等南北干线频繁停装限装,地处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煤炭供需偏紧。

今年1月至4月,我国煤炭铁路总运量完成35682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只有山西、内蒙古等少数地区同比增长,其他地区均出现负增长。铁路运量的低速增长,明显与同期商品煤销量增长755%的增速不匹配。但随着秦皇岛港煤四期煤五期工程相继竣工,年吞吐能力将新增6500万吨以上,势必有助于缓解煤炭压港及中南地区煤炭供应偏紧等矛盾。

煤炭市场日趋分化

今年初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煤炭库存逐月递增,5月末达到146亿吨,同比增长315%。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致使煤炭市场日趋分化。。从动力煤市场看,自年初动力煤价格平均上涨5%并平稳运行至4月份以来,发热量大于23兆焦/千克的高热值电煤偏紧,价格小幅波动中居高趋稳;发热量小于23兆焦/千克的低热值电煤相对过剩,价格小幅回落趋稳。主要原因:一是在当前动力煤供求总体平衡趋缓的形势下,电厂受性价比等因素驱使,更愿采购高热值电煤,从而导致低热值煤滞销。二是近年来沿海地区新建高热值电厂陆续投产,高热值电煤需求大幅增加。三是在近年煤炭市场全面紧张的惯性影响下,煤炭生产企业商品煤质量普遍下滑,电厂不得不放大高热值电煤配燃比例。四是动力煤进出口高进低出,增加了电煤市场下行压力。

从炼焦煤市场看,焦煤、肥精煤持续偏紧,而其他炼焦配煤相对过剩。主要原因:一是钢铁企业高炉向大型化发展,焦煤、肥精煤需求比重增大;二是近年来钢铁产业“井喷”式发展带动大批13焦煤、气煤等炼焦配煤生产企业扩大炼焦配煤生产比重,致使13焦煤、气煤等炼焦配煤过剩;三是我国炼焦煤进口同比下降,影响国内焦煤、肥煤市场趋紧;四是炼焦煤资源供需结构失衡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编 辑:远帆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