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煤海扬帆唱大风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煤炭资讯网 2012-1-4 7:35:44    头条

 

       24年前,皖北煤电的前身皖北煤炭工业公司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破茧而出,扬帆启程;24年后,一艘全天候现代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航母,所向披靡,驰骋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洋中,它的雄姿让世人仰慕、它的业绩令世人惊叹!

       24年来凭借着蚂蚁啃骨头式的坚韧与顽强,皖北煤电的煤炭产量由1984年的186万吨,飙升到今年的1280万吨。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员工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24年来,集团累计生产原煤1亿多吨,实现利税30多亿元,为安徽经济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强:异军突起的是信念

       “住在煤山没煤烧。”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安徽工业经济乘改革的东风,大干快上,亟需强大的能源支撑。但是,“两淮”煤矿作为中央统配的矿务局,煤炭运销计划全部由国家安排,安徽省没有一两煤炭的支配权。为摆脱这一窘境,1984年3月,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创建自己的煤炭企业。于是,皖北煤炭工业公司应运而生。

       “天当被子地当炕,鸡鸣三遍露沾裳,泥泞道上走大汉,防震棚内办公忙。”这是创业之初的真实写照。作为家底的5对矿井中,有3个矿属简易投产的小矿,基础材料不全,开采储量不清,地质构造复杂,开掘成本高,产量上不去。

       皖北煤电集团初创时的困难,是同行难以想象的。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国家计划,就意味着没有车皮,煤炭运力要靠自己去争取。在市场经济时代,和几倍于己的对手争夺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还有一些困难,更令我们猝不及防:与原中央统配矿务局相比,他们经营亏损有国家兜底,我们没有;他们缴纳税收是先征后返,我们没有;他们建设新井有国家投资,我们没有;他们进行安全装备和技术改造有国家投入,我们没有。即使在中央企业下放到省里统一管理后,他们享受到债转股、关井破产等多项政策,从中央拿到数十亿资金。而我们一分钱也拿不到。在资源型经济背景下,他们坐拥国家无偿划拔的巨量煤炭资源,而我们想得到资源必须自己挣钱去购买。

       没有人才,自己培养;没有技术,自己引进;没有资金,自己筹集;没有市场,自己开拓;没有车皮,自己争取;没有资源,自己购买。在重重困难和众多不平等面前,皖煤人没有怨气,有的只是一往无前的志气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煤炭市场滑坡。屋漏偏逢连阴雨,任楼矿即将投产发生水灾。2001年底,正当市场好转之时,即将建成投产的祁东矿突发淹井灾害。灾难面前,皖煤人众志成城,勇克时艰,连创我国煤矿治水史上的奇迹。

       在众多重量级煤炭企业的挤压下,皖煤人不等不靠,自我加压,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硬是在强手如林的市场夹缝中闯出一条生路!2003年集团公司煤炭产量达到936万吨。并建成全国地方煤矿第一个机械化生产局、质量标准化局,先后跨进安徽工业50强、中国煤炭工业5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

       战略:规划跨越的是蓝图

      2003年底,集团迎来以董事长葛家德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此时,集团公司正遭遇发展“瓶颈”:煤炭行业掀起整合重组浪潮,大集团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企业自身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实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后备资源匮乏……未来的发展之路怎么走?

       “那时班子成员个个危机感特别强,一日不敢懈怠,无时不思发展!”五年前的情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胡庆永记忆犹新。

       压力激发动力。新班子审时度势,很快统一思想:“当务之急,一是要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二是要在战略引领下创新管理模式。”

       “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主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做强企业。”2004年初,集团公司逐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以快速、扩张为特征的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提出建成华东地区极具竞争力的基础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由此进一步廓清了实施路径:通过产能扩张、品牌扩张、资本扩张和煤炭产业链延伸、非金属材料延伸,构建以采掘业为基础,以煤电化、煤炭物流、非金属材料开发、金融资本运作为支撑的战略框架。

       管理:永远追求的是效率

       实施精细化管理,让煤矿生产实现标准化 。“煤矿生产不是粗人干粗活,而是有标准的细活!”董事长葛家德的这句话,既是对煤矿行业传统的粗放管理的一种挑战,又显示出他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决心。 

