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刘畅:浅析矿井初步设计

煤炭资讯网 2007-6-15 9:12:46    论文、言论
<!-- Inject Script Filtered -->                                             铜川煤矿设计院

    煤矿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在建设前应编制矿井开采设计。矿井开采设计是综合性的设计,既要对开拓部署、井巷布置进行设计,又要对生产系统、辅助环节、安全措施妥善安排。矿井开采设计既需要对开采部分在总体上各环节的相互配合进行部署,又需要对其每一个局部有详细的设计,以便进行矿井施工。设计的程序应为:根据批准后的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矿区总体设计;矿区总体设计批准后进行矿井可行性研究;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行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初步设计审批后进行矿井施工图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是在井田精查地质勘探对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取得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并对井田的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后,进一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计算而确定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矿井的设计能力和场地选择,矿井开拓布置,主要工艺流程等重要技术经济问题。初步设计文件要附设备、主要材料清册和设计总概算书。初步设计文件经过审批,即成为控制投资、提供设备订货清单、征购土地的依据,也是今后矿井各项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和生产的依据。矿井初步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其设计质量及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矿井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效果。

    一、矿井初步设计内容

    矿井初步设计应阐明设计的依据和指导思想,论证该矿井建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分析,以及需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解决或提请审批机关决定和有关单位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矿井初步设计应阐明和确定如下主要问题。

    1、说明矿井的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及范围、气象及地震、水文、工农业、建筑材料概况,现有水、电源,煤炭运销和经济效益情况,文物古迹、旅游区及其它地面建筑等情况;说明煤层地层、主要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煤层及围岩特征、煤质及用途、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水文地质情况,其他有益矿物的勘探、赋存及储量、开采情况;说明地质资料的勘探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必要时需提出补充勘探工作的建议。

    2、说明井田境界及其划分的依据,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地质储量,计算矿井及各水平的可采储量,安全煤柱的留设及其计算方法,说明采用的设计工作制度,说明(必要时尚需分析论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确定的依据。

    3、说明提出的几个主要开拓方案,列举各主要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阐明推荐开拓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推荐理由。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矿井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区布置、采掘机械配备、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等等。

    确定井筒数目和位置,井筒断面,设计井底车场及硐室,验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说明巷道掘进方法和支护形式,确定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计算风量、负压及等积孔,矿井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说明预防井下灾害所需采取的措施及安全装备。

    4、确定矿井提升及大巷运输方式,选择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压气设备,并计算其能力。

    5、说明煤质及用途、煤的加工,确定煤的生产工艺流程、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各环节的设备和能力;排矸系统设备及矸石处理能力;机修厂、化验室和坑木场的设备及面积。

    6、说明地面运输方式,设计运输线路(铁路及公路)、矿井装车站、桥涵及防排水、隧道、特殊路基防护措施、铁路经营管理方式等。同时,还要说明其他运输方式,例如场外窄轨铁路、水运、架空索道等。

    7、确定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说明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场内运输、场内排水;说明风井工业场地的选定及平面布置,爆破材料库库址选择,工业场地的防洪排涝措施。

    8、确定矿井供电电源、用电设备容量、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地面变电所位置、主要设备的控制、电机车运输、信号、照明、通讯及调度,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与计算机管理系统。

    9、说明地面建筑设计需要的气象条件、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建筑材料以及现场施工技术条件等。确定地面工业建筑物及其结构物,包括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及结构物,行政、生活建筑及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总平面布置等等。

    10、确定全矿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热,消防系统及设施,井下降尘洒水,井筒防冻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除尘。

    11、确定矿井环境保护标准,说明环境保护的设计依据及有关要求、地表塌陷治理、岩石处理、圬水处理、烟尘处理、噪声治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说明工业卫生设施及有关管理办法、绿化规划、结构及设施、环境监测任务,范围及其内容、监测站的设置,环境管理及投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说明职业安全、卫生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依据及有关要求,概述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危害。地面建筑及设施、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场地自然条件,如气象、地质、雷电、暴雨、地震等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地面锅炉房、瓦斯抽放站、压缩空气站、油脂库等易燃易爆建筑物对职工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地面救护队、消防队、急救站、医疗室、休息室等设置情况。对井下造成职工危害严重的瓦斯、粉尘、自燃发火、顶板冒落、地压、地温、水灾、运输事故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可靠的预防措施,选择有效的设备,设置相应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投入专项资金。

