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论文:鄂尔多斯经济圈战略构想

煤炭资讯网 2008-5-14 16:36:50    论文、言论
论文:鄂尔多斯经济圈战略构想

 

              神东煤炭分公司新闻中心 王继明

     内容择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一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纵横陕西、山西、内蒙、宁夏、甘肃五省区的鄂尔多斯高原(盆地、台地),具备形成内陆经济圈——鄂尔多斯经济圈的理想条件

关 键 词:鄂尔多斯    经济圈    战略   构想

 
1  建立鄂尔多斯经济圈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高屋建瓴地指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是他站在新时期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高瞻远瞩提出来的一大战略方针。它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闭幕仅一个月就到内蒙古西部考察能源建设,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先后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长江经济带。它们不但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有力推动、带动了全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然而,当我们通览中国的经济版图之时,会发现除长江经济带延伸到内陆地区外,其它经济圈全部分布在沿海一线,中西部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圈、经济带,有人提及过的陇海铁路经济带,至今似乎并没有发育成熟。那么,是中西部不具备形成经济圈、经济带的条件吗?不是。实际上,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西南的四川重庆、西北的新疆,在地理和经济上都已具备形成内陆经济圈的条件,东北和新疆还因地缘关系可与相邻国家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和中亚经济圈。而纵横陕西、山西、内蒙、宁夏、甘肃五省区的鄂尔多斯高原(盆地、台地),同样具备形成内陆经济圈——鄂尔多斯经济圈的理想条件。

     作为地质学意义的鄂尔多斯高原,东迄山西的吕梁山脉,西至宁夏的六盘山、桌子山,北邻内蒙的河套盆地,南毗陕西的关中盆地。其面积,陕西、内蒙大概各自占10万平方千米左右,加上山西、宁夏、甘肃三省区所占地域,总面积恐怕在在40万平方千米以上,大概相当于两个陕西省的面积。如果按自然资源属性和地理属性再扩展一下的话,还可将煤炭资源丰富的整个山西省囊括在内,其总面积大概在50平方千米以上。

    2  提出鄂尔多斯经济圈构想的理由

    2.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基础的共同性

     我们提出鄂尔多斯经济圈构想的理由,首先在于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基础的共同性。造物主仿佛特别垂顾这方土地,赋予它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钠盐等矿物资源最为丰富,其中煤炭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8.8%,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4%,钠盐矿的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0%。其中纵跨陕西、内蒙的神(木)府(谷)东胜煤田,更是世界级的整装优质大煤田。目前,榆林市的煤炭探明储量达2700多亿吨,鄂尔多斯市的煤炭探明储量达1660多亿吨。十七大刚刚闭幕就公布的内蒙东胜以西探明200亿吨大煤田,再次引起世人的注目。造物主在不经意间为鄂尔多斯经济圈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至于人文资源,由于黄河中游刚好环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阔大的马鞍型,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以及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碰撞、交汇、融合的历史地带,留下了以黄帝陵、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五台山佛教圣地等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遗产。

2.2 鄂尔多斯的既有经济基础

    一是自20世纪以来环绕它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经济圈。在地图上可以看到,从东面的山西大同、太原、晋城等矿业集团,到北面的内蒙准格尔、乌海、乌达等矿业集团,向西到宁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等矿业集团和甘肃的华亭矿业集团,再到南面的陕西铜川、韩城等矿业集团,以及长庆油田、延炼集团刚好形成一个大大的环圈。这些煤炭企业和油田,多的已开采了近百年,少的也开采了几十年,至今仍是地方和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发陕北、蒙西煤田以来,再加上延长油田和榆林靖边天然气田的开发,使鄂尔多斯高原的能源开发全面开花,形成整体推进的巨大优势。中国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神华集团,更是高扬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面大旗。中国神华的神东煤炭分公司率先建成共和国的首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全球目前最大的千万吨井工矿井群,神华先后收编的蒙西乌达、乌海等老矿区也枯木逢春,加之宁夏宁煤集团的整体加盟,神华投巨资建设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及其它千万吨级煤矿投产在即,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千里煤海的巨型旗舰。如今的鄂尔多斯高原,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成为共和国最具活力的能源开发热土之一。国家已将鄂尔多斯高原列为战略能源基地,无疑也为这一经济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鄂尔多斯方兴未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电力、通讯是形成社会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强劲纽带。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能源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高原的交通事业突飞猛进,除了其周边的陇海铁路、同蒲铁路、京包及包兰铁路形成的铁路大环线之外,大同到秦皇岛、包头到神木、神木到黄骅港、西安到神木铁路,以及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西安段、靖边至榆林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国家西气东输、陕西北气南输管道运输线的相继开通,加上各省区的地方铁路、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万里的交通框架。近年来,国家又先后开建了太(原)中(卫)银(川)铁路、包(头)西(安)铁路,它们建成后,又会在鄂尔多斯高原中心形成新的交通脊梁,把这一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些交通干线又形成了该地区与外界沟通的大通道。同时,刘家峡、青铜峡、万家寨水电站和一批煤矿坑口电厂的建设,不仅满足了这一地区开发建设的电力需求,而且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桥头堡。另外,各省区的航空交通也有一定的基础。至于通讯,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早已基本将这块大蛋糕分割净尽。