       追求效率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恒源煤电采煤二区,经过优化流程、优化设计、优化组织结构,使员工人数减去近1/3,月产量却连破集团内人均工效的新纪录。去年被表彰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
 
       刘桥一矿通过实施精细管理,效率效益大幅度提升,生产用工从6500人下降为现在的4200余人,一综两炮总局取代过去的炮采人海战术模式,职工劳动强度下降60%。井下乘人车、斜巷快活绳的建成使用让矿工上下班坐“地铁”乘“缆车”,幸福指数逐步攀升。精细化让这座老矿焕发青春与活力。

       在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祁东矿率先推行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任楼矿的内部市场化建设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考核,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经过提炼整合,形成了煤矿管理新模式在五沟矿试点,并在全矿区进行推广。 

       精细化管理助推优化设计、优化劳动组合、优化业务流程,机械化程度、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去年,皖北煤电集团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减少了4个采煤队、3.5个掘进队,并建立综采拆除安装专业化队伍;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积极推广应用大采高、薄煤层综采、螺旋钻采煤等新工艺,今年,全公司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87%、32%和96.5%,同比分别提高了7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文化:生生不息的是精神

       2004年初,集团公司正式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全矿区大力推广企业视觉、听觉、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广泛开展文化礼仪活动,定期举行升旗仪式,唱《皖煤之歌》,诵员工训导词,实施理念渗透,企业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逐步被广大员工所认知和认同。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集团以提升员工素质为着力点,制订了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文明用语,建立了系统的行为修养体系,并不断向实际工作延伸,进入生产经营的主渠道,形成了独具皖北煤电特色的安全文化、管理文化和品牌文化。今年8月,在全国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上,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塑工作得到专家学者和企业同行的充分肯定。

       为让优秀文化在百里矿区扎根,自2005年起,集团公司连续举办了3届“感动皖北”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了“企业价值观大讨论”、“建立皖煤人诚信档案”“践行皖煤人标准”等实践活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出众多优秀员工。近两年,公司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国的十大矿工”马力、“矿工罗盛教”谢圣峰等一批爱岗敬业、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

      秉承“共同创造、共享未来”的企业宗旨,让员工享有企业发展的成果。2008年,员工人均年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达到4.3万元,比2003年的1.5万元增加2.8万元,年均增幅达23.5%。取消农民工称谓,先后共为1.1万名农民工办理了身份转换手续。新建、改造住房4357套,员工人均住宅面积由2003年的22平方米增加到34.5平方米。昔日封闭落后的矿区,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培训:持续提升的是技能

       开展全员培训,锻造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人才是兴企之源,创业之本。自2004年元月起,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拉开了培训工作新的序幕。该集团把员工培训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来抓,制订了《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纲要》和《实施细则》,启动“百千万人才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即到2010年培养300名以上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2000名以上中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1万名以上中、高级技术工人。公司不断完善引进人才措施,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开发,积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 

       为造就一支既掌握过硬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精一、会二、通三”的复合型员工队伍,几年来,他们大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实了师资力量,形成了“公司—矿—区队—班组”四级培训网络,建立了培训评估体系和考评奖惩机制,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继去年建成安徽首家WKB培训基地之后,今年7月29日,建在任楼矿的集团公司安培中心正式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级安全培训检查评估团评估验收。

       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工序”的理念;强化“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既出煤、又出人,培训使我们伟大”等观念,不断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为强化培训效果,在全矿区开展了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在一、二线员工中强力推行了“手指口述”培训,通过熟记和现场演练,各矿一、二线员工全部达到熟练化,对于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地面和机关单位积极实施贯标,开展岗位学、练、评活动,提高了业务素质。同时,推行了半军事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员工的组织纪律意识和执行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改革:全力打造的是优势

       夯实煤业之基,自2004年始,先后开工建设了卧龙湖、五沟、钱营孜、朱集西等4对新矿井。卧龙湖、五沟两对矿井今年建成投产,集团公司煤炭产能提升到1200万吨以上。2005年4月,根据战略需要,重组了淮化集团,构建了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的平台。几年来,以打造全国一流的煤化工基地为目标,同步推进老厂区技改和新项目建设,尤其是大力开展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在甲醇制丙烯、淮南高灰熔点煤气化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登上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高端平台。煤、煤化工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

