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进口煤冲击是否昙花一现能否持续

煤炭资讯网 2012-10-13 0:36:28    头条

   

2012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煤炭情况(单位:万吨)

  最近一段时间,煤炭企业的老总可以稍稍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虽然煤还是卖不动,但是价至少没有再往下跌。

  大环境看起来还不错,各地都在救市,企业也在自律,外来“捣乱”的洋煤,量也开始减少。只是不知这些好兆头,是预示着经济新一轮企稳回升呢,还是更大震动前简单的休整。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人们能做的既很多,又不多。于是,更盼着有雷厉风行的措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控制进口煤量,甚至重新审视我国资源进出口政策的声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出来的。

  然而,有些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当你料想不到它会汹涌而至时,它来了;当你警惕、戒备、对之抱有敌意时,它又悄悄地走了。

  面对令人懵懂的形势,我们忍不住要问问自己,这究竟是偶发事件,还是预示更长远的趋势?如果它遵循的是市场规律,那么脆弱的是谁,经不起影响的又是谁?到底该从中反思些什么?

  外来和尚念的什么经

  今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85亿吨,同比增长46.3%。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的煤炭进口量,不可谓不惊人。

  掀起进口狂潮的月份主要集中在今年前6个月。自7月开始,国内煤大幅降价,到岸价低位,北方港口下水煤再受青睐,煤炭进口出现连续2个月的环比下降。8月,进口煤2044万吨,环比减少383万吨,下降15.8%,同比下降0.7%,这是今年初以来单月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预示着进口煤结束了连续数月的凶猛增长,开始“退潮”。

  细分析此一轮突如而至的进口煤入侵势头,还是要从最集中的今年前6个月说起。

  首先,进的都是什么煤呢?

  无烟煤、炼焦煤、其他烟煤、其他煤、褐煤五种。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若按同比增幅来排序,排第一位的是其他烟煤175.2%,此后是褐煤94.3%、炼焦煤44.3%、其他煤23%、无烟煤11.9%。若算进口总量,其他烟煤较多,无烟煤较少,其余数量差不太多。

  这说明,进口煤迅猛增长的部分,我们主要是拿来“烧”的、“消耗”的,煤质不太好,需要好好处理利用。

  其次,这些煤都是从哪些国家进口的?

  一直以来,印尼(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我国主要煤炭进口来源国。

  2011年,我国从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煤1.3359亿吨,占全部进口煤总量的60%。201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印尼和澳大利亚煤炭8381万吨,所占比率同样保持在60%。

  另外的比率被美国、加拿大、南非和哥伦比亚占据。进口南非煤增长得最快:275.6%,像一个天文数字。进口加拿大、哥伦比亚的煤,增幅都超过97%。进口美国煤,增幅47.7%。

  可见运距远、周期长,已不再是多大的问题,而国际海运费真的很低。

  再其次,如此大量的进口煤运往哪里?

  答案是东南沿海。据统计,2012年前7个月,浙江、上海、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七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口煤已经占到了全国进口煤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煤炭进口量最大的广东省,增幅超过70%,占全省煤炭调入量的比率高达37%。

  南方港口在进口煤方面一向是具有区位优势的。而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沿海的进口煤开始向内陆辐射。比如在上海港、宁波港接卸的煤炭沿铁路和内河运到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从广东进口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到湖南、江西,从广西进口的煤炭运到贵州。因而,国内煤炭市场感受到的冲击,并不局限在局部沿海地区,而是像遭到了进口煤的全面“围剿”。

  形成“冲击”的若干个条件

  进口煤全面压境,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直接影响。一是价低,二是量大。

  我国进口煤以现货采购为主。往往是进口需求增加,价格也会明显上涨,这时国内煤炭的比价优势就会显现出来,用户转而会增加国内煤炭的采购量。

  可今年,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同时面临供给过剩压力,进口煤成本上的优势就特别明显,致使国内煤炭销售困难。很多用煤大户,如宝钢、粤电等,都直接采购国际煤炭。

