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国企改革的一枝奇葩

——兖矿集团济东新村改革发展纪实

煤炭资讯网 2008-10-29 19:38:21    通讯特写
      十年奋斗,催生一种力量;十年积淀,铸就今日辉煌。

      伴着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济东新已经走过了10年的光辉历程。10年来,济东新村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蹒跚起步到昂扬奋进的重大跨越;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在艰难创业的时期,无论是调整改革的阵痛,还是蓬勃向上的发展,新村人凝心聚力图破壁、矢志超越为发展,以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新村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社区”、山东省“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省级“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省级“花园式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月牙文化广场被评为省级“十佳文化广场”,南北区幼儿园双双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农贸市场被评为省级“样板市场”,“440”被评为济宁市“十佳文明服务窗口”。一连串的荣誉记载了济东新村成长的岁月,一连串的称号见证了济东新村人的艰苦创业历程。

      十载风雨砥砺,十载艰辛创业,十载自强不息,十载步履执着,让我们寻着流金的岁月,穿越改革发展的时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片热土,去倾听她跋涉奋进的足音,触摸一下她成长的年轮,追寻她那负重前行而又不失轻盈的步履,共同去聆听新村创业发展的和谐颂歌。
 
回顾历史:创业艰难百战多
 
      济东新村不是村,而是一座现代化的煤矿职工城市。她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位居孔孟之乡,西临京杭大运河,南傍微山湖畔,北依京浦运输大动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济东新村是按照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三条线”管理改革新模式设计建设的现代化新型煤矿城市,是兖矿集团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改革矿井后勤服务系统创造的一种新模式,是年产1600万吨济东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济三煤矿和特大型矿井济二煤矿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与济宁二号、三号煤矿分别相距2.5公里和8公里,她的建设为实现矿区职工居住城市化、生活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济东煤田的这一重大改革,使“小社会”与矿井相分离由设想变成现实。与传统的矿办社会模式相比,一是节省了投资。济东煤田两对矿井共用一个生产、生活服务区,可节约投资1.31亿元,减少辅助人员5800多人。节约土地105公顷。二是减少压煤。济东新村选址在无煤断层带上,减少了两对矿井工业场地的面积,减少了工业场地的保安煤柱。据测算,可释放煤炭源6250万吨。三是加快了双高矿井建设速度。后勤服务从矿井中分离,减轻了煤矿的负担,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劳动效率,有利于实现高产高效。

      济东新村不是国企兴办的“小社会”,也不是改革剥离出来的后勤大包袱,而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服务功能完备的新城市。

      济东新村始建于1987年,设计投资11.17亿元,总占地面积206公顷,是按照区级城市规模设计建立的。由居住服务区和辅助企业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居住区规划居住人口4.5万人。居住服务区按现代城区设计有翠堤、新荷、丹枫、雪梅、银泉、滨河等6个自然村20个组团,居住区内前期建设有银行、邮电、医院、学校、商场、幼儿园、公园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工业区建有电厂、自来水厂、消防队、污水处理厂等为矿井和生活服务的一些设施。

      1988年9月7日,“济东矿区煤炭建设指挥所”成立,在济东这片历史厚重的热土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会聚于此,吹响了济东矿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号角。1993年3月15日,“济东煤矿新村筹建处”正式成立,济东矿区基本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相分离的格局。建设者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一座新型现代化的煤城拔地而起,成功在我国国有矿业、企业生产、生活区分离的模式下建村筑舍,完成了原始积累,一个功能齐配套完善、绿树成荫、风光宜人、文化浓郁、经济繁荣、服务一流的新型现代化职工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中国煤炭企业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1997年9月18日,济东新村正式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新村就把“建文明城区,为矿工造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新模式,建设新城区,锻造服务品牌,培育企业理念,新村依市场所需,走创新之路,在煤炭系统率先进行了物业管理改革。

      对于新村这样全新的模式,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榜样可以参照。但是新村领导班子很快把工作纳入轨道,建章立制,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系统、各分项都参与到公司考核之列,各分口也基本陆续进入公司先进行列,医院、学校、幼儿园相继建立并投入运营。