    13、计算矿井建设工程量,施工顺序、速度和工期,土建工程及施工顺序,说明井计算机电安装工程及其工程量,施工方法和顺序,三类工程综合排队和总工期。

    14、编制矿井劳动定员、原煤成本估算、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总概算,编制矿井主要技木经济指标。

    二、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的方法

    矿井设计包括井田开拓、采区准备和采煤方法,以及巷道掘进、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各个生产系统,其中以井田的开采为中心。矿井开采设计主要应解决井田开采的技术方案和确定各项开采参数,如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新水平开拓延深方案、采准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阶段垂高、采区走向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等。

    (一)、井田内划分及开采水平数目及位置

    1、根据煤层赋存特征、井田内划分一般根据以下原则:

    (1)井田划分阶段时,阶段要有合理的斜长,以利于运输、通风、巷道维护等。上山采用输送机时,辅助提升一般采用一段单钩串车提升,绞车滚筒直径一般不大于1.6m,根据绞车的缠绳量、阶段斜长一般不超过800m,对煤层赋存条件好、生产能力较大的采用滚筒直径2.0m绞车,有效提升距离可达900余米。根据以上分析,阶段垂高一般可按下列范围确定:缓斜、倾斜阶段垂高为150~250m,急斜煤层100~150m,倾角16°及以下煤层、瓦斯含量低、涌水量小时,应采用上、下山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阶段内采区划分一般应考虑沿走向有无大的地质构造变化,如断层、无煤带、倾角变化较大等,若有可利用这些地质变化带作为采区边界。在没地质条件限制时,采区划分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确定最优方案。综采工作面单翼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双翼布置时一般不小于2000m;高档普采的双翼采区,其走向长度一般为1000~1500m;炮采工作面,双翼采区走向长度一般为800~1000m。对于顶底板松软巷道难以维护,地质构造复杂或自然发火期短的煤层,以及装备水平低的小型矿井,采区走向长度适当缩短。具体划分时,应该使矿井初期开采的采区,尽量布置在井筒附近,应优先考虑布置中央采区的可能性。采用胶带输送机斜井开拓时,初期中央采区上山可利用主、副斜井,以减少井巷工程量;采区一般宜双翼布置。当受地质构造限制,或在安全上有特殊要求时,也可布置单翼采区。综采工作面采区单翼布置有利于跨上山或跨石门连续开采,以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

    采区内要有合理的区段数目,以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工作面接替。在我国目前技术条件下,缓斜煤层可按3~5个选取,倾斜和急斜煤层不少于2~3个。

    (2)煤层倾角小于12°,采用倾斜长壁时,条带斜长上山部分一般为1000~1500m,下山部分一般为700~1000m。也可参考矿井实际采用的尺寸。

    (3)煤层倾角在8°~10°以下的近水平煤层,宜采用盘区开采。如果煤层层数不多,间距较近,可以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所有煤层,盘区上山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500m,盘区下山的长度不宜超过1000m。如果煤层数目多,上下煤层间距又较大,此时开采水平的位置决定着盘区的倾斜尺寸。

    2、开采水平的数目、位置,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阶段的划分、生产技术水平和水平接替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第一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其服务年限不应小于国家的规定。

    (2)在开采水平以上的上山斜长过大,用一个阶段开采技术上有困难、安全上不可靠,或由于地质构造和煤层产状变化而使井田局部区域用某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有困难时,可考虑设计辅助水平;

    (3)为解决下山采区排水、通风和辅助提升,对某些涌水量大或阶段斜长较长的下山采区,亦可考虑设置辅助水平。

    要使设置的开采水平在经济上有利,一般可根据矿井具体条件,提出几个水平设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二)、井硐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形、水文地质、冲积层组成和厚度、井型、设备供应、施工条件等因素来考虑。

    1、井硐型式的选择:如煤层赋存于较高的山岭、丘陵和沟谷地区,上山部分煤的储量大致满足同类井型的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可采用阶梯式平硐开拓;一般应优先考虑垂直走向或斜交平硐开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走向平硐开拓,但要注意单翼生产的特点,适当确定井型。

    对于赋存较浅、表土不厚、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一般可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不同提升方式的斜井,其井筒倾角一般规定如下:

    串车提升时,井筒倾角不大于25°;箕斗提升时为25~30°。但斜井垂高不超过300m,胶带输送机提升时,则不大于16°。

    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较广,当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大多可以采用。尤其是在埋藏较深、表土层厚、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井筒需要特殊凿井法施工时,一般均采用立井开拓。多水平开拓的急斜煤层,也常用立井开拓。

