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风光10多年从没这么落魄 乌金褪色煤炭求生

煤炭资讯网 2013-6-17 7:52:53    焦点话题

煤炭求生

  风光了10多年的中国煤炭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过得这么落魄过。

  尽管“迎峰度夏”的传统煤炭需求旺季已经到来,但煤炭行业仍然盘横在市场的寒冬中。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自2011年11月创出历史新高834元/吨后一路下跌到目前的610元,累计跌幅高达26.86%。

  煤炭市场萧条的背后,是煤炭企业的艰难求生困境:山东煤炭企业35%陷入亏损,山西省煤炭行业利润大降近七成。

  不过煤炭行业的这已境况有望得到改善。近日国务院召开座谈会,专门研究减轻煤企税费并规范进口煤市场。而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也已经进入发布倒计时,对给国内煤企造成冲击的进口煤设置了高门槛。

  乌金褪色

  煤炭行业面临着十年来罕有的困难局面。

  分析认为,因为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增长乏力,内部需求严重不足,致使我国浙江、山东多省出口型企业大面积限产、减产,从而导致了煤炭的需求量急剧下滑。另外淘汰高耗能产业被收紧,导致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制约了煤炭的需求。

  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使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正陷入到亏损泥潭中。作为华东地区第一产煤大省的山东,煤炭企业已有35%陷入亏损,地方煤矿中超过三分之一出现亏损。

  1-4月份,山东煤炭生产原煤同比下降4.53%,销售商品煤同比下降8.66%,煤炭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4.48%。全省商品煤的平均售价也比年初下降6.25%,同比减少78.49元每吨,下降11.34%。

  作为山东省内煤炭生产龙头企业的兖州矿业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季度兖矿集团煤炭运销总量同比下降 11.6%,国内产销量未 能达到预期。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仅降低7.83%;但利润同比减盈21.26亿元,亏损5.62亿元。重压之下,这家被称为山东“最赚钱”的上市企业,今年 五月份迎来了第一次降薪和大规模裁员。

  山东能源集团一季度煤炭销售收入下降 14.1%,综合煤价同比下降 147.49元/吨,利润降幅接近六成;库存增长115%,应收账款大幅上升。而淄博市内22家煤炭生产企业,仅有6家保持在盈亏平衡或者略有盈余的状态,亏损比例约占七成。

  煤炭大省山西在此次煤炭行业所遭遇的困境中也显得尤为突出。

  今年一季度,山西同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晋煤集团、汾西集团、霍州煤电集团已跌入净亏损区间,阳煤集团、中煤平朔集团、潞安集团利润同比大幅下跌。1-4月,山西全省煤炭行业实现利润82亿元,同比减少48.24亿元,降幅高达69.3%。

  煤企集体陷入困境,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税收。山西煤炭生产行业今年一季度入库增值税119.6亿元,同比下降32.13%,减收56.63亿元;山西煤炭运销行业一季度入库增值税10.06亿元,同比下降46.62%,减收8.79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利润同比下降43.6%。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

  截至4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92亿吨,比社会正常库存多1.5亿吨左右。

  煤炭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让煤企怀念的过去。


进口冲击

  在国内煤炭企业眼里,进口洋煤是一个搅局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煤 炭进口量达8000万吨,保持30%以上增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并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其进口量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95%左右。

  进口煤的大兵压境让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局面愈加严重,国内大小煤企的生产空间不断遭到挤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持续处于震荡下行的低迷态势,而中国产煤大省山西,一季度炭行业累计实现利润65 .22亿元,同比减少48.24亿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用煤企业进口煤炭的需求却越来越高。

  虽然国内煤价一直在下降,但仍降不过进口煤炭,价差仍在每吨20-30元,足以支撑进口煤持续高位运行。而进口煤在经历一、二月低谷后,经历价格暴跌后的进口煤正在中国“抢滩登陆”,从而让进口煤炭数量再次增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煤对于用户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价格优势。

  中煤远大咨询中心分析数据显示,澳大利亚5500大卡动力煤6月到岸价涨0.5美元,报83美元/吨,加上增值税以及折算汇率,大约为600元/吨。而基本同质的煤炭从北方港到南方港的到岸价大约在640元左右。这样的价差无疑对沿海区域的电厂具有很大吸引力。

  此外,我国对于质优的焦煤也维持了长期的进口,特别是2012年9月以来,进口炼焦煤再次大幅回升。并且俄罗斯和美国在中国炼焦煤市场中进一步崛起,和澳大利亚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对于国内煤炭企业来说,进口煤已经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尽管进口褐煤发热量小、硫分高,但因为价格较低,中国电力企业十分愿意采购,将其与国内优质煤掺杂使用。国内煤炭企业呼吁管理部门对进口煤设置门槛呼声越来越响亮。除了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冲击外,其另一大罪过是“污染”。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呼吁说,进口煤炭中大量充斥着低热值、高硫、高灰分的劣质煤,国家应该出台措施予以限制。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的劣质煤主要来自印尼和越南。

