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做细主业精度 孵化产业科技, 瞄准农业生态

广西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转型驶向快车道

煤炭资讯网 2013-5-15 8:16:40    头条
     

美联科技研发中心大楼
 

天鹅养殖基地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送美联科技新闻


      广西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转型不盲目的扩张做强做大,不做无效投资,在追求主业精度的同时,不依靠主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科技和农业产业,非煤产值已占到经济总量的50%,释放了煤炭价格下滑对企业的冲击力。
 
      受国内外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产能过剩以及新能源的冲击,导致煤炭企业普遍经营局面严峻,单一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脆弱性,显现的尤为明显,煤炭企业转型已是必然,而贫煤省份的广西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趁早看到了煤炭市场的不稳定性,能源单一产业发展的致命点,转型打了提前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非煤值已经占到了50%,各产业都有新亮点,增强了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煤炭企业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转型注入了正能量。
 
      实施煤矿开采方式的转型,不盲目跟风做无效投资
 
      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拥有10对生产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250万吨,而产量始终在200多万吨徘徊,褐煤品种,发热量平均只有3000大卡,却要养活4.5万名职工家属,煤质差、地质结构复杂、产量低、包袱重一直困扰着该公司的发展步伐。
 
      董事长叶仿拥说:“只有转型,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转!往哪里转,实施走出去战略,延长产业链,上项目,不符合右江的实际,进行老矿挖潜节能,改扩建增加产量,地质条件所限,在右江行不通。
 
      在艰难的阵痛面前,右江人还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在实施分步战略的同时,先做煤炭文章。该公司牢牢抓住2008年煤炭市场良好机遇,全力推进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仅仅用了180天,完成投资近亿元、在塘内煤矿建成了具有国内小型矿井先进水平的第一条机械化、自动化煤炭生产线,随后在保群煤矿年产90万吨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全面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采掘技术,在广西首次引进使用无人驾驶自动化综合机械化掘进机组,实现了综掘综采一体化、综掘锚喷一体化、安全信息监测监控一体化、矿井运输皮带化、生产系统远程集中控制、自动无人排水系统、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等等,短短的3年时间,是骨干矿井摆脱了原始的生产工艺,实现了现代化和数字化。
 
       通过机械化改造,虽然产量没有大的增加,经济总量保持相对平衡,但最大的效益是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取消了夜班,实现了安全生产,积累大量资金用于偿还职工历史欠账,改善生活环境,该公司利用3年时间建成了一期400套廉租房,二期600套即将建成,三期1000套正在加紧施工,完成了州景煤矿棚户区60套集资房建设,开工建设右江花园小区两幢26层,集资住房工程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到此,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职工家属全部告别棚户区,住上宽敞明亮的单元楼。
 
      右江人转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功实现矿井机械化,走出的一条老煤炭企业内涵转型发展之路,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温家宝总理曾经批示,国家煤监局向全国中小煤矿推广学习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的经验。
 
       俗话说,起的早,不如赶得巧。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煤炭企业在普遍走入低谷的大办非煤产业,实现转型是逼出来的,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是在煤炭步入最高峰期转型,是一种理念,恰巧赶上了这个好机遇了。
 
      右江煤炭人尝到了转型的甜头后,居安思危,认为实现矿井机械化改造,这样的转型只是暂时的,因为产业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贫乏的煤炭资源和复杂的地质构造,给右江人带来的是忧患与压力,他们始终认为,煤作为一次性能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我们发展必须依托煤炭,而不能依赖煤炭的紧迫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炭产业大转型,右江人把目光盯在了国外。
 
       2011年该公司引进澳大利亚拉特普能源公司先进的褐煤提质技术,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在澳大利亚设立了专门机构与拉特普能源公司共同推进褐煤提质开发投资项目,开发澳大利亚煤炭资源,迈出了右江与国际化合作经营关键的一步。
 
      走科技创新转型之路,投资少见效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煤矿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待开发的科技园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大市场。”右江人认这个理。

      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在实现煤矿“三化”、走出国门成功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煤炭和煤炭深加工技术之后,实施科教兴企战略转型的第二部。进行煤矿高科技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他们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建自动化采煤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深化合作,依托高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创建校企合作平台,研发高精尖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技术,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业开发基地,如今已建成了美联科技产业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百色科技产业孵化园),第一代高科技产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过的TVLF煤矿探水雷达,已投入生产,该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在国内主要产煤省、区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美联”命名的科技产业园为中心,汇聚北京邮电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的专职兼职博士、教授等研究人员178人,研发的矿井无线无基站自组网通讯设备、矿井无线图像传输设备、煤层瓦斯压力测量仪、采煤机防尘水处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已获得52项国家重要发明专利,其中TVLF地质探测雷达、矿井无基站通讯系统、矿井无线信息(图像)传输系统、矿井救援机器人、矿工智能化头盔等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还没有完全投放市场,而年产值、利税已经超过该公司的煤炭收入,他们实施科技大转型的目标是将美联科技研发中心,打造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煤矿安全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煤矿安全装备制造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矿业安全科技博览中心,广西自治区级物联网产业人才小高地和技术中心。
 
      开发生态特色农业,无风险、无周期
 
      作为煤炭企业,年生产能力只有250万吨,要养活4.5万名职工家属,而且煤质差,地质结构复杂的程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不认为是困难,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无限的商机。
 
      民以食为天,农业产业、环境、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话题,煤矿又有那么多沉陷区治理的土地和大批职工子女等待就业,4万多职工家属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的决策者看到了转型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先天条件,而且无风险、无周期。

      该公司以成立的广西美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根据各矿区不同情况,按照一矿一品、一矿一特色的产业开发思路,充分利用沉陷区闲置土地,办起了养牛、养猪场,将井下污水通过净化建成了大雁湖、鸭子池,把北方年老的果业树种如苹果、大枣、梨树迁移到南方,进行移植嫁接,改良品种,成为景观树后,具有北方耐寒茂盛的生命力,同时还具备南方秀丽的枝叶景观效果,成为城市规划、绿化的必备选择。
 
      采取公司加职工、公司加产业户的生态组织模式,安置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煤矿工人向农业产业化转移,为城市的美化提供右江人一流的产品,保证全局4.5万名职工家属都吃上自己人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生态农产品。在景观树维护园的某技师说:我是从煤矿井下一线退休的职工,由于退休早,退休工资非常低,每月不到2000元钱,家里负担又重,根本不够用,矿上领导看到我家的困难,前几年叫我到单位看门,我没有去,看门也是三班倒,煤矿三班倒了一辈子,我现在一想起上夜班就腿颤,还有小煤矿聘去当技术员,也没有去,我下了一辈子的井,真不想再下了,而局里有了这个种树、管树,日出日落的岗位,我主动请缨加入,主要是心情好,又锻炼了身体,每月还发2000元工资,感觉很好。
 
      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经理助理陆海宁说:转型生态农业,我们虽然起步晚,但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理清了思路,除现代简单的养殖业以外,我们正思考走生态、有机和无机综合科技发展之路,三年之后,安置剩余劳动力2000人,产值利润占全公司的30% 


来源:中国煤炭报记者 王成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