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豪迈的足音——神宁信息人留给岁月的故事

煤炭资讯网 2012-8-17 9:53:15    头条
 
      时光的车轮总是在不知疲倦的滚动。
 
      30年,投入历史长河中是那样的不起眼,似乎只是弹指一瞬。
 
      但对神宁信息人来说,从八十年代初至今的三十余年,却几乎承载了他们生命当中最宝贵、分量最重的部分,青春与汗水,痛苦与幸福、梦想与渴望,就在这三十年里交织着、奔涌着、炽烈着,就像那火红火红的钢水,在每个人的心头喷薄激荡,最终浇筑起只属于他们的宝贵记忆,筑起一座座里程碑...
 
      三十年里,信息人的步伐踏遍了银北银南的山山水水,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现在,当我们再走那些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重新爬上那一座座似弯刀、似利刃的悬崖峭壁,眺望那重峦叠嶂的贺兰山梁,似乎还能听到曾经的信息人留在这里的足音,坚实、厚重,这声音,萦绕在矿区的山水之间,永不散去...
   
      故事还得从1985年上半年间的一天下午说起。
 
      “快来看啊,这是个啥玩意?”
 
      说起那天的场景,现任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王自河仍然记忆犹新,脸上还能找到激动欣喜地印记,“当我们把它运进石炭井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万人空巷,大家都跑来看,那会儿没有人认识是什么东西”
 
      自河主任所指的就是微波通信所用的抛物面天线,那是当时最稀罕的物件。
   
      最早的时候,为了解决石炭井矿区用水的问题,矿务局从山下的农址经过两级泵站向山上供水,为了保证泵站之间协调配合,供水不出差错,就沿线建设了矿区第一条电话线——那会,用的还是12对的铁线。
   
      铁线的传输效果可想而知,一遇到阴雨大风天气,电话里就是嘈杂一片,山里山外就断了联系。为了解决铁线传输的问题,当时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对他们来说还不熟悉的通信模式:微波通信。
   
      1984年下半年,石炭井矿务局安排技术员来到了陕西西安,向那里的科研院所求助,经过全体人员的细致分析,决定微波通信可行。于是,85年初,抛物面天线等一批设备浩浩荡荡的上山运到了石炭井。直径三米二的天线一进山,马上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哎呀,这是啥,怎么没见过”“赶紧来看啊”,大家奔走相告,于是便出现了人山人海围观的场面。
   
      在这热闹场面的背后,是神宁信息人第一次追赶时代使用新技术的脚步。
   
      “一定要找到这条线”
   
      由于微波沿着直线传播,同时存在非线性信号衰减,为了将微波信号从大武口传到石炭井,如何设计一条线路,越过峰峦山崖的阻碍,同时还要保证通信质量,就成了当时最棘手的问题。
      为此,石炭井矿务局动力处微波站负责寻找这条最佳的路线。
   
      在茫茫贺兰山中寻找这样一条线可绝非在地图上勾勾画画那么简单。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王自河、王强、刘建平、刘西宁等小伙子开始了“寻线之旅”。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大家穿着胶鞋、带着灌满水的水壶、干粮,脖子上挂着望远镜,一头遍扎进了贺兰山深处。
   
     数不清楚走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山梁,跨过了多少沟,这帮年轻人就这样搜寻着。
   
      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说起这些,这些昔日的小嘎子——今天已是中心领导或是各条战线上的师傅们,还是兴奋不已眼里闪着光芒。
   
      “那路可不好走啊,太阳晒得皮退了一层又一层,还得要看着脚下的路”
   
      “爬到一座山头就掏出望远镜看能否沿直线看过去,不行,就翻下山头继续找”
   
       “过山梁的时候特别危险,山梁窄,根本没法走,只能趴下来一点一点爬过去”
   
      在一次次的失望又希望,希望又失望的折磨下,这帮年轻人还是没有放弃,在走遍了几乎所有有可能安装天线的山头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那条最佳的路线。
   
      每个人的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甘甜。
   
      “驴都干不了,人能行吗”
   
      设备到位、路线妥当,可是安装却成了真真正正的头号难题。选定的天线放置地点都在地势陡峭的山头,怎么把这些千百斤的设备运上去成了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坎。
   
      在时任微波站站长纪文庆和大武口通信站站长李宝成的带领下,大家横下心来要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工程队雇来两头驴,打上绳套,驴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驴子嘶叫着,四蹄不断地蹬地,可就是这样用尽了力气却都无可奈何,最终毛驴撂挑子而去,任如何拉拽都不愿意再前进半步。
   
      看到这一幕,所有施工的人都气笑了,可马上又都转为沉思,驴子都干不了,人呢?
   
      “就是死也要把东西拉上去!”不只是谁大喊了一声,这一声鼓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勇气。大家捡起了地上的麻绳,重新打上了锁套,8个人一组开始喊着号子向上拉设备。粗重的麻绳扯紧了,笨重的设备挪动了,碎石在大家的脚边不断地滚落。每个人脸涨红了,脖子和前胸的青筋鼓起了,有人的眼泪混杂着汗水从脸上滚落,但没有一个人松劲。
   
      一趟,两趟...等到设备全部拉到山顶,他们都累得瘫坐了下去。
   
      然而,活却没有干完。为了把天线装牢固,还要打地锚、灌混凝土...坚硬的石头山,怎么挖坑?女孩子扶着钢钎,小伙子卯足了劲抡圆了大铁锤往下砸,火星飞射,石块四溅,每砸一次女孩子的手就震的又疼又麻,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就这样,不知是怎样的毅力和精神一次次让大家鼓起力量硬是在石头山打下了12根地锚,浇铸上水泥,把天线牢牢固定了下来。
   
      遥想当年的场景,每一位亲身经历过的人眼眶中都有点滴在晶莹闪亮。
   
      最终,1985年10月,微波通信开通了,120路的电话通信,将大武口与石炭井紧密联系起来了。后来数年间,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微波通信也从大武口、石炭井打到了乌兰,银北地区矿区间的通信环网形成了。
   
      以微波环网建设为起点,信息人开启了大规模建设通信事业的时代大幕。
   
     发生在84、85年的这些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成了信息人在那个时代的注解,艰苦奋斗成了流淌在信息人血液中不变的因子。光缆、数字电视,神宁信息人用不停的步伐追赶时代,完成了一项项的建设。今天,ERP系统、数字化矿山、智能驾驶舱、虚拟化应用,这些类似于奇迹的概念一个个得以实现。
   
      在推动集团公司实现宏图伟业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信息人豪迈的足音。


本网通讯员:李鹏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