  据了解,中国对品质低下的褐煤的进口量增长迅速。过去3年中,中国褐煤年进口量增长了9倍以上。2012年,中国褐煤进口量为5371万吨,同比增长37.2%,占煤炭总进口量的18 .6%,今年1—3月份,这一数字进一步提高至20.3%。

  煤电掐架

  最近煤企和电企这对冤家,又开始掐起了架,陷入了新一轮的利益博弈中。掐架的起因源自于国家能源局的一个新规。

  这份国家能源局最近发出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给处于困境中的国内煤企带来了曙光。但引发了电力企业的强烈抗议。

  上述征求意见稿对进口煤做出了限制,禁止进口热值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超过25%、含硫量超过1%的相对劣质煤(褐煤)。同时要求进 口商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2010-2012年间每年有至少100万吨的进口量,有固定经营场所且有足够的仓储设施及场所。

  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暂行办法的制订既对进口煤的质量实行了严格管理,同时又对国内煤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以及使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以后规范商品煤的质量管理和加强进口动力煤是一个很好的约束。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低质煤炭大量进入我国市场,这些煤炭进口价格相对便宜,对前几年效益低下的火电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低质煤的使用严重污染了我国大气环境。

  此次暂行办法规定,未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或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煤炭不准进口。

  有分析人士认为,限制低质煤炭的进口和使用,对目前供给大于需求的煤炭市场将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低质煤炭的价格将受到进一步打压,而大量进口煤的“限入”,也将对国内供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显然,这一新规如果出台,对于国内煤企来说不谛于是雪中送炭。

  不过刚尝到低价进口煤甜头的国内发电企业却不干了。因为电企之所以青睐进口煤炭,是由于随着煤炭价格不断降低,进口煤炭相比国内煤炭在价格上仍旧有优势。

  而受益于煤价不断下跌,2012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五大电力集团利润总额预计为460亿元,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进口煤带来的环保问题,在电企看来只是国内煤企一个拔高的理由。业内人士表示,低卡煤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原因之一就是如果仅按吨为单位计算, 低卡煤价格更便宜。中国电厂进口印尼煤主要是用来掺煤,印尼煤低卡低硫,国内一些地方的煤高卡高硫,掺在一起后,中和了热值量和含硫比例。对于电厂来说, 大大降低发电成本,满足国家排放要求。

   在发电企业看来,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进口煤受到限制,电厂会受到影响,要增加发电成本。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提高进口煤门槛对电企不公平,只考虑煤炭产业电力行业会受到损伤。

  据了解,五大电力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已经联名上书发改委,反对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

  官方救市

  虽然电力企业还在抗议,但形势还是在向利好煤炭企业的一面发展。

   煤炭行业需求不旺、企业经营困难已经得到决策层重视。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相关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和未来走势,提出十四条措施,并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

   据媒体报道称,上述措施主要包括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规范进口煤市场两项工作,以缓解目前煤炭行业的困境。
 
  座谈会分析认为煤炭企业负担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议进一步加大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力度,并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制定差别化的煤炭税费政策 及研究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积极解决煤炭企业遗留问题等。这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税务总局、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共同办理。

  国家层面限制进口煤炭,这让更多人解读为政府层面的“救市”。虽然这一政策还没敲定,但如今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出手帮困——鼓励发电企业使用本地煤炭。

  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煤电互保”政策,要求发电企业优先使用本省煤炭,还推出了奖励电量政策:在河南省内电煤采购基数上,每增加一万吨省内煤采购量,对采购企业奖励1000万千瓦时电量。

  山东等多个省份也纷纷采取措施,意欲将煤企拖出“泥淖”。据了解济南铁路局已限制电煤装运,并已停装外省煤炭进入山东,要求省内电企和煤企签订供应合同,其价格高出市场煤价每吨50元以上。

  安徽省国资委各省属企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合作发展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各省属企业应优先“做自家人的生意”。在煤炭方面,安徽省 国资委要求马钢集团、海螺集团铜陵有色等煤炭消费大户以及大唐、国电等发电企业,和淮北矿业、淮南矿业集团等煤炭企业对接销煤,拓展业务。

  内蒙古鄂尔多斯表示,将继续落实延续已出台的优惠减免政策,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再减免部分税费。甘肃兰州提出将建立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调节基金,补贴政策性亏损,以此来稳定煤炭供应价格。

  据了解,自从去年煤炭价格走低以来,这是各地方政府首次密集出手拯救煤炭企业。然而,地方政府的作法已经和中央此前的政策要求相悖。

  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煤电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干预。

  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是实行电煤合同完全市场化的第一年,多地政府出台的上述 “煤电互保”措施,不但让踟蹰前行了20多年的电煤市场化改革再次遇阻,还可能令本已处于“寒冬”的煤炭行业更加艰难。



来源:腾讯网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