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杨铁柱:初论“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

煤炭资讯网 2012-12-2 23:53:35    论文、言论
                                        作者单位:陕煤彬长矿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 

          备受关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即将出台。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编制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并已上报国务院。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是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备受业界期待。据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除包含气化技术、合成技术、大型设备等18项重点示范内容外,还明确规划了11个省区15个示范工程项目,即新疆伊犁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新疆准东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煤炭分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等3个项目;陕西榆林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山西高灰、中高硫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等2个项目;安徽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云南褐煤综合利用项目;贵州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河南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

       列入《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15个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煤化电热一体化。而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力促进相关煤炭企业“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的转型升级进程,相关煤炭企业也必将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业链延长和多元化发展、多联产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煤炭自产并自我消化形成内部煤炭市场等举措的实施而显著增强其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是煤炭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

      所谓“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家集团公司内部,由于煤化电热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自产煤炭大部或全部在集团公司所属各电力、热力、化工企业之间自我消化,形成内部煤炭市场,并导致集团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是煤炭企业抗击煤炭生产运销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我们正在经受煤炭市场行情大幅度下行的严峻考验,也许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就这样戛然而止。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中国经济周刊》刊载记者朱日岭题为“伊东集团:煤矿不停产的底气”一文称:9月,由于煤矿停工,在内蒙古打工的陕西籍煤矿工人孙某打好行李卷准备回家,而同乡的一个电话却让他喜出望外: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某煤矿竟然不停产,不减人,不降薪!同乡建议孙某可以来该矿试试。孙某并不知道,和他一样幸运的还有12家煤矿的工友,这13家煤矿都属于内蒙古伊东集团。这是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位列内蒙古民营企业百强第三名,拥有7000名员工,煤炭年产能3400万吨。在今年煤炭市场急转直下的大背景下,伊东集团“不停产,不减人,不降薪”的底气何来?据悉,自2004年开始,伊东集团已先后投资200多亿元建成投产东方能源化工、东屹化工等煤化工项目,现正投资建设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 2007年,伊东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被国家六部委联合授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经过这几年持之以恒的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伊东集团已从传统的煤炭生产运销企业转型为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企业内部煤炭向化学品转化的能力即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正是煤炭市场的内化,极大地增强了伊东集团抗击市场风险的实力和能力。

       一个单一的挖煤卖煤的传统煤炭生产运销企业,其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煤炭的市场行情,煤价暴涨赢得的就是暴利,煤价大跌面临的必然是大亏。当煤炭市场风云突变时,企业没有回旋余地,没有回天之力。而伊东集团通过“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初步实现了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的转型升级。从集团公司生产运营的总体来看,煤炭市场内化,使集团公司内部煤炭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度降低,电力、热力、化工企业燃料、原料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使集团内部煤炭企业产品销售和电力、热力、化工企业燃料、原料供应得到充分保障,各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一考察煤价的影响,当煤价上涨时,煤矿利润增加,电力、热力、化工企业利润减少,而煤价下跌时,煤矿利润减少,电力、热力、化工企业利润增加;在煤炭市场部分甚至全部内化的情况下,无论煤价是涨是跌,集团公司都可以通过自主调节内部煤价,使利润在煤矿和电力、热力、化工企业之间适当地多向转移,保证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都有合理的利润,从而使集团公司整体上具备有效缓冲煤炭市场剧烈变化的能力,得以平稳、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是煤炭企业做大做强的必选之策

         企业在市场中,要靠实力说话,实力越强大,就越有话语权。实力意味着定价权,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意味着利润,绝对实力甚至意味着超额利润。因此,做大做强,始终是企业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煤炭企业要做大做强,通常有两类发展战略可供选择,即一元化发展或者多元化发展。

       煤炭企业主要通过煤炭产能的扩张,或者说量的扩张来做大,通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来做强,此即煤炭企业的一元化发展战略。煤炭企业通过一元化发展做大做强受到多方面掣肘甚至钳制。

       煤炭企业难以通过不断取得煤炭资源来不断扩张煤炭产能。煤炭是由古代生物化石沉积而来的,是一次能源,不可再生。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矿区来看,煤炭资源都是有限的;煤炭行业不是垄断行业,对任何一家煤炭企业来说,无论你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央企、省企、地方企业还是民营私营企业,能够取得的煤炭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即使你占有了一个、甚至几个矿区的煤炭资源,当你所有的矿井都建成投产之日,就是你量的扩张终结之时。煤炭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和煤炭企业占有煤炭资源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煤炭企业不可能长期地仅仅通过量的扩张来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煤炭类产品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价值。煤炭产品按照其用途、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分为精煤、洗选煤、筛选煤、原煤和低质煤5大类共29个品种。受煤种的限制,一对矿井、甚至一个矿区所能生产的煤炭产品的品种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超越这5大类、29个品种之外的其他品类的煤炭产品来。因此,煤炭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开发新的煤炭产品,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也就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把企业做大做强。