    根据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当采用单一井硐形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辅助提升等不同需要,或者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也可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2、井筒数目:采用斜井或立井开拓时,一般只开凿一对提升井筒(主、副井)。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时,也可开凿两个以上的提升井筒。

    风井的个数应根据安全生产、通风要求和一井多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当利用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10条的规定。

    确定井筒数目,还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8条关于安全出口规定。

    3、井筒位置的选择:应首先满足第一水平的开采、缩短贯通距离,减少井巷工程量。在一般情况下,井筒位置应选择在井田中央或最小货载运点上,但遇下列情况,可视具体条件而定。

    ①井田附近有较大的村镇,应使广场煤柱与村镇煤柱合二为一,要避免首采区迁村;

    ②工业场地布置应尽量不压或少压煤,尤其不压好煤,以便为首采区创造较好的开采条件;

    ③应避免工业场地处于高山、洼地和受洪水威胁处;

    ④井筒和井底车场运输巷道尽量不穿过断层破碎带和少穿过松散岩层。

    风井布置应根据选定的通风系统合理确定。一般根据以下原则:

    ①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时,在设计中必须规定井田境界附近的安全出口,当矿井发生灾害,井田一翼走向长度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撤出时,必须形成井田境界附近的安全出口;

    ②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时,风井设在井田两翼的上部边界;

    ③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时,主、副井设在井田中央,风井设在井田上部边界的中央;

    ④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时,回风井设在各采区的上部边界,条件适合时,也可利用各采区上山直透地面作为回风井。

    确定风井数目及其配置时,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例如,在浅部开采,表土层不厚,开凿小风井不困难时,开采第一水平时可采用分区通风。开采第二水平时再改为其它通风系统。又如井田走向长度大的矿井,初期可采用中央式通风系统,以后随着开采的发展,再开凿两翼风井,逐步过渡到对角式通风系统。

    (三)、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及与煤层间的联系方式。

    1、运输大巷的布置与煤层间的联系:

    确定运输大巷的布置及其煤层联系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开采煤层群时,根据煤层数目、煤层间距,可以采用分层运输大巷主要石门的布置方式;集中运输大巷采区石门的布置方式或分组集中运输大巷主要石门的布置方式。根据某些矿区的实际经验,煤层间距小于50米时,一般可采用集中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要用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布置方式时,分组间距一般应大于70m。这些经验仅作参考。

    ②有些煤层的层间距离较大,但煤层受断层切割,或者赋存状态不稳定,只有局部地段可采,是且储量较小,不宜单独布置运输大巷,可根据具体情况与其它邻近煤层划为一组布置大巷。对瓦斯量很大或有突然涌水危险的煤层,在技术和安全上必要时,可考虑分别划成煤组单独布置大巷;

    ③主要运输大巷一般应布置在煤组底板岩石中,但在下列情况下,也可考虑布置在煤层中;(a)距其它煤层很远,储量有限的单个薄及中厚煤层;(b)煤组或煤系底部有距离很近的强含水层和富水溶洞,特别是较大的承压水时应慎重;(c)井田走向长度短,运输大巷服务年限不长,而煤层厚度不大,大巷维护不困难时;(d)煤组或煤系底部有煤质坚硬,围岩稳定,无自然发火危险的薄及中厚煤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比布置岩巷有利时。

    ④岩石运输大巷应布置在坚硬、稳定、厚度较大的岩层中,如砂岩、石灰岩和砂质页岩等。避免在松软、吸水膨胀、易风化的岩层中布置。运输大巷应距煤层有一定距离,以避开支承压力的不利影响,这个距离一般与煤层10~30m,对急斜煤层,为避免底板移动影响,一般应布置在底板移动范围以外10~20m的地方。

    ⑤在个别情况下,煤层底部岩层水文条件复杂,煤组内煤岩均较松软,维护困难,也可将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顶板岩层中,此时,必须根据开采后岩层垮落范围,留设护巷安全煤柱。

    2、总回风巷的布置及其与煤层的联系

    当矿井通风系统要求设置总回风巷时,其布置原则同运输大巷基本相同。当井田上部边界标高不一致时,总回风巷可按不同标高分段设置,但分段不宜过多。当井田上部冲积层厚、含水丰富,留有防水煤柱时,总回风巷可以布置在防水煤柱内。

