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谢存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防治腐败的动机防线

煤炭资讯网 2013-7-15 10:40:43    论文、言论
      我们都知道,扁鹊是春秋神医;但一般不知道,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治病于未然”,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二哥善于治病于萌芽之时,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生,结果闻名天下。扁鹊大哥“治病于未然”的哲理,对于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正确认识中央提出的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方针,构建防治腐败的动机防线,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一、腐败动机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意义
 
      一是文化原因。传统文化准则和风俗习惯使人们习惯于根据感情上的亲疏远近程度对人区别对待,即享有亲缘关系或人情关系的人受到优先照顾。而这又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合乎情理、富有人情味的,而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则被指责为“忘恩负义”或“六亲不认”,很难在社会中立足,于是就连带产生了为培植个人势力或寻求保护精心编织各种关系网,以上行为往往会导致任人唯亲、循私舞弊,贪污受贿等。另外“笑廉不笑贪”已成社会怪现象,清正廉洁的干部往往被认为没本事,得不到提拔任用,而那些会拉关系,会走后门,能开公车高消费的干部往往被认为有能耐,遭人羡慕。不良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成了党员干部产生腐败动机的重要原因。二是经济原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费成为普遍现象。受某些群体的高收入和高消费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也力求过上体面生活,因其所需要的生活费用与工资收入之间存在差距,为维持或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满足其攀比心理而损公肥私或钱权交易,也是腐败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很显然,当反腐败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我们只注意解决已经发生的具体事件,不从源头上抓起,可能一时见效,但往往是查不胜查,纠而复生。因此,反腐败的工作重心,必须向源头治理转移。如同治病,“良医治未病”,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预防腐败动机的产生亦是如此,要从源头抓起。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预防腐败动机产生的路径
 
      (一)、加强廉政教育和营造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在思想上消除腐败动机
 
      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教育。一是要加强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将廉洁从政的要求内化为崇高的道德追求,预防领导干部“缺钙”,犯“软骨病”。二是要加强法纪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熟悉掌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界限,增强法纪观念,把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作为自身行为的最后边界,形成对腐败动机的内心法纪压力,预防“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三是要加强警示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教育和监管、防范腐败动机的产生,不仅是领导干部自身从政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监管、带好队伍的政治责任,从而在思想上受到震动的同时,形成抓好廉政建设的责任压力,使党员干部知道“打铁还需子生硬”的道理。
 
      其次要面向社会,用廉洁的社会主流意识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一是把廉政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相融合。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以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和廉政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为重点,既深入挖掘社会文化中蕴含的廉政资源,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二是要把廉政文化和行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廉政文化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只有针对行业特点,做到有机融合,才能富有生命力。三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败其他各项工作相融合。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宣传教育的刚性和效果。既要在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抓好工作落实;又要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反腐败的强大声势和社会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行业个人发展文化和激励文化,促进腐败动机的良性转换。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公职人员能通过正当渠道实现自身价值,是不会轻易走上腐败的捷径的,营造、制定出合情、合理、公平的发展文化制度,对腐败动机转变为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公职人员待遇过低,手中可支配的权力与其实际的经济收入差距较大,而一些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明显高出公职人员许多时,要维持尽职敬业的精神和清廉的职业操守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合理提高公职人员的合法收入和待遇,建立完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薪酬制度,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公职人员的差距,探索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弱化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创租、寻租的动机。同时,要建立完善职务激励机制,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使公职人员能通过自我努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升职,以便获得自身价值的体现和社会的认可。
 
      (三)、铲除“腐败文化”,消除腐败动机产生的诱因
 
      在一些领域,腐败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模式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文化——“腐败文化”。反过来,由于“腐败文化”的蔓延,它又成为腐败赖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催生着腐败分子,使得反腐败斗争面临着“双重”的严峻挑战。要消除腐败动机必须先铲除腐败文化。首先,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抑腐。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全社会公民中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崭新社会风尚,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文化环境,对那些扭曲了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校正或重建。其次,要引导公民诚信守法,以德拒腐。贪腐本来是一种邪恶,却成了一块“臭豆腐干”,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都想趋之、为之,无形之中为腐败提供了一种宽容、纵容的土壤。因此要想铲除“腐败文化”,就要下大力气去纠正那种“笑贫不笑贪”的扭曲现象,在全体公民中宣传为官清正廉洁、从商诚实守信、做人忠厚守法等优秀传统美德,宣传执政党的性质与宗旨,宣传公务员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宣传高尚的职业道德,形成一种强大的、无所不在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压缩“腐败文化”的生存与传播空间,使“腐败文化”始终处在受批判、受声讨的“非法”境地,辅之以全面的综合治理,使它逐渐消失。三是要增强社会支持,以督治腐。群众是反腐信息的重要来源,党员干部的功与过,群众的“火眼金睛”最能看得到。要使腐败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不容忍腐败和抵制腐败的良好风气,积极鼓励公民检举腐败行为,提高公民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和斗志。
 
      (四)、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减少腐败动机实施的机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反腐倡廉要制度先行。一是抓好制度的完善。首先要注重制度设计。坚持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原则,通过抓好调研、立项、试点、起草、修改、论证、发布试行、修订、再发布等环节的工作,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其次要注重制度的修订。通过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相关制度的跟踪、分析和测评,对已经过时的制度及时予以废止;对本身存在漏洞和缺陷的制度及时修订完善;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使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同时还要注意各项反腐制度的纵横衔接配套。二是抓好制度创新。要充分利用案件资源,进行案件剖析,从反向上查找腐败行为发生的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三是抓好制度的落实。首先要通过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制度意识,努力形成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社会环境。其次要通过调研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不执行、变通执行甚至规避制度等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从源头上加固防治腐败动机产生的基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内涵,加固腐败的动机防线。具体做法是:一是坚持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定期到革命老区组织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瞻仰烈士陵园,聆听老前辈讲述战斗史,重温入党誓词和唱响廉政歌曲等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二是突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方面,找准对象打对针。从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心理活动着手,针对年龄、职务、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因素诱发的违纪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新任职、新提拔的干部坚持任前廉政提醒,早打预防针,早上廉政课,增强免疫力,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确保“红灯”亮在“越轨”之前。三是突出家庭助廉的防范性。家风正才能政风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独特而有效的监督作用,是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牢占领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更要保持警惕,应常吹家庭“廉洁风”,管好家庭“廉洁账”,防微杜渐,从严治家,使家庭成员珍惜幸福生活,做到洁身自好,拒腐不沾,形成一种“树清廉家风,建文明家庭”廉洁文化进家庭的新风气。


作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 谢存涛      编 辑:蒋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