       煤炭企业实施一元化发展战略难以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实现企地双赢。对资源型城市或地区而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总量,扩大就业,在资源枯竭之前,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凸显当地特色的产业结构,造就能够有力支撑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科技、人才队伍,始终是那些具有战略眼光、立足长远发展的有作为的资源地政府不懈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煤炭企业实施“挖煤、卖煤”的一元化发展战略,显然和资源地政府实施“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相悖,这样,煤炭企业由于与地方政府在价值取向、利益取向上的冲突,必然会导致互耗,难以甚至不能形成企地双赢的格局。因此,煤炭企业企图单一地通过一元化发展来做大做强,会受到地方政府多方面的掣肘甚至钳制。对国有煤炭企业而言,要对以下三个问题深思熟虑:第一,国有煤炭企业,无论多大、多强、级别多高,从本质上看,出资人都是政府,换句话说,政府是国有企业真正的“老板”,在行政上,当地政府可能管不了你,但总有一级政府能管着你;第二,煤炭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资源等等,虽然主要由市场配置,但这些资源实际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他们具有资源配置的主导权甚至决定权,建设一对矿井,必须取得各种资源或者生产要素,缺什么都不可以。即便通过种种努力最终取得了各种资源或者生产要素,但时间的延误导致建设期的延长,仍然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第三,煤矿类新上或改扩建项目,必须到各级政府办理各种手续,取得各种批文,失去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可能一事无成。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煤炭生产运销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市场内化”是“立足煤”,是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煤炭的生产和内销,是煤炭企业实现“煤炭转化、结构优化”的本钱;“煤炭转化、市场内化”是“延伸煤、超越煤”,是煤炭企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结构优化”则是煤炭企业“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发展质的飞跃。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类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9年已超过50%,2011年已超过60%,2030年将超过80%。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火力发电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化学品已经渗透到所有工农业生产部门和人们日常生活中而不可或缺,在我国,煤炭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替代石油、天然气生产化学品。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决定这一格局和趋势不可逆转。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技术角度来看,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能够生产的化学品,以煤炭为原料同样可以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自1880年起,人们即已开始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品。所以,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出发,从国家安全出发、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我国必然要实施煤替代石油战略。《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发布,将是国家实施煤替代石油战略的里程碑事件。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符合地区发展战略。无论是着眼当前还是放眼未来,煤炭资源地政府都不支持单一的“挖煤、卖煤”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为什么?从着眼当前来看,从科学发展的要求来看,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统筹兼顾强度、深度、时序三个方面,既要保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能够满足枯竭期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安排整个矿区各对矿井的服务期来为经济、社会转型赢得时间。煤炭资源是有限的,煤炭资源迟早是要枯竭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或地区迟早是要转型的,这是客观实在,谁都无法改变。因此,对煤炭资源地政府来说,必然要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之路。通过煤炭向电力、向化学品等的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工业品种类和工业门类,拉动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地区工业增加值,提高地区经济总量。通过统筹兼顾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深度、时序三个方面,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均衡、协调发展的需要,促进地区经济由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即量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即质的提高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中期目标。从放眼未来来看,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煤炭资源地政府不仅要对本地当前的发展负责,更要为本地未来的转型着想,要为煤炭资源枯竭后的转型“软着陆”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开辟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对资源型城市或地区而言,如前所述,当地政府必然要通过实施“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凸显当地特色的产业结构,造就能够有力支撑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科技、人才队伍,从而为不断迫近的经济、社会转型增强实力、积蓄后劲。

       “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行情一路下行,煤炭价格下跌100多元,入秋后煤价企稳,入冬后有小幅反弹,煤炭市场行情正在理性回归。这种理性回归符合价值规律。众所周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由于近几年我国煤炭产能集中大量释放,加之宏观层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使得以煤炭为燃料或原料的电力、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跟不上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供求关系的逆转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能将达到41亿吨,这是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实际上各地为数不少的尚未获批的矿井也将在2015年前后投产,届时煤炭产能及产量将大大超出国家能源局预测的数据。因此,以后几年,煤炭供大于求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煤炭行业很有可能进入薄利微利甚至无利时期。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经济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商品的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价值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是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煤炭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如果我们把微观放到宏观中、把局部放到全局中、把当前放到长远中、把企业放到市场中去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没有与煤炭行业紧密关联的电力、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在这十年黄金期的迅猛发展,也许煤炭行业还在十年前那种因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造成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事实上,煤炭行业和电力、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齿寒,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价值规律决定煤炭行业不可能长期剥夺关联行业的利润而一枝独秀,利润在关联行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幸的是,我国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内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以其远见卓识提出了应对之策。如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制定并实施了“以煤炭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战略,陕西彬长矿业集团制定并实施了“做大做强主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四大板块,打造百亿彬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纵观各大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无一不是在“煤化电热一体化”或“煤电化气”一体化方面谋发展,无一不是在“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方面做文章,以实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升级之战略目标。

        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虽然已渐行渐远,但煤炭企业实施“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发展战略的条件却日趋成熟。在政策上,先期发布的《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以及即将发布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等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形成了鼓励和支持蒙陕新宁贵等煤炭主产区实施“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在经济上,各大煤炭企业经过十年黄金期的快速发展,已经积蓄了实施“煤炭转化、市场内化、结构优化”发展战略的强大实力。在技术上,国内外都早已开发出煤炭向电转化、煤炭向化学品转化的先进适用技术,以现代煤化工领域为例,我国在气化、合成、大型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及应用均已取得重大突破,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一些示范项目相继投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着手在全国产煤大省进行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布局,一时间,各省区煤炭企业纷纷出手,试图抢占先机,借此实现转型升级之战略目的。据悉,全国各地已向国家发改委上报104个煤化工项目,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机遇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谁占得先机,赢得先机,谁就将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作者:杨铁柱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