       集团公司致力于走出“家门”,突破资源“瓶颈”,成立了北方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加大开拓力度,工作成果丰硕。在内蒙,控股了西北能化、智能煤炭两个公司,共掌控煤炭资源23亿吨。在山西,控股了岚县昌恒煤焦公司,取得了临汾西郭天煜公司雪坪煤矿的委托经营权。目前,已向内蒙、山西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各项目按预期进展顺利,设计500万吨的麻地梁煤矿已经开工。

       突破对“资源”的认识限制,大力发展第三方煤炭物流。整合下游客户资源,先后成立了皖煤运销、长江能源两个物流公司,购买了自备列和海轮,逐步构建起铁运、海运、江运共同发展的立体营销网络。煤炭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集团公司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皖煤品牌从皖北走向了全国,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2004年8月,恒源煤电成功上市,创立了“安徽煤炭第一股”,当期募集资金4.4亿元,企业就此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2007年10月,恒源煤电成功发行可转债,实现首次再融资4亿元。集团公司煤业整体上市方案已上报中国证监会。2006年7月,集团公司还发行了10亿元企业债券。淮化股份公司于2007年底组建完成,并规范运作,上市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全力推进。资本运作平台的搭建,为皖北煤电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生机勃发的是活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集团公司从煤矿特点和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确立了“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员工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架构。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强力推进,“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已经初步成型,灵活高效的内部运营机制基本建立,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围绕战略实施,在做好“加法”的同时,集团公司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努力做好“减法”,完成了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使企业轻装前进。自2007年始启动“三减”工作,2008年全面实施煤矿业务流程优化,推进组织变革,启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三项制度”改革在皖北“破冰”。两年共精简分流人员4013名,精简管技人员579名,精简机构77个;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共有32名同志走上各级管理岗位,激发了企业活力。

       在企业波澜壮阔的发展改革实践中,最为可贵的是广大员工破除了“三惯”、“等靠要”、“小富即安”、“煤矿是粗人粗活”、“不敢担当”等陈旧落后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事故可防可控”、“收入靠贡献、岗位靠竞争”、“培训使我们伟大”等先进思想和理念。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推进企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

       员工:推动前进的是主人

       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十一五”以来,矿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集团、矿、科(区)三级职代会、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基层民主管理活动更加活跃,呈现出三大特征。

       参与的广泛性。集团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可以通过职代会、矿(科区)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途径对所在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今年一季度,矿区三级职代会召开过程中,职工代表提案总数达到2800多条;今年以来,职工代表参加安全巡视检查达到3199人次,矿区各单位征集合理化建议4966项。

       形式的多样性。职工民主议事会、民管小组、员工讲评台、民主接待日、民主恳谈会、“诸葛亮”会等已成为职工民主管理的日常形式。特别是近年来,基层科区在内部市场化运行中建立了员工讲评会制度,干多干少讲一讲,质量优劣评一评,收入多次算一算,为职工提供了又一个有效的民主参与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

       活动的实效性。基层民主管理主要围绕安全生产、区队班组建设、民主选举、科区务公开、职工收入分配等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职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百善矿在一线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参与区队工资分配平衡会制度,让职工轮流参加,消除了疑虑,增加了工资分配的透明度。卧龙湖矿每季度一次的“民主畅谈会”已坚持3年,收集和解答职工意见、建议300多条,其中95%得到落实,受到职工好评。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2007年7月,集团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推行民主直选车间工会主席工作的意见》,得到基层单位和职工的积极响应,祁东矿和恒源公司通过公开报名和会员大会无记名投票,直选产生了5名车间工会主席,在矿区产生了极大反响,进一步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员工广泛参与企业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员工成为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向未来,皖煤人信心百倍!在新的征程上,集团公司战略扎实推进,企业突破“重围”,规模快速壮大。原煤产量由2003年的946万吨将增加到今年的1280万吨;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9.1亿元将增加到近120亿元,年均增幅44%;总资产由2003年的44.68亿元将增加到200亿元,年均增幅35%。2005年集团公司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社会影响力在省内乃至全煤炭行业显著提升。

       集团公司站在百亿元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建成华东地区极具创造性、竞争力的新型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


来源:淮北热线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