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关注:超载酿“哈尔滨大桥”事故?

煤炭资讯网 2012-8-26 9:49:03    天下事
 
      8月24日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一匝道引桥处发生一起“侧滑”事故;事故中有3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哈尔滨方面称初步推测“超载”是事故主因,参与阳明滩大桥塌桥事故处理的桥梁专家王宗林亦称“桥面并未出现裂纹,这说明整个桥梁的质量是合格的。”哈尔滨方面的说法靠谱吗?
 
      引桥采用“独柱桥墩”结构,理论上有先天缺陷
 
倒下的桥面没有明显碎裂

      引桥不是坍塌而是“侧滑”或倾覆,采用独柱桥墩结构

      这次事故发生后,从网上已有图片和视频看,可以肯定有两点:

      A:引桥是一整段桥面整体向外侧倾覆,掉落下来的桥面也没有明显的裂痕,这与过往的大桥坍塌不同。发生坍塌后的大桥,其桥面都有大面积的碎裂。25日官方也将本次事故定性为“侧滑”。

      B:引桥采用独柱墩结构,发生倾覆的桥段没有桥托,学名叫“盖梁”。这已得到记者的证实“在两个带有悬臂的桥墩之间,有两个没有带悬臂的柱式小桥墩。”

      这种独柱桥墩结构在理论上有先天性缺陷,极易倾覆

事故原因草图。(来源:齐鲁晚报)

      出事的大桥采用独柱桥墩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占用土地、改善下部结构布局、开阔视野、增加桥型美观,但是这种结构在理论上有先天性缺陷,桥梁极容易倾覆,就好比只有一条手指支撑一块板,压板的一边它就很容易倾翻。

      有缺陷但不足以一定会翻掉,引桥施工质量或有问题

      当然,任何结构都有长处和短处,结构的先天性缺陷无法避免,但这个缺陷不足以导致桥一定会翻掉。这种独柱桥墩相当于人的一条腿,柱子和桥面连接的关节相当于人的膝关节,这个“膝关节”学名叫做抗震支座,这个支座一般情况下是有弹性的,是一层橡胶一层钢板一层橡胶一层钢板叠起来的。事故发生时,桥中间只有两根独立的柱子,柱子没有桥托(盖梁),四个大货车都开到桥面的同一侧时就产生很大的偏心力,但这个“膝关节”铆固的不够,出了问题,这就好比我们公园常见的单脚支撑的石桌,压它的一边桌子不一定会翻,但桌子是塑料,桌子和支撑的结构点强度不够,其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该桥的“膝关节”,即抗震支座是否达到要求,其施工质量是否有问题就值得怀疑了。

      引桥结构有倾覆隐患,施工质量或有问题,官方急于说“超载是主因”难以服众

      王宗林说“桥面并未出现裂纹”,但这不说明“整个桥梁的质量是合格的”。没裂纹至多说明钢筋水泥使用达标。再说,王只谈及了桥面的情况,对桥墩与桥面之间“关节”是否有质量问题只字未提。既然这种结构本身就有倾覆隐患,哈尔滨官方对于引桥结构、引桥施工质量等问题未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在两天之内就急于推定是超载造成引桥倾覆,显然难以服众。

      再者桥头并没有立限重标识,管理部门亦难逃责任

引桥桥头并无限重标识

      此外,即便货车司机是超重在先,大桥的相关管理部门也难逃责任。从网友的照片可以看出,引桥的桥头并没有树立限重标识。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这个国家标准,限制质量标志(即限重标识)设在需要限制车辆质量的桥梁两端。显然,标识应该设立在两个桥头,以尽到告知的义务,管理部门难逃责任。

      独柱桥墩结构常见,国内超载普遍情况下本不宜采用

      在国内,单类似这此大桥侧翻的案例就时有发生。2010年11月26日发生在南京的在建桥梁倾覆事故也是这种情况,那起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当时专家的解释也是“连接两路的匝道,存在一定的弯曲度,这就造成整个钢箱梁存在一定的偏离重心现象,如果施工时不对钢梁进行固定,施工人员过于集中在某一处,加上钢箱梁本来就存在离心力作用,两者叠加使得钢箱梁非常容易发生倾覆事故。”

      然而,“独柱桥墩”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但国内没有出台相关的安全设计标准。虽然目前不少桥梁工程师已注意到这种结构的倾覆隐患,并在实践中采取了预防措施,但这仅靠工程师良心,在制度和法规层面,这方面的规定还是空白,专业人士接受记者访问时说:“预防独柱式桥梁结构的倾覆问题完全系于桥梁工程师的自律。”
 

      是不是超载酿成事故,现在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了,那就是:据新华社报道,事故发生8小时后,“除发生事故的道路段正在抢修外,大桥主桥和其余匝道已恢复通车。”


来源:腾讯网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