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山东农村消费水涨船高“城市化” 消费热点悄然兴起

煤炭资讯网 2013-11-10 22:47:07    天下事

  原标题:农村消费水涨船高"城市化" 消费热点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也呈现出新变化。她不仅为自己、丈夫和双方老人每年入了10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还在保险公司为孩子买了两份保险当作教育储蓄。

  近年来,随着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也呈现出新变化。11月上旬,记者在聊城市高唐县等地农村采访,最明显感受是,农民消费水涨船高,正在向市民看齐。

  村头饭店门口成了停车场

  走进琉璃寺镇郝庄村42岁的信金娥的家,只见气派的大门,崭新的瓦房,收拾得干净利索的小院,令人眼前一亮。一进屋,信金娥指着门旁的空调喜滋滋地说:“这空调是俺去年安的,冬暖夏凉,以前舍不得买,现在条件好了,俺也用上空调享享福。”

  信金娥家里种了七八亩地,农闲时她和丈夫都在企业打工,二人年收入近五万元。她告诉记者,她家的四间新房是前年花了10万多元盖的,除了这项“大工程”外,近年来她家里还添置了多个“大件”,目前,家里电脑、冰箱、电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想用啥用啥,可方便啦!”信金娥笑着说。据她介绍,盖房修屋、置办家当,花钱不少,即使这样,现在家里依然还有10万多元的存款。“要不是靠好政策让俺腰包‘鼓’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俺咋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咱农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从吃穿住用行等几个方面就能看得出来。”尹集镇王庄村农民范华刚深有感触地说。他过去学过厨师手艺,几年前,在村头开了个小饭店,每年都有不菲的经济收入。致富后,他买车置业、吃用花销水平也提高了。而据范华刚的观察,饭店的顾客,尽管多为普通农民,但从他们的穿戴、所用的交通工具及花费,就能看出农民的确越来越有钱了。“现在咱农民只要有啥庆贺的事,就到饭店搓一顿。村民们来赴宴时,有不少是开着小轿车来的,饭店门口常像个停车场,呵呵……”

  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民购车族中,6万到15万元的轿车最受农民欢迎。一大早,赵寨子镇西韩村农民闫功富开着自己家的轿车来到苗圃基地,察看苗木长势情况。他说:“以前到一趟苗圃基地,靠骑摩托车,下雨天很不方便,外出谈业务坐公交车,效率低。去年花8万多元买了小车,外出跑业务方便多了。”

  传统消费占大头

  农民盖房买楼,婚丧嫁娶等传统消费仍是村民支出的“大份额”。尹集镇田寨村的云维君,两年前就花40多万在县城给儿子买了楼。“俺办的是按揭贷款。”云维君说,在农村为孩子盖房买楼,很多家庭都早出手、早行动。“这个‘大头钱’早晚都要花,还是早准备好。”在当地,除了要花几十万给儿子买楼外,订婚、结婚等支出也很“可观”。“比如说订婚,男方一般要给女方1.7万,取‘万里挑妻’之意,再加上摆个酒席宴,一般要花2万元,结婚时一般男方给女方2万礼金,买车、买家电、置办结婚用品等还需七八万,整个结婚下来就需十多万。”云维君说。

  “在日常开支中,随份子钱也不少花。”琉璃寺镇陈营村64岁的张九明说。过去农村随礼从4元到40元,现在随礼一般情况需100元,最少需60元,再少了就羞于出手了,红白事、满月酒、升学宴等各项随礼一年下来最少需花3000多元。除了这些,现在家用电器多了,用电量也大了,过去一个月电费花10元左右就能够,现在每月平均60元,再加上每月25元的电话费,以及随着物价上涨,肉、菜、油、米、面等都比过去贵了些,日常开支真不少。

  医疗费用也是农民消费支出的一大项,好在有新农合“护航”,农民能看得起病。“要不是新农合,俺早就撑不到今天了!”尹集镇刘王村47岁的孙甲祥说。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一点也不像个重病患者。去年八月份,他查出得了肺癌,仅去年就花费了13万元,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又借了些外债。新农合为其报销了4万多元,今年他又被纳入大病医疗救助体系,提高了报销比例,截至目前,他的医疗费用已报销6万多元。

  消费新热点悄然兴起

  赵寨子镇东小村60多岁的凌庆梅和老伴,今年“五一”去北京旅游。老两口打算抽空还要多去几个旅游景点转转。商贩邓茂萍,每天起早贪黑经营着自己的水果菜摊,但每年她都和丈夫去旅游。邓茂萍说:“空调、电脑这些城里有的,我们也都有了。平时挣钱不容易,我们也要给自己放放假。”

  以前似乎是城里人“专利”的健康检查,现在正在农村悄然兴起。正在赵寨子镇卫生院作健康体检的王春冬说,过去农民不体检,有小病就忍着,往往小病拖成大病。现在不少农民都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定期体检。

  “充电”成为农民的新追求。赵寨子镇蒋官屯村农民巩金星,以前是一家企业的工人,后来回家自己种了40亩地。他不仅自学念完了成人大专,还订了好几份报纸和科技书籍,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特色种植上,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为了培养孩子,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舍得大笔投资,有的专门把孩子送进城——学舞蹈、学美术、学技术,很多培训班里多了农村娃的身影。在尹集镇做兽药饲料生意的孙加风,今年花费近千元,让11岁的小女儿参加了在北戴河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就是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锻炼独立能力。她的大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学的是书法专业,一年光学费、生活费及笔墨纸张等花费就达2万多元。在孩子考大学前,她还让女儿去郑州等地专门学习书法艺术,半年花费1.5万。谈起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孙加风说:“只要能把她们培养成才,花再多的钱也值!”

  不少农民在手里有钱后,不再全部存进银行,而是拿出一部分来为自己或家人买份保险。赵寨子镇赵寨子村的刘敏,在镇上开了一家超市。她不仅为自己、丈夫和双方老人每年入了10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还在保险公司为孩子买了两份保险当作教育储蓄。



来源:大众日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