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瓦斯治理利用走向标准化 标准化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煤炭资讯网 2013-12-8 17:47:06    要闻

  瓦斯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数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共发生24次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其中瓦斯事故19起。

  2005年我国开展瓦斯治理攻坚战以来,全国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也逐年提高,但形势依然严峻。11月2日,贵州省毕节市黄水坝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7人死亡,11月19日,湖南省涟源市联谊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5人死亡。

  日前,国家能源局批复由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组建“能源行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主要负责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等专业领域相关标准化工作,并研究建立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体系。专家表示,成立标委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将促使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瓦斯治理利用发展空间大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的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地压和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突出危险性陡增,开采条件也愈加困难。根据2012年对我国12281处矿井的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191处,占9.7%;高瓦斯矿井2093处,占17.0%;瓦斯矿井8997处,占73.3%。并且,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记者了解到,我国绝大数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采深都在500米以上,千米深井也不断增加。受高地应力影响,巷道失修率高、变形速度快,容易造成通风断面小,通风阻力大。同时,由于作业地点和从业人员多、通风线路长,造成管理难度大,供风困难,风排瓦斯能力也较弱。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煤层瓦斯含量低,且对高突矿井采取关闭措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几率较小。

  专家向记者介绍,在技术层面,国内外对瓦斯突出的机理还处于假说阶段,没有科学结论,对瓦斯突出的预测还不能做到定时、定位,无法完全杜绝突出。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井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不高,不少井下采取“千军万马”作业,本身就是安全隐患。我国在装备水平特别是瓦斯监测监控设备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大,特别是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较低,预测性的准确率还不高。

  我国目前煤矿瓦斯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抽采的瓦斯利用量不到三分之一。在矿井地温治理方面,我国煤矿矿井降温技术从2005年才开始进行工业性试验应用,较国外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

  而我国在地压治理方面,主要研究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的治理技术,现已研究埋深超过1千米以上的地压治理技术,并已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但相关的行业标准滞后,需要及时制定相关标准。

  成立标委会十分必要

  根据批复,标委会第一届委员会由43名委员组成,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工程中心主任袁亮院士任主任委员,标委会秘书处单位由工程中心承担。

  鉴于工程中心此前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煤层气技术委员会(ISO/TC263)主席单位、安徽省非常规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组织制定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规范》等11项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领域的国际及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主导该领域国际标准化的话语权,也对促进我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以及煤层气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工程中心负责标委会的日常管理及标准立项、报批等业务的指导工作。

  记者从工程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在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地温地压、巷道支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综合技术、装备、材料、检测检验方法上都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成熟并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了标准、规范,其他研究成果正在进一步完善或实践检验中,有待形成新的标准、规范,以成体系。

  专家表示,在形成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体系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成立标委会十分必要和紧迫。一个标准体系的建立应是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方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标准化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在煤炭行业标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对深井开采的技术研究正在逐渐开展,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相应的技术标准需要及时制订、颁布实施,以指导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减少瓦斯灾害。在煤矿瓦斯利用方面,高浓度瓦斯利用方面的标准相对较完善,但在低浓度瓦斯利用方面,有些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标准需要适时进行制订、颁布实施,以指导规范瓦斯利用工作。

  另外,在煤矿地温、地压方面,需要研究相应的治理技术,对成熟的技术也要技术进行总结、规范,制订相关标准,以指导规范地温、地压工作,减少地温、地压灾害。随着社会对环境治理的愈来愈严格的要求,相关的标准需要及时制定、颁布实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规范煤矿开采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绿色环保矿山提供技术保障。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需构建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标准体系初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五个专业领域:瓦斯治理、瓦斯利用、地温治理、地压治理、煤矿生态保护。第二层主要按照标准专业技术类别进行划分,如“瓦斯治理”层级下面按照标准专业技术类别划分为:综合技术、装备、材料、检测检验。第三层包括243项标准,为瓦斯治理、瓦斯利用、地温治理、地压治理、煤矿生态保护的相关技术标准。其中:安全标准51项、煤炭标准172项、能源标准19项、环保行标1项,在制(修)定标准25项、待制(修)定标准9项,正在申报国际标准2项。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