      1998年6月1日,新村开始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设立物业管理中心,下设物业管理所,1998年以前,新村的居民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仅有的几个小区里杂草没人除,垃圾没人扫,楼梯转角被咸菜缸、旧家具、杂物占满,小区环境名副其实的“脏乱差”,居民们怨声一片。“过去新村没有物业管理,小区没有人管理说得过去,但现在咱有了自己的管理机构,就不能再让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咱们要用真心为百姓办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刻不容缓。”新村领导班子会上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见。他们亲自到居民家中征求意见,然后制定管理规范、上报集团公司。想法很快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成立业主委员会,召开物业管理现场会,一桩桩敲定,一件件落实,终于迎来了新村五个物业管理所的成立。

      加强物业管理居民们是欢迎的,但将得到怎样的服务,居民们想得到实际的承诺。新村领导班子理解居民的疑虑,更明白如果提供的服务不能让居民满意,那么居民日后就会拒绝缴纳管理费,物业管理这盘棋就走死了。为了使职工群众放心,新村决定先给群众吃颗定心丸。他们筹措资金以雪梅三组团为试点,为小区修建了花池,植树、种花、铺草坪,对家属区的社会治安、卫生绿化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一个洁净的、漂亮的小区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居民们终于认可了物业管理。

      成立之初,新村根据自己是经费单位的实际,全面加强内部管理,按照“管理、建设、开拓、服务”这个主题,围绕“收支两条线”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下功夫。在开源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经济收入,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和招标等方式,使一些非煤厂点实现了无风险经营,保证了新村的绝对赢利,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节流方面,采取对内部各个单位之间,亲兄弟,明算帐,把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到新村内部管理中,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由主要靠经济手段,转变为主要靠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对各种费用进行测算,确定了各单位、科室的年度收支指标,新村主要领导与各基层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节奖超罚。压缩机关人员编制,强化服务智能,逐步削弱其管理智能,逐渐形成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形成了具有新村特点的内部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新村本着“面向大众,服务居民,高质量规范运做,低收费有偿服务”的原则,组织开展一些居民迫切需要而又力所不能及的有偿服务项目,使居民逐步接受“花钱买服务”的观念。2000年2月,新村在煤炭系统首家成立了440生活服务热线,开始了创建物业管理品牌的历程。440取“440”是取“事事灵”、“时时灵”之意,实行24小时,承诺5分钟到达现场。服务内容包括房屋维修、水电暖维修、代办服务等项目。济东新村的居民生活中遇到诸如下水道不通、房屋漏雨等难题,只需拨打440电话,便会受到物业管理人员迅速、及时、优质的上门服务,花钱不多,既省事又顺心。物业管理初步实现了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

      他们将“服务”二字始终贯穿于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加强新村服务队伍作风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工种操作考核制,建立了服务回访制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召开住户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质量。目前,440已经成为新村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品牌,成为广大居民信任的事事灵、时时灵。
在搞好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济东新村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先后同时组建了多功能窗厂、采暖器材厂、皮件厂、印刷厂等十多个中小型项目,1999年济东新村实现非煤产值5382万元且无一亏损,非煤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新村自身滚动发展的能力。当时,作为经费单位,集团公司每年拨给新村的经费都在5000万元以上。1998年9月18日,济东新村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新村的建设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前来参观。
 
深化改革:东风吹来满眼春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济东新村进入“阵痛”,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弊端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手忙脚乱。同时,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项目,一些依附基建生存的非煤产业面临着无活可干的窘境,大批人员赋闲。成立之初,按照“高于大矿、低于小矿”的标准,新村机关配备了80名管理人员,后随机构变化,人员增至110人。新村后勤服务的智能,同时包括为济宁二号煤矿和济宁三号煤矿消化富余人员——从建成后,这两个矿转来职工1100多人,其中900多人为女职工及家属——其结果是造成新村机构臃肿,人员庞杂,这为新村后来的发展背下了沉重的包袱。

      1999年是济东新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集团公司“四跨”战略稳步推进,给处在革前沿的济东新村带来了挑战和机遇。1999年6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开始,济东新村步入一个崭新的历程。兖矿集团正式下发文件,由原来的下拨经费为新村直接向居民收费,集团公司给新村下达了“经济包干,逐年递减,五年持平”的经济考核目标。人员多,资产大,每年职工工资4000万元,各种折旧3000多万元,而经费年年递减。巨大的挑战摆在了新村人的面前。