  而同时,各流通环节的库存量仍在持续增加,特别是港口外贸存煤量不断增加,造成积压,导致到港的进口煤停靠接卸困难。7月,在上海、宁波和广州等口岸,一般船舶港口等候装卸时间达到10天以上;主要煤炭进口港广西防城港,大型船舶等候装卸时间甚至超过30天。

  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8月下旬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中,分析了此轮进口煤迅猛增长的三点原因。

  第一是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

  这一轮国际煤炭价格下跌始于2011年1月。当时澳大利亚动力煤BJ指数为134美元/吨。此后国际煤价持续下跌,今年开始,由117美元/吨降至7月19日的87美元/吨。

  国内进口动力煤主要来自印尼,出口目的地集中在以广东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国内,印尼动力煤价格始终偏低。而随着国际煤炭价格的大跌,国内外动力煤价差不断拉大。

  记者手中拿到一份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2012年印尼动力煤和秦皇岛港混煤广州港到岸价》对比图表。价差最明显的1个月是6月。印尼4700大卡动力煤广州港到岸价,与秦皇岛港混煤4500大卡动力煤广州港到岸价,差了70元/吨。8月初,3800大卡的印尼煤广州港货场提货价430元/吨至440元/吨;5500大卡进口煤广州港舱底交货价640元/吨至650元/吨。

  正是这种差距带动了国内煤炭进口企业逐步加大对印尼褐煤的采购力度。

  再说炼焦煤。以往价格一直高于国内的国际炼焦煤价格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跌,现货价格目前整体的累计跌幅超过30%。日澳季度合同价从2011年二季度的330美元/吨,下跌至2012年二季度的210美元/吨,累计跌幅达到36%。但国内炼焦煤价格相对坚挺,这使得国内外炼焦煤价差同样发生变化。

  第二是全球煤炭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经济的不景气,使其动力煤需求减少。日本核电重启,新建电力机组以燃气为主,日本煤炭进口量增长有限。而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日渐成熟,开采成本迅速下降,天然气相对于煤炭形成明显比价优势。加上,美国环保署对燃煤电厂实行更加严格的碳排放控制措施,使美国国内煤炭需求急剧减少。美国的燃煤机组比重已由2010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46%,预计今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7%。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等国家煤炭供应量均在增加。而美国、俄罗斯、南非、哥伦比亚都是传统的欧洲煤炭供应国,由于欧洲需求减少,大家纷纷挤进亚洲市场。

  第三是国际海运费始终低位运行。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海运价格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由1万多点暴跌至2012年的不足1000点。受此影响,国际煤炭海运费始终低位徘徊。海运成本的下降,对国内煤炭进口有一定程度带动作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进口煤大增,也与近年来我国对资源型产品进口一直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有关。

  1996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此后,为缓解煤炭过剩、企业困难的压力,在政策的支持下,煤炭出口量持续增加。2003年,煤炭出口量最高达94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2004年开始,国家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进口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煤炭出口从免税变为征税,而煤炭进口从征税变为免税。

  2005年初,我国将炼焦煤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动力煤和无烟煤进口仍然分别征收6%和3%的进口关税;到了2008年,我国所有煤炭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今年1月1日,褐煤的进口关税又被取消了。

  同时,2006年9月,我国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从2008年8月20日开始,我国对所有煤种开征10%的出口暂定关税。

  不只国家层面,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进口煤鼓励政策。例如广东就对进口煤炭给予补贴,按进口额1美元补贴1分至2分。该政策催生了大量从事煤炭进口的经营企业。目前,广东省有经营进口煤炭的企业300多家,其中大优、潮州亚太和秦发等企业每年大约有1000万吨的进口量。

