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访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

翰 墨 情 缘

煤炭资讯网 2008-5-4 15:14:29    摄影天地
翰 墨 情 缘

    4月22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我和山东省莱芜市文联李贞锋主席有幸登门拜访了中国记协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同志,亲身感受到邵老的人格魅力和他那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年届古稀的邵老曾担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长期担任人民日报报社社长兼总编,是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还曾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从人民日报社离任后,现仍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主席,并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大众传播学士博士生导师。同时,邵老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一直任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

    由于集报的缘故,有幸与邵华泽结缘。当得知我们将筹建“鲁中报纸博物馆”时,作为一向关心支持集报事业的新闻界老前辈,邵老对此评价很高,并欣然为报馆题字。为表示对邵老的感谢、敬重之情,我们决定进京拜访他。

    走进邵老的家中,邵老立刻迎了上来。几句寒暄过后,邵老请我们坐在他的身边。望着他和蔼可亲的面容,看着四壁满墙的书画、书籍,让人很难相信眼前的邵老已是75岁高龄。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的“掌舵人”,邵华泽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紧张而忙碌,且责任重大,难得有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繁忙的工作使他难得浮生半日闲。邵老喜欢沉静,不爱张扬,也许是从小酷爱书法的缘故,对于各种应酬能推掉的绝不勉强,晚上下班以后的时间他都用在了研习书法上。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是邵老军旅生涯、新闻人生之外又一片天地,用“书法大家”形容邵老一点也不为过。邵老家中墙壁上高挂的“学然后知不足”和“笔通神”两副自题书作,飘逸洒脱,灵光独耀,体现了邵老为学、为文的谦和、朴实和超脱之气。

    面对精神矍铄的邵老,我们试探地询问对莱芜的印象,没想到邵老脱口而出“莱芜战役。”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说到吴伯箫也是莱芜人时,邵老点头称是。当李主席提及筹建“吴伯箫纪念馆”和建设“散文之乡”的设想时,邵老表示赞同。
对于莱芜的发展,邵老很关切,不住地询问莱芜何时升格为地级市?下辖几个区?人口有多少?以什么为主业?李主席都一一作了解答。
 
    “太好了!”当邵老从一个大信封中拿出了他精心手书的《莱芜文艺报》报头和“鲁中报纸博物馆”的馆名时,我们异口同声地赞叹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谢之余,李主席和我分别手展报头、馆名墨宝与邵老合影留念。

    落座后,邵老问我:“集报时间很长了?”我随即回答:“从1988年开始集的”。“20年了!”,邵老伸出两个手指和缓地问。

    “是的,今年整好20年。”“很不容易啊!”李主席插话道“(他)不光集报还集邮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办,忙从摄影包内取出夹在笔记本中的四张邮资片,捧到邵老面前。

    只见邵老眼睛一亮,指着其中“人民日报五十年”几个字,惊喜地说道:“这是我题的!十年了,今年是(创刊)六十周年”“6月15日是吧?”我答道。“是的……这个很珍贵了”。我回敬道:“这是我1998年在集邮市场上无意中发现的,一看这几个字就知道是您题写的,于是就高价买了两张珍藏至今;真没想到今天能荣幸地请您签名”。“好!你是个有心人。”只见,邵老拿起钢笔,一笔一划地在“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和“第一个记者节”四张明信片正面分别签上了“邵华泽 2008、4、22”。

    随后,我又将签名的个人作品集《笔耕》赠送给邵老。邵老边看边问“中国世纪出版社在哪里?”“印数多少?”我一一向邵老作了解答。
      
    “很好!”说着邵老站了起来,从书柜中取出两本精美的《邵华泽题写报刊书名选》,分送给我俩。手捧邵老的书作,赶忙请他签名了名。

    捧着邵老的签名,我激动不已。真诚地说道:“我们集报界的报友非常喜欢您的字体,您为我们罗(同松)会长题写的‘集报好’三个字,对我们集报界是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邵老微微地点点头。

    签完字后,邵老说道:“你让我题写的馆名,我原打算让志军(秘书)寄给你。”我插道:“李主席也很敬慕您的字体,希望您能为‘莱芜文艺报’题写报头。为了表示对您的敬重和谢意,所以,李主席决定专程前来拜谢。”

    这时,李主席忙递上莱芜锡雕给邵老介绍:“这是我们莱芜出产的锡雕,曾参加过巴拿马博览会,纯手工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放茶的吗?”“对,您真有眼力。您看盒子的周边刻有《论语》。” 邵老忙带上镜子,仔细端详,面带微笑地不住夸奖:“很珍贵啊!”我们附和地说:“给您这样德高望众的人一定要得珍贵的”。

    当李主席将一块燕子石呈现给邵老时,邵老脱口而出:“燕子石”。不愧是书法界的大家。“燕子石,我有过。人家送给我的…….是莱芜产的吗?怎么生产的?”看得出老人对此很关注。“是的。”李主席答道。“挖掘出来以后,经过加工,磨制成各种文房用品和工艺品”。“还能挖得着吗?”邵老追问道。“可以的,不过现在很少了。市里有规定,禁止滥采乱挖,做到保护性开采”。老人满意地抚摸着几亿年前的“燕子”,思绪仿佛也飞向了亘古。

    “这是我们莱芜的特产姜酒,早上可以喝点。”面对李主席端上的姜酒,邵老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我不喝酒”。“少喝点可以开胃暖身”。我在一边怂恿邵老。“我就是不喝!”边说边“倔犟”地笑道。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谈笑间半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考虑到邵老年事已高,我们依依不舍地与邵老话别,并相约“莱芜再见!”

    邵老对莱芜老区的关心和对莱芜文化事业的关怀之情,令我们无比感动,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并衷心祝愿他笔健人寿,生命之树长青!

本网特约记者:崔 鑫 编 辑:和扬


本网特约记者:崔 鑫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