      改革,惟有改革才是走出窘境的路途,尽管有许多阵痛。新村领导深知:要早日让小社会与大社会并轨,就必须加快由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就必须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思路正确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的顺利实施,新村在各组团召开了座谈会,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居民从不理解到理解,到自觉支持、维护新村的整体利益,这个转变的过程浸透了新村人多少心血和汗水。新村以实施收费制度改革为契机,对内部职工的医疗、供水、供电、煤气等进行了全面改革,选择雪梅村三组团作为经费承包经营的试点,以所收费用的75%作为全部经费,制定出服务标准和范围,大胆放权,自主经营,通过半年的运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他们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据测算,承包后每个居民区,物业管理费用,下降了53%,管理服务人员减少31%,达到了精干高效的原则。

      2000年初,新村开始人员转岗分流,年末进行了公车变革,聘请权威机构对车辆进行评估,科学认定拍卖底价,拍卖中坚持“公平竞争、以车带岗、有偿服务、允许创收”的购车原则,短期内给予司机享受身份不变,档案保留、福利待遇相同的优惠政策;用车单位推行“核定基数、超支不补、节约归己、自主选车、现金交易”的规定。公车改革使车辆产权关系由国有变私有,使用关系由分配转雇佣,通过变革,实现了国有资产、企业效益、个人收入三方共赢的效果。公车改革拉开了新村系列改革的帷幕。2003年,兖矿集团成立五大公司,作为后勤服务单位,济东新村划归物业公司,“走向市场,减少补贴,逐步实现自负盈亏”,150人的转岗分流任务,成为新村深化企业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随即,民营经济、企业产权改制、人事制度改革等全面铺开。民营经济之处,许多想创业职工担心身份置换,害怕走出去没了保障。新村党政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本着“暂不争论、政策推动”的原则,制定了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企业产权改制过程中,由于改制厂点资产情况、经营情况、赢利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在制定改革思路时,没有盲目的搞“一刀切”。在认真分析改制单位的情况,尊重职工的意愿基础上,制定了“一厂一策,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改制方案。

      2003年6月24日至7月1日,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新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实施了机构和人事制度变革,这次改革是新村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济东新村的这次改革,将原来的18个科室和部门精简为10个,将机关科室由原来的14个重组为6个,机关管理人员由110人精简为44人,初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改革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蓬勃生机,新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得到优化提高。文化教育从幼教、普教到职教逐渐形成完整体系,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先进的NEC480路微波及美国哈里斯5000门程控电话为居民提供着通讯的便利。50多个频道的闭路电视系统和自办电视台,丰富着济东矿区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宾馆、食堂、影剧院等一应俱全;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119火警、114查号台、水电暖维修全部24小时值班,实行承诺服务,消防队对二三号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投资260万元兴建的9300多平方米的大型社区文化广场,成为社区的公共娱乐舞台和社交平台,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目前,济东新村总体分为四个居住区,居住区内设有15条道路纵横新村东西南北,230多栋美观新颖、宽敞明亮的家属住宅楼、单身宿舍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竣工面积73万平方米,共有住户7000户,济二、济三煤矿的职工家属和附属企业职工家属近3万人居住生活在这里。不断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为广大煤矿职工扎根济东解除了后顾之忧。职工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从2003开始,职工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被山东省授予“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荣誉称号。

      管理有方,出品有味,服务有情,企业有戏,济东新村作为一座后勤城,每天端出的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饭和菜”,出售的最大一道菜应该是“服务”。他们以服务为核心,优化管理体系,完善服务内容,逐步形成了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物业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了其组织体系、价格体系、服务流程和产业化框架,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新村的主导产业。

     2003年,集团公司开展了“温馨家园”建设活动,作为以服务为主的济东新村,自觉加入到活动中来,2004年,他们提出了“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职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作为工作深化的新目标,把工作重点转到“服务“上来。

      新村的居民大都是济二、济三矿的职工家属,由于生产矿井的特殊性,这些居民一般都是“三八制”作息时间,而新村工作时间则为白天8小时,侧重于管理,这样“服务”就出现了缝隙,现在,他们顺应居民需要,改8小时工作“管理”为“三八制”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需要,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居民有需要,服务随叫随到。
 
共创和谐:喜见文明花千树
 
      “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近年来,济东新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温馨家园建设,打造和谐新村,倾力打造矿工的美好家园,为社区居民营造优良的生活空间。使广大职工家属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为兖矿大集团建设构起了稳固的大后方。