2.4  鄂尔多斯特有的地理位置

      从中国的地理版图看,鄂尔多斯高原刚好处于中西部的衔接带与过渡带,承东启西,既是大西北的东桥头堡,又是华北、华东、中南坚强的能源大后方。从亚洲与世界的地理版图看,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不远就是外蒙古,再往北就是俄罗斯;往东经华北出渤海湾就是朝鲜、韩国、日本,再往南即可南下东南亚等地。可通过大秦、神黄及在建的包西、太中银等铁路和西气东输管道,将这里出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钠盐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乃至东北亚、东南亚等地。这里与外蒙古在地理、文化上的天然接近,以及与俄罗斯的相隔不远,也可使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有所作为。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恰恰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等革命老区所在地和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  建立鄂尔多斯经济圈急需做好的工作

    我们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经济圈的构想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脚的。如果这一构想能够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认可的话,当务之急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建立国家协调机制

     虽然在国家的整体经济框架中,对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开发有通盘考虑,规划了陕北、蒙西、宁东等几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使该地区形成日益高涨的能源化工开发建设热潮,然而一个客观的现实是,该地区的相关省区在开发时急于发展地方经济的愿望大一些,不可能一律苛求它们都能站在国家宏观经济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故此,国家的整体规划、统一协调显得格外迫切。当前迫切要做的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将鄂尔多斯经济圈纳入国家的经济蓝图,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协调、管理。要知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千万不可将造物主赐予我们的鄂尔多斯聚宝盆割裂得支离破碎,不可持续发展,让后代子孙唾骂。

3.2  建立中小城市群落

    统观世界与中国经济圈、经济带、经济区的形成,无不是形成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以及众多中小卫星城市群落的结果。然而,与沿海的几个经济圈不同,鄂尔多斯经济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最终形成如深圳、珠海那样的特大型城市,除了周边可依托的西安、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这些历史城市外,在经济圈内部可以具有一定历史基础并经过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形成一定经济基础的诸如延安、榆林、铜川、庆阳、石嘴山、鄂尔多斯、大同等城市,规划发展百万上下人口级的城市群,通过它们再带动其周围的县城或形成若干个新的经济开发区,最终形成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繁荣昌盛的鄂尔多斯经济圈城市群落。

3.3  注意经济结构

   为了避免重蹈我国过去由于某种矿产资源兴市而最终因产业结构单一导致随着资源枯竭城市衰落的覆辙——实际上已显露出此种苗头,在规划鄂尔多斯经济圈时,必须始终注意这个问题,注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多元经济,多业并举。一是延伸矿产资源的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以某种资源为核心产业、核心技术的如南方榕树那种独木成林式的产业群落;二是基于鄂尔多斯高原土地广袤、沟壑纵横、大漠浩瀚、草原辽阔等特点,在积极治理绿化、再造生态的基础上,有规划地科学发展以农果业、畜牧业、沙生植物产业等为龙头的产业链、产业群;三是基于该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大力发展以特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产业群,等等。如此,既可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又可促进城市群落的兴盛崛起。

3.4  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恶劣、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大、荒漠化严重等因素,导致鄂尔多斯高原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域之一,通过保护环境、重建生态、节能减排等措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虽然有的比较重视这个问题并取得一定成绩,使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一些地区、一些项目、一些企业却忽视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重开发轻环保,重发展轻生态,使这一地区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批评。这也恰恰说明建立鄂尔多斯经济圈,由国家统一协调、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5  加强文化教育基础建设

    鄂尔多斯高原虽然沉淀着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但就整体而言,由于历史和地域的种种缘故,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基础是我国最薄弱的地区这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教育的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与强烈的反差,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且不说大专院校寥寥无几,就是小学、初高中和中专中技教育基础也非常薄弱,形成稍有经济条件者越来越多地把子女送往西安、太原、呼和浩特等教育条件好的城市就学的现象。是缺钱吗?不完全是。可以说,这一地区尤其是有“金三角”之誉的陕蒙晋交汇地带,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已超过周边的西安等一些大城市。现在最需要的,既是国家必要的扶持,更是国家通过协调把这一地区的财力集中起来,全面加强其文化、教育基础建设。


3.6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

   鄂尔多斯经济圈的开发建设,必须注意解决好中央与地方两个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两方面利益,发挥好中央与地方两大积极性。说白了,就是处理好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在过去的开发建设中,中央企业与地方一直存在着矛盾,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主要是一些地方认为利益的大头被中央拿走了,地方得到的只是小头。这种认识固有其必然的局限性,但也提醒我们必须顾及地方的利益。否则,强龙难压地头蛇,发展就会有阻力。其实,一些项目采取的地方参股倒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合作形式,既实现了利益均沾,又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同时,还可通过投入、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让地方得到应得的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鄂尔多斯经济圈的建设中,只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一个繁荣昌盛的鄂尔多斯经济圈必将在共和国的中西部迅速崛起!
      


本网通讯员:王继明      编 辑:徐悉


本网通讯员:王继明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