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小煤窑曾经遍地开花,却只富裕了少数人 土地被挖得千疮百孔,两个村庄被迫移民 当小煤窑不再被依靠,村民致富路在何方

煤炭之乡找到“发展钥匙”华丽转身

煤炭资讯网 2011-10-21 7:46:37    头条

  10月14日至15日,上饶县偏远山区花厅镇经济转型的故事,让记者想起一个善打太极的高手:这个百年“煤炭之乡”走向没落时,山民们在政府的带领下整合煤炭业“遗产”,大力发展运输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彻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习惯于挖煤运煤的百姓干净“出窑”,过上富裕的生活。

被毁的良田重新种上了庄稼

成堆的煤矸石变废为宝成了砖

  让人爱恨交加的煤炭之乡

  花厅镇是一个典型的山乡,丘陵环绕着四面,裸露出的泥土呈现出黑紫色,也是煤炭的颜色。花厅镇素有“煤炭之乡”之称,地下煤炭储量丰富,花厅人挖煤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那黑乎乎的东西从此拉近了村民与外界的距离。煤炭没有为村民们立即带来财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与日俱增,煤炭的价格接连翻番,邻省的浙江和福建等地的运煤车接踵而至。

  “挖出来的煤就可以卖到钱,村民们一哄而上,有钱的合伙开煤窑,没钱的替人打工挖煤。”年届六旬的花厅村主任周洪柄回忆说。因此逐渐有人买货车运煤卖,有人开小餐馆供煤矿工人吃,有人开始卖挖煤工具……

  周洪柄说,全镇大小煤窑最多时约有两三百个,每个家庭几乎都与煤炭行业有关。由于采煤技术落后,大量小煤窑只能采表层煤,当地的山、田被开采得千疮百孔,废渣煤矸石大量堆积在农田,占用良田破坏地貌,两个村被迫移民。同时,乱挖私采让工人安全得不到保障,争抢挖煤权引发纠纷不断。到2002年,花厅镇230万元财政收入,煤窑的贡献率占到81%。大家终于发现,煤炭让一小部分人发了“小财”,却让这片土地遍体鳞伤。

  巧妙整合资源促经济转型

  随着煤炭系统“关井压产”的旋风在全国掀起,煤炭开采门槛提高,花厅镇大量小煤窑被关停,只剩下六七家煤矿。一时间花厅人不知所措,挖煤工人没事可做,200多辆运煤车处于半歇业状态。

  金鸡村村民夏训焱,如今在浙江温州高翔物流园做老板,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上海出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夏训焱仍然说:“当时的情景不堪回首,借6万元买来大货车拉煤,却没煤可拉了,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

  如何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让老百姓有稳定收入来源?问题摆在上饶县和花厅镇的父母官面前。“没有多少煤可以运输了,我们的车不是还在吗?”花厅镇镇长刘俊说。2001年镇里决定成立汽车运输协会,负责为闲置的运煤车联系业务。由于管理有序,加上信誉好、车辆多,花厅车队很快在周边杀出一条“血路”。

  不到两年时间,200多辆运煤车不但成功转型,还延伸出新的发财门路——开货运信息部办物流公司。200多名花厅人离开本土,离开煤炭,发现外面的天地更宽广,花厅车队不断壮大,他们的物流公司也在温州、苏州和南昌等地扎根。目前,花厅镇从事货运物流者超过2000人,年收入十几万元属于“混得差的”。

  煤炭开采趋于平静后,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的煤矸石怎么办?老百姓们怨言颇多,花厅镇领导头痛不已,到处打听如何处理煤矸石的办法。“废弃煤矸石可用来制砖,砖的质量还不错!”这个消息让人兴奋,花厅镇赶紧联系拥有制砖技术的外地投资商,2006年11月,红日新型建材厂正式投产。废渣煤矸石变废为宝,为花厅“轻松”发展扫除障碍。建材厂投产5年来,已将随处可见的煤矸石消耗殆尽,累计超过百万吨。砖厂合伙人王明水曾是一名矿主,他说,10年前需要花钱请人来清理煤矸石,如今砖厂让煤矸石成为香饽饽,价格已经从不要钱到每吨十几元。

  走在花厅镇花厅村、金鸡村等地的山间,记者已看不到煤矸石,一些曾堆积煤矸石的良田恢复了耕种。

  煤炭大镇化身“梨之乡”

  让老百姓不再依赖煤炭过日子,要有拿得出手的农业拳头“产品”。指望传统农业不行,花厅镇的耕地面积一共才8000余亩,人口却有3万余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3亩,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区域。

  花厅镇四面环山,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早梨的传统。这种早梨不但成熟早,更是甘甜无比且不易腐烂。当地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打造“早梨之乡”的目标。在煤窑一边关停的同时,花厅镇政府从外地引进早梨优良新品种,在金鸡、周村、花厅、枫岭等村庄进行推广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成立早梨公司,为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连片果园4000余亩。

  15日下午,记者来到周村村一个叫黄泥山的地方,只见成片的早梨林将一座座荒山连成片。尽管今年的梨已经下市,但郁葱的梨林不但是靓丽的景色,更是承载了村民们增收的希望。“我以前也挖过煤,没煤可挖承包果林,每年也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村民杨红军说,刚开始大家担心只能出去打工,现在看来很多顾虑都是多余的,不依赖煤的日子也照样可以过得好。

  除此之外,花厅镇还引进江西中汇集团和东江机电有限公司等环保企业,仅这两家总投资就达7亿元。明年下半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过10亿元,年纳税将达3000万元,并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煤炭之乡”的太极组合拳虎虎生威,已经初现成效,今年前8个月,花厅镇的财政收入已达1300万元,而且继续在30%以上的增速高位运行,预计全年将达到1800万元,而煤炭的贡献率下降到20%左右。

  本报记者张绪鸿 文/图



来源:江西日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