      立足矿区实际,以创建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管理上台阶、服务上水平、环境新改善、品牌树形象”的工作思路,把温馨家园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一起建,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大手笔、大投入、大改造,对社区进行整体建设改造,为社区添新颜、换新装。以“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项工作为抓手,对组团园区逐一进行维修改造。重修组团道路,建设了三条形象大道,新安装了道路标识牌;对年久锈蚀的组团栏杆进行了粉刷;根据居民需求,在组团内增设了石桌石凳,安装健身器材;对住宅区所有家属楼统一安装了楼号牌、单元牌和门号牌;统一安设了小区和组团平面图;仅2007年,就投入近400万元对柳渡园等老住宅区供电线路、供水管网进行了维修改造,将各园区的21个大门全部更换成电动大门,新建2个自行车棚,修补花砖2000平方米,维修家属楼屋面防水1.9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80平方米。同时,对新村道路和住宅组团重新命名,心怡园、雨润园、梅笑园、云居园……走进新村,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组团名称,给人以遐想,更为新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始终把社区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依据“绿化和美化相结合,平面与立体同发展,把握整体布局,优化局部结构”的绿化规划原则,在绿化布局中做到点线面结合,科学合理配置花乔灌木与造型灌木,街道两侧种植树木,楼前楼后铺设草坪,空闲场地兴建花园,形成了一个组团一种特色的园林式绿化格局,使新村处处风景如画。经过多年来匠心独具辛勤耕耘,新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以上,在集团公司首家获得“省级绿色社区”称号。在新住宅小区内增设高杆照明灯,形成了干道高杆灯,支路沿街灯,广场霓虹灯、楼道节能灯的全覆盖照明网络。使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绿化有规模、美化有风格、硬化有图案、亮化有造型,新村整体面貌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

      职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村把“一切以住户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服务”二字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围绕“服务”做文章,建立健全了质量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把各服务岗位责任细化、量化、定岗、定员、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所有服务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统一挂牌上岗,统一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了服务形象。绿化、保洁、保安等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合并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化“440”住户服务中心的功能,修订完善了服务规范,实施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人员和投诉方式“四公开”,深入推行服务承诺制和海尔式上门服务,做到了365天,天天维修服务;24小时,时时受理报修,急修不过夜,小修无返工,全年上门维修服务达3600次,维修及时率和回访率均达到100%,做到了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人人被关心, “440”服务热线连续三年被济宁市评为“十佳文明窗口”。本着方便居民缴费的原则,新成立了“开放式、一站式”的物业收费大厅,由人工分散式收费,转变为微机集中化收费,切实方便了新村居民交费。2007年,为满足济东矿区职工住房需求,开展了“安居温暖”工程,为矿区无房职工集资新建了19栋经济适用住宅楼,实现广大住户“居者有其屋”的愿望。

    优质服务为新村带来品牌效应。他们在兖矿集团首家注册成立了专业化泰馨物业管理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环境双体系认证。并依托“泰馨物业公司”品牌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打入菏泽能化赵楼煤矿、国宏化工公司和榆林能化公司先后输出保安、保洁、餐饮、设备维护、运行管理、办公楼、宿舍楼服务等管理人员35人,以优质的服务塑造了新村物业服务形象,得到了用工单位的赞誉,为安置分流新村富余人员、增加新村收益打下了基础。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新村以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主线,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天字号大事来抓,积极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的新社区。以平安新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首先从宣传教育入手,以社区安全案例为警示,形成了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完善了11类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先后对污雨水井盖、健身活动设施、道路安全、食品卫生、垃圾存储清运等重点场所开展专项安全整治活动10余次,加大了对工程施工、车辆、用电等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标准化机房达标率90%,顺利实现安全生产10周年。坚持打防并举,全面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动态防控,严格落实“四定一包”、“双签到”等制度,推行了“15分钟见面”的24小时巡逻机制。实行“440”与“110”、“119”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援助服务,向住户承诺“24小时为您服务”,健全完善了水电应急救援预案和出警机制,在为居民提供生活安全服务保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有求必应,有警必接,有难必帮”,切实维护了一方平安。新村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济宁”、“平安兖矿”建设先进单位。

