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随时准备拍摄——与文字记者谈数码摄影

煤炭资讯网 2011-10-3 20:23:17    写作

      其实我早就不在新闻一线干了。随时准备拍摄的状态不过是一个习惯。这习惯使你保持着对周围变化了的事物的一种警觉,一种对新闻的警觉。而一个对视觉变化有敏感的文字记者,一定是一个敏锐而且注重细节的记者。只有注重细节的记者才可能是一个好记者!

      保持对视觉的敏感

      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的使命都是记录新闻,只是记录的介质不同。文字记者在记录并展开对五个W的叙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事物细节的描述,在新闻特写和通讯中,这种对细节的发现和描述往往是作品成功的核心。有采访经历的记者都知道,多数的精彩细节是被人转述的,需要对它们的真实逻辑和演绎过程进行验证。在采访过程中自主发现的细节是令人兴奋的,这种发现多来自对环境或对人物情感的深入观察,通过文字,以形象的方式导入读者的印象中。穆青写焦裕禄带病工作,写到了一只藤椅被病痛中的主人公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相信所有读过这篇报道的人都对此留有印象。郭超人写登山,写到高原反应时呼吸的压迫和视觉的迷茫,在许多优秀记者的新闻作品中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文字中的“视觉感”。

      在图像技术和视频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的压迫下,文字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已经愈益显现,所谓“读图时代”既是现代传媒的形式特点,也是对记者技能提升提出的要求。不管你是否使用相机进行采访,对视觉的敏感乃至对文字中视觉信息的发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采访,它使你的新闻充满细节;在写作,它使你的文字生动有趣;在版面编辑,它使你的文章与图片的咬合具有内在的逻辑;而在摄影记者,你恐怕是一个最好的合作者!

      你拍和他拍是不一样的拍

      许多文字记者都有数码相机,不过他们要么只把它使用在自己生活的拍摄中;要么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拉开摄影记者的架势,拍一些摄影记者可以拍摄而且肯定比你拍得更好的图片。而我要举自己的例子,我几次坐在会议的主席台上拍摄;和领导们合影的时候向摄影师拍摄;在商业谈判的时候顺手拍摄。我发觉因为拍摄位置的特殊,这些片子都是挺有趣的。

      你拍和他拍是不一样的拍。

      不用说他的器材和你的器材就不一样,他拍下来的你就不一定能拍下来。他拍摄的时候考虑的是对新闻的表现,他要表现的不好就无缘发表;你拍的是记录环境细节和氛围,你不必有发表的顾虑,因为这些细节首先对你的写作有用。他拍摄时没法不引人注意,所以理论上有“镜头干扰”的可能;你拍是相对不引人关注的,可能是事情更本真的状态。在采访现场,他是全过程地拍,是作为第三者的观察式地拍;你可能是在访谈间隙中有目的地拍,而且你可能是作为对谈的一方在拍,这可能使你的画面具有特殊的交互感。一部小型数码相机的功能丰富,你可能把它作为录音机、录像机来使用;而摄影记者们则很不幸地依然记录着固定的影像。

      所以,不能因为有摄影记者的存在就放弃自己的拍摄。在没有摄影记者的时候,熟练地使用相机当然更是必须的。

      因为可以随手删除,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你的拍摄并不增加影像垃圾;却可能捕捉到某些以往未被记录的场景。这个事,值得干。

      不是理念而是方法

      能够读一点摄影教程当然好,不去读它也没什么了不起。新闻摄影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儿,证据是王文澜、贺延光们没上过摄影系也拍得很牛。当然有了数码以后,你可以以零成本的影像拍摄来提高自己的拍摄技巧。

      数码相机真是个好东西。用胶片摄影所必须经过的拍摄、冲扩的过程,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都一目了然了。今天的器材动辄达到500万、800万像素,对于一般的新闻摄影已经足够了。何况器材的价格几乎与录音笔无异,所以以前的文字记者即使发他一台傻瓜相机,那种传播的效率也是成问题的。所以我们今天有条件把文字记者的拍摄也当作一个问题来谈。

      文字记者的拍摄其实不是理念问题而是方法问题。

      熟悉手中的“武器”是先要做的一个事。一定要把自己手中相机的基本功能和切换搞明白。我认为有几个功能切换的位置是必须熟悉的:

       1. 像素。越高的像素图片解析度越好,但是占用存储卡的位置越多。当然一般报纸版面使用300万像素已经足够,但是供杂志使用最好还是在500万以上。在拍摄前应当根据图片可能的使用方向调整像素设置。

      2. 闪光灯。

       光源的真实是严肃的新闻摄影中的一个重要要求,而数码相机的技术设计保证了在低照度情况拍摄的清晰。于是,在低照度的拍摄环境下,应当考虑关掉闪光。

     3. 数码相机为不同的摄影需求设计了不下10种选择。我认为其中的“文档”“博物馆” 和“肖像”功能是有必要熟练掌握的。“文档”近距离清晰翻拍文件的功能,对于记录重要而抄写不及的文件是一个帮助。“博物馆”适于在室内并要求安静的环境下拍摄。“肖像”功能提供了近距离拍摄而不变形的表现人像的手段。这些功能对于文字记者都是十分实用的。

      4. 相机的焦距设置一般在镜头附近有表示,对相机最长的焦距适于拍摄到哪个位置应当心中有数。我的经验,在剧场环境内,把焦距推到最远,刻意稳定地持握相机,有可能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但是一般情况下大景深很容易拍虚。

      5. 特殊情况下使用相机的视频功能。它的声音信息是图像所不具备的,因而有助于留下对环境氛围的记忆。比如我曾经在观看皇家马德里足球比赛时用视频记录开场和在欧洲的教堂里记录唱诗班的演唱。

      数码拍摄中必须注意的还有:最好是一张大容量存储卡,目前市售已经有7G的卡。正在拍摄的兴头上相机的对话框里告诉你“存储卡已满”是非常扫兴的。电池也是需要注意的,要像给手机充电一样记得经常给相机电池充电,而且带上一快备用电池。

      应当养成随时编辑的习惯,对存储卡内的影像信息及时进行整理。整理的基本内容一是删除无效影像,节省存储空间;二是建立不同的文件夹,便于日后分类;三是复制可用的图片,进行必要的制作处理。

      最后的一个诀窍,学会隐蔽拍摄。盲拍在某些情况下是获得真实和率性影像的捷径,也是数码相机比较制式相机的优势。我曾有文章名《傻瓜王文澜》,说的就是这个窍门。(作者是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



来源:中国记者 杨 浪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