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煤炭资讯网 2011-10-3 20:12:44    写作

      当下,在一些报社摄影记者正在成为仅仅发挥工具作用的“照相匠”。摄影记者成为“照相匠”,往往有着三类表现:一、成为文字记者的“手”。在一些报社文字记者指挥和调动摄影记者的情况很普遍,他们协作采访,但是,文字指挥摄影,往往在采访现场要拍场面或者要拍细节,有时甚至是要拍摄实证性的物。二、成为编辑的“腿”。许多编辑有调动记者策划新闻的职权,于是他们会在反映环保主题的版面指定要有蓝天白云的图,而且还会加上一句,还要有几尾鸽子。反映城市建设的版面,就要高角度的立交桥,而且还要加上一句可以把车流拍虚才出效果。三、成为摄影工作室的“创作大师”。自从版面上有了“插图摄影”的需求以来,不少摄影记者钻进工作室,设计构思后期修补调试,完全变成了一门心思创作大师。

      作家韩少功在一篇序中说:“一般的照相不是摄影,因为摄影是一门艺术,摄影者的镜头分泌着感觉、情感、思想以及价值判断,是一种透出了脉搏和体温的视觉语言。”我觉得这话也适合说给摄影记者。因为报纸除却是一张新闻纸之外,其实还是一张观点纸、人文纸。报纸上所有信息不仅在告诉我们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汲取的教训。所以,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文字记者也不是书记员。记者的报道背后,受众应能感受到记者的思考和趣味,无数记者的文化人格,共筑一张报纸的报格。

       摄影记者怎么做,才可以摆脱自己成为“照相匠”的尴尬?《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说过:“作为职业记者,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关注社会,关注新闻,关注别人,而且必须从一些别人不曾注意的小事上发现预示社会进步,彰显人性的有深度的新闻。”

      从常规中发现意外,定格它,揭示它的意义。

      如果说《小平你好》在场的记者王东、贺延光、王文澜等多人都拍到了,那么《民主的进程》则被《经济日报》记者邓维称为自己“不能原谅的失职”!那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行多项表决时,他凭以往经验早走了五分钟,误掉了后来被第一次上会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拍到的《民主的进程》,这也是当天乃至整个会议期间影响最大的新闻之一。邓维说,此事“不是失误,是失职,是最不能原谅的”,后来他还“抡圆了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许多经典新闻照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新闻一定要抓住意外。摄影记者很多时候让我们失望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出人意料。而新闻最大的魅力就是谁也想不到接下来会出什么事,会有什么插曲,会有什么意外的故事发生。因为有太多记者疏忽麻痹,所以1981年3月3日下午2点25分,美国总统里根走出华盛顿希尔顿饭店,突然遭到一名叫欣克利的枪手袭击,凶手在1.9秒内向总统连开六枪,包括里根总统在内的四个人应声倒地。美联社摄影记者罗恩·埃德蒙兹第一时间成功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从欣克利突然开枪到里根总统被保安推进汽车、凶手被制服,埃德蒙兹一下子连拍五张照片。由于这张全程记录了生死瞬间的照片,埃德蒙兹获得1982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同时在场的玛格南记者萨尔加多也因为出手神速,拍摄到了刺杀的照片,据说用稿酬在巴黎购置了别墅。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时刻有准备的人,摄影记者的工作更是如此!

      将现实中的偶然聚合锁定

      有一种摄影的思路就是这样,将现实中的偶然聚合锁定,提炼其中的意义和联系。譬如1986年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上,上演了走向变化的中国的一场时装模特走秀,在场的摄影师或许还有别人,但是只有王文澜将模特和看客以及城楼上高高悬挂的毛泽东巨幅画像三要素正三角构图“聚合锁定”在一起,从此一幅名作《走向开放》诞生。

      其实,仔细观察王文澜、雍和等资深摄影记者的新闻照片,将两者貌似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聚合在一起,而且提炼出了联系,似乎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新闻照片往往使读者更体会到读图乐趣。

      让照片包涵情感

      “无论犯罪嫌疑人,还是受害者,他们首先是人,是处于非常状态下的人,在特定环境里许多复杂的情感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如憎恨、愤怒、悲哀、懊悔、欣慰、希望......如果能够走进这个人群去观察、思考、拍摄,将感动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照片同样可以打动人,这是目前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法制日报》摄影记者居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所做的摄影报道《丢丢的故事》和《千纸鹤的故事》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功的原因应该说有方方面面,其中我认为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居扬的从始至终在报道中体现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丢丢是这样,千纸鹤也是这样。所以这样的新闻给人的感觉不仅有厚度,而且有嚼头。它会长久地让受众牵肠挂肚。

      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应该遵守玛格南的第一信条:“新闻摄影关心人类”。正是这“关心人类”的响亮而清晰的口号,它在时刻提示着新闻摄影的职业道德底线,也推动着社会进步。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人的情趣和智慧,这就是一切艺术的公共通道,摄影只是穿行在这个通道上的影子。

      新闻摄影就是追求与众不同

      当时拍摄 “胡连会”有近400人记者,《中国青年报》贺延光以独特视角,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相向迈步,即将相握的手瞬间定格,从而揭示新闻内涵,深化主题。此照片也因此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记者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必须对新闻事实有宏观的总体把握,他的思想深度和高超的摄影技巧又必须通过他细微的精心观察和形象选择体现出来。

      摄影记者的中心词是记者,只不过这个记者是用相机工作的。他不能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激情,没有经验,没有智慧的单纯靠玩手艺谋生活的匠人!

      报纸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是有思想有经验的编采队伍。近年来我们有些报纸招聘人的门槛越来越低,编采人员的素质越来越差,这也是近年来许多都市类报纸始终没有大发展的重要原因。许多报纸在大量使用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而在《纽约时报》每年夏天递交实习申请的各大名校的学生往往是三四千人,能获得机会的也就是四五人。正式的录用一定是在其他报纸有三年以上专业生涯的优胜者。报纸是百年的事业,它要有传统的文化理念的积淀,一切全靠优秀的编采团队,只有这个团队的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才可能形成新闻的影响力,报纸品牌的含金量。摄影记者应该是这个团队中的“凸点”,不应该是“凹点”。(作者是《华商报》首席编辑)



来源:中国记者 巩志明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