      坚持把“服务矿区、维护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卫生工作。坚持集中清理和日常保洁相结合,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国卫生百日治理”、“节日期间爱国卫生突击检查”等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奖优罚劣。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保洁新机制,将道路保洁权竞拍、承包给职工,详细划分了39个卫生责任区,制定了保洁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道路保洁质量;对园区卫生实施了全天保洁,增加了流动卫生保洁员,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做到了及时清运不落地。开展了小广告、遮雨蓬等专项集中治理。定期排查排水、排污管道,杜绝了堵塞外溢现象。认真落实卫生防疫措施,举办了“非典防治”、“艾滋病”“常见病预防”、“计划免疫”等排版展览,在电视台播放了疾病防治知识专题片,提高职工群众卫生防疫知识。组织各种形式的职工健康查体,开展食品卫生大检查活动,保证了居民的饮食安全。新村生活饮用水指标连年通过济宁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卫生许可证》审验合格率100%。精心打造出一个花红草绿、天蓝水碧、空气清新、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来抓,用先进文化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以优秀的文化统一职工思想,规范职工行为,振奋职工精神,全力构建“和谐文明新村”,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氛围,为企业发展建设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专门制定了社区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了服务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平安文化、群众文化等文化理念的创建工作,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促进了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创新服务文化理念,提出了“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的服务目标,倡导“物业无小事,精细创奇迹”的核心理念,推行了“爱心、诚心、热心、精心 ”四心服务工作法,践行了“以最少投入,做最优服务”经营理念,理念引领实践,从而提高了新村服务品牌的塑造。深化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学习考察、内部研讨和交流,借鉴“三为六预”兴隆鼎安全文化,制定出台了《济东新村安全文化手册》,使刚性的安全管理制度转变为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文化。

    强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理念,以做“文明居民、创优美环境、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大力开展塑造社区文明形象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制订了《文明社区道德规范》《社区文明百字歌》积极倡导社会公德,社区道德标准,引导居民从每日生活抓起,从树文明新风做起,从讲文明礼貌说起,自觉遵守小区的居民文明公约和社会公德,摒弃一切不文明行为。大力开展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楼院、星级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经常召开住户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服务,组织少先队员利用“小手拉大手”,开展了不说脏粗话、不损坏公物、不违法犯罪、不乱扔垃圾等向一切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和普法知识宣传,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创建文明社区的责任感,吸引了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美化家园活动,促进道德观念在社区及家庭的渗透,定期开展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以“手拉手”、“多助一”等形式,做好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帮困救助,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社区文化等服务,让居民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通过电视媒体、宣传栏、济东文明网等形式,广泛宣传物业法律法规和社区文明公约、居民守则,道路旁、广场边安设了温馨家园建设主题宣传标语,达到了适时、适势、时时传播文化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的教育目的。“社区是我家,人人爱护她”、“我是社区人,举止行为雅”、“社区建设好,需要你我他”等理念已广泛形成。“全国优秀青年中心”、“省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金牌项目”等荣誉先后花落新村。

      寓教于乐,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以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阵地。以“健身你、我、他”为主题,唱响社区文化“四季歌”,成立了业余文工团、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表演队、老年书画协会等活动群体,充分利用月牙文化广场、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时装表演、歌咏比赛、趣味活动、书画展、集邮展、篮球赛、乒乓球赛,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高潮,年年有主题,一年四季活动不断,使广大职工群众在紧张劳动工作之余,得到高尚的精神想享受。通过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真正达到了用爱心增强凝聚力,用教育增强活力,用激励增强竞争力,用文体活动激发向心力的目的,极大地增强了居民对文明社区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形成了新村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模式,新村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在全国煤炭系统得到推广,荣获全国煤矿全民健身“优秀活动站点”、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济宁市“文明单位”。 2007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建设现代化城区,造福煤矿职工,这是新村广大干部职工的光荣使命,创建国家几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是新村的必然选择。济东新村将以此为目标,进一步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创建服务型、环境友好型、人文型、安全型、和谐型现代化“五型”特色社区。

     忆往昔,辉煌岁月令人欣喜;话未来,灿烂前程催人奋进。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济东新村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以创建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为目标,继续开启善谋之智,弘扬实干之风,戮力同心,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前方。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济东新村——这座中国煤矿第一座职工城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南这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本网通讯员:陈爱清 杜祥梅      编 辑:云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