  至2009年,我国彻底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煤炭进口量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20.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能否“持续”,会否“重来”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具有刚性增长特征。但国内煤炭资源有限,人均占有率低,进口煤能够有效补充国内煤炭供给,缓解部分时段、部分区域出现的阶段性供需失衡状况,有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业内人士对此都有一致的认识。即使在困难时期,呼吁限制进口煤的一部分煤炭企业的人,如今也转了口风,提出希望规范进口煤市场的建议。

  事实上,一涌而至的进口煤,也的确带来了不少麻烦。

  其一,其他煤和褐煤进口比重较大,但它们的发热量较低。其二,进口的美国煤,尽管发热量较高,但是硫分严重超标,普遍在3%左右。其三,进口煤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全水分、内水分、粒度、硫分以及发热量等指标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情况时常出现。很多人担心,这些劣质煤的大量进口和使用会对国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出口国出口状况影响。一些国家大矿出产资源有限,所出口煤多为散矿拼凑,质次价廉,品质波动度大。再比如取样方法不一致。一些出口国港口和交通条件较差,很多批次煤炭采取小船装运,然后在锚地过驳装载的形式,容易造成取样代表性不强,装港检验结果可信度较低。还有就是煤炭进出口合同对外方约束力不够,规定的指标不尽合理。有的合同同意外方以装货港检验证书作为付款依据,助长了装货港检验机构的随意性。一旦进口煤炭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国外卖方在合同条款的制定和检验鉴定机构的选择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不排除贸易欺诈行为。

  实际上,由于品种、产地、来源等不同,是很难简单比较进口煤与国内煤的优劣的。有序的煤炭进口可以对国内煤炭产品结构、市场价格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若大量进口、使用劣质煤炭,从理论上讲则是用高端能源换低端能源,必然增加环境压力。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如何能实现国家制定的控制煤炭消耗的大目标呢?

  因此,规范进口煤市场的实质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际煤炭资源的问题。

  目前,进口煤市场低迷。预计下半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将有所减少。有关专家预测,下半年月均煤炭进口量减少1800万吨至1900万吨,全年煤炭进口量为2.4亿吨至2.5亿吨。

  这是因为国内动力煤需求萎缩,电厂煤炭库存持续高位运行,短期内难以消化,加之未来电企削减煤炭库存意愿不强,对进口煤采购将有所减少。同时,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进口煤价差优势下降。煤炭贸易商利润空间也遭到打压。部分贸易商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断加剧,进口积极性下降。而再看大环境,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国际热钱流出,美元指数大幅上升,人民币持续贬值。这对我国出口将有所带动,但反而抑制煤炭进口。

  此轮进口煤市场的波动,正是提高进口煤企准入门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第三方检验鉴定的好时机。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煤的检验工作,防止高灰高硫煤进入我国市场,限制低热值褐煤进口,防止劣质进口煤对国内环境的破坏,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是必要的。应该予以鼓励的,是炼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等高品质、稀缺煤种煤炭的进口,保持我国煤炭进口利益最大化。

  不过,这就是进口煤大增,对煤炭行业的全部启示了吗?

  进口煤价为何低于国内煤价?国内煤炭怎么就没有了竞争优势?

  若把征收各种名目繁多的税单、基金、各种地方政府强制征收的费用去除,还有多大空间?运输环节上的高收费,如铁路几近公开化的点车费、站台费、车皮计划费,95%的公路都是收费公路……这些不是高成本的幕后推手吗?

  虽然进口煤量成倍增长,但是与需求的大盘子相比,数量并不是很大。如果不是市场信号失真,国内煤炭产能早已过剩,又如何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与国际接轨,解决市场问题的方法,只能用更坚决的市场化改革来推进。正视进口煤“入侵”暴露出的国内煤炭竞争优势不足,产能过剩、产业和经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关键还在自己。而当前,煤炭市场供求宽松、价格下滑,正为煤炭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实行彻底的电煤体制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取消煤炭铁路建设基金和各种不合理收费,实行结构性减税,让市场环境更真实,让企业更强壮。



来源:中国煤炭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