    (四)、煤层群分组:为了合理开发煤炭,多煤层开采时,应首先考虑煤层群分组。煤组一般根据以下原则划分:

    1、将层间距近的煤层划分为一组,但要注意各煤层的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的一致性,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以利于开采;

    2、对不同煤种和煤质,根据国家需要和用户要求,可考虑分别划组,以便分采分运,保证煤质;

    3、对有突然涌水危险的煤层或层间距离大的单个煤层,可以考虑单独布置;

    4、对瓦斯涌出量很大,有煤及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应划分为一组联合布置巷道,以便采取开采解放层的措施。

    (五)、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设计的核心,内容涉及面宽,可变因素多,政策法律性强,设计时必须注意:

    1、树立全局观点:在考虑井田开拓问题的同时,要考虑矿井其它生产环节与之相适应,如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支护方式、排水等。

    2、在矿井设计的诸多矛盾中,设计时要抓主要矛盾。为了使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对次要矛盾或矛盾方面可预先分析确定。

    3、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时,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可先进行初算:

    (1)、为了正确确定井筒位置、长度、倾角,必须先确定井底车场的型式和有关线路尺寸;

    (2)、为确定井筒、大巷、井底车场等主要开拓巷道断面,必须初步确定提升、运输设备的类型、型号和规格尺寸;

    (3)、为确定矿井通风方式、风井位置及验算各主要巷道的风速,须根据矿井瓦斯等级和其它条件,初步确定全矿及采区所需风量。

    使所选用的方案及参数在技术上是优越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安全上是可靠的。

    技术上的优越和安全上是可靠,是指所选用的方案生产系统简单、可靠、安全,采用了适合于该矿具体条件的先进技术,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综合机械化及自动化,有利于生产的集中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采出率,有利于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有利于安全生产。

    经济上合理,是指所选用的方案吨煤生产能力的基建投资少,特别是初期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吨煤生产费用低,矿井建设时间短,投资效果好,投贤回收期短,利润高。

    (六)、方案比较方法

    应当按照技术经济合理要求来确定开采设计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由于矿井地质条件的多样化和技术条件的复杂性,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所解决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各不相同,研究和确定的开采设计方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通常采用方案比较法,个别问题辅以统一分析法、技术标定法(或称标准定额法)、数学分析法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于矿井这样—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发展经济一数学规划法等。本文将对方案比较方法的实质和基本原则做主要介绍。

    方案比较法是我国目前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方案比较法的实质就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从中选出在一定偏好准则下最优的方案。

    1、方案比较的内容

    由于煤矿开采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解决问题的性质和涉及的范围不尽相同,在进行开拓方案设计时,应根据参加比较的方案特点、差别和复杂程度,确定方案比较的具体项目、内容和重点。在通常情况下,应比较的主要项目和内容有以下几类。

    (1)、工程量应分别按实物单位计算。其中包括:

    ①井巷工程量(井巷长度或掘进体积,硐室掘进体积);

    ②地面建筑工程量(厂房及其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结构物,轨道、管路、线路长度);

    ③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量(设备台数或成套设备套数、管路和线路的长度);

    ④其他工程量(占用的农田面积、平整土地石方数量)。

    (2)、基本建设投资可分别按价值单位计算井巷和地面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及其他工程的费用。在计算基建投资时,应当特别注意初期投资。

    (3)、施工条件及施工技术、基本建设工期。

    (4)、机电设备及主要材料需用量,大型设备及器材占用量。

    (5)、生产管理方面难易程度及生产经营费用,可按矿井生产过程计算生产经营费用,其中包括巷道维护费,运输提升费,通风费和排水费等

    (6)、其他矿井生产能力,煤炭采出率,巷道掘进率,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等。

    2、方案比较法的步骤

    (1)、提出可行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内容、性质、要求,以及设计要达到的目标等;熟悉和掌握设计任务或设计所要解决的总体或局部矿井中的内外部条件,如井田的地质、水文、地形条件,交通情况及与邻近井田的关系等;根据井田的自然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条件,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设计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若干个在技术上可行的方案;对提出的可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否定一些技术经济上比较容易鉴别的不合理方案;将剩余的两三个方案取长补短,使其更加完善;如果能够明显地判定出那一个方案最好,就可以确定其为最终采用的方案;如果不能明显地判定各方案在经济上的优劣,则必须对这两三个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2)、经济比较将上述的两三个方案详细地进行经济计算与比较。进行开拓方案的经济比较时,要考虑下列费用:

    ①基本建设费,其中有井巷开凿费,建筑物及结构物的修建费及一些特殊的设备费等。

    ②生产经营费,其中有巷道维护费、运输提升费、排水费、通风费等等。

    (3)、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结果,确定合理的矿井开拓方案在方案比较后,应对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权衡各方案的利弊,抓住关键问题,选择一个确实是各方案中能够较好地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技术上合理、经济效益高的方案。但是,应当指出,如将各方案的生产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相加简单相比,以方案总额最小确定为经济上最有利的方案,这无形之中就突出了生产经营费用的作用(因为它与基本建设费用相比.生产经营费用的比重很大),还不能够反映出方案中的投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把有关因素都考虑进去。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某一方案费用略高,但是初期投资少,建井工期短,可以早出煤,就可能是一个最优方案。所以,对某一矿井设计方案的最后确定,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全面的综合分析比较,而后做出决定。

    (4)、最后按设计任务的要求,编写出方案的详细文字说明,绘出说明方案的相关图纸。

    3、在进行方案比较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提出可行方案和技术分析是比较的重要步骤和基础,因此,必须认真全面地研究各种条件和因素;不要遗漏方案;对方案中应当列入的对比项目,要进行反复核对,以免遗漏。

    (2)、在进行经济计算时,只考虑重要项目的费用,因为各种费用的重要程度是相对的,例如费用是几千万元,则几万元的数字的比较意义就不大,可以不列入比较。

    (3)、相同费用项目可以不比较;对影响不大、差别很小的费用项目也可以不进行比较。应当指出,对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影响不大的或相同的,要进行具体分析。在通常情况下,重要项目包括井巷工程费、地面建设费、煤的运输提升费、井巷维护费;对低瓦斯矿井的通风费和涌水量小的矿井的排水费可作为影响不大的项目不予计算;但是,如果比较的方案是专门研究通风或排水问题,则必须进行比较;关于某项费用是否相同的问题,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两方案采用相同的井底车场及地面设施,当两方案井型相同时,可看做是相同的项目不予比较;但如两方案井型不同,则分摊于吨煤生产能力的投资就不同,不能认为是相同的项目,而必须进行全面的计算和比较。

    (4)、生产经营费用,一般是按一个水平或全矿服务期间的消耗总值计算。对于各项费用单价的选取必须比较可靠,并应适合比较方案的自然和技术条件,而且应当出自同一来源,尽可能使方案比较的数字和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否则,单价本身不准确,比较结果也就会失去意义。

    (5)、在进行大的方案比较之前,可先把一些相同类型的局部方案进行比较,求出合理的局部方案后,再进行整体的方案比较。

    (6)、在进行经济比较时,应将基本建设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分别列出。因为基本建设费用是国家以投资的形式集中拨出的,要考虑发挥投资效果,确保国家增加利润和税收;而生产经营费用则是逐年列入成本付出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还应把基本建 设费用的初期投资和后期投资分别列出,因为同样份额的资金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经营费用中应分别按项目列出,以利于全面分析经济效果,得出比较优越的方案。

    (7)、将各方案的矿井建设期限分别计算出来,作为方案比较的因素之一。因为缩短建设工期不仅可以提前为国家供应煤炭,还可节约施工费用。

    (8)、各方案的差别以百分比表示,将总费用最小的方案定为100%,其他各方案的费用与其相比较。如果各方案在经济上相差不大,就要根据技术上的优越性、初期投资的大小、施工的难易程度、建设期的长短,材料设备供应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定。

    (9)、由于原始资料不可能十分精确(例如费用单价、煤层储量和煤层赋存条件等),所以计算出的费用是有误差的,误差一般估计为10%以下,这样,如果两个方案费用差额不超过10%时,即认为此两方案在经济上是相等的。有些项目的设计方案虽然相差在10%以内, 但差值的绝对额很大时,也不能忽略,此时应以差值额作为对比的标准。

    (10)、对方案进行最终综合评价时,一定要正确估计各项影响因素在所研究方案中的重要性程度,以便根据给定的目标,选取最优方案。对于一个具体的煤矿企业而言,经济评价虽然是确定方案的主要标准,但不能作为惟一的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各影 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择优选用。

    总之,对各方案的技术比较和经济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对比,择优确定采用的开拓方案。在评定各方案优劣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各方案经济上相差不大,就要根据技术上的优越性、初期投资的大小、施工难易程度、建井工期长短、材料设备供应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


本网通讯员:刘畅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刘畅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