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马 萌:坤元庙行记

煤炭资讯网 2013-8-7 9:26:31    散文荟萃
      8月3日是盛夏的一个周末,因久慕韩城市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存堂造福桑梓的善举盛名,我们几个文友结伴而行,赴王峰冶户川庙后村,参观庙后新村,游览王存堂先生斥巨资兴建的古建筑——坤元庙。
   
      同行的文友中有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名誉会长薛引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名诗人张申,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副会长张亚勋、昝起收,还有年近八旬、曾在王峰大山教书育人桃李满园的农民作家薛文惠老先生。
   
      一大早,我们就从城里出发,奔赴目的地。夏日的冶户川,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文友们谈笑风生,大家都说这里真是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是避暑旅游的好去处。
   
      庙后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他们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我们这些文化人。据接待我们的老支书刘生奎,村民程中杰、陈新杰等人介绍,庙后村在行政上隶属于桑岭行政村,在以前叫大队,庙后村原来是桑岭行政村的第一村民小组。老支书刘生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队担任支部书记的,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领导村民致富奔小康。
   
      老支书说,在他的记忆中,村口临近公路有口老井大约建于明清年间,村民吃水就靠那口老井。“坤元庙”那三个字不好写,“坤”字是由四个“先”字构成,上面两个“先”字,下面两个“先”字;“元”字是左边单人旁,右边是上天下地。记忆中的“坤元庙”是娘娘庙、菩萨庙两庙合一,因而在村西不远处就有双庙村、双庙桥。村口的村牌中记载大约在明代人们就在村中定居。笔者查阅《韩城市志》及相关地方史志资料,桑岭村、庙后村均为明代地名,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建村,桑岭是因岭上桑树茂密而得名,庙后村是在明太祖洪武年间建村于“坤元庙”后而得名,村西的双庙村较晚,是因村北建有两座神庙而得名,为清代地名,这说明村牌的记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其所著的《关中胜迹图志》一书的卷十二“同州府 大川”中对“错开河”、“冶户川”有记载。
   
      错开河,在韩城县北七十里。通志:“龙门山北有河,口略似龙门而不能通。相传鲧治水时所凿。今名错开河。”
   
      冶户川,在韩城县北八十里。卫氏地图记:错开河之西有涧曰冶户川。通志:“川口产铁,旧置冶户,故名。”
   
      村前有凿开河流过,据说这是韩城境内的四条长流河之一。当地乡党们又称之为错开河。随行的薛文惠老师和老支书刘生奎等人告诉我,错开河的得名是有民间传说的。相传大禹在黄河上治理水患时,把河开至龙门以北约十五里一岔道处,准备往西边陕西黄龙山的下川方向开去,忽然从空中传来数声鸟叫声。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鹏在鸣叫。禹王喜辨鸟语,听出这只大鹏鸣叫的意思是“错开河,错开河,往西不胜往东挪。”于是让民工重新勘察地形。原来,往西开不仅工程艰险,并且还得毁坏民穴。查明情况后,大禹立即决定改变开河路线,率民工向东西方向开去。这时候,那只大鹏也就放心地飞走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山岔称作“错开河”。也有人说错开河是鲧开山治水时留下的,由于勘察失误,鲧开凿的这条小河道没有捆缚住狂暴肆虐的黄河水。鲧眼看因一己之过失而造成人力、物力如此巨大的耗费,而黄河依然泛滥成灾,于是长叹一声后拔剑自刎,以身谢罪天下。后来,鲧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终于在错开河的旁边开出了一条制服洪魔、流向大海的河道,完成了治水的使命。
   
      村民都说是大山深处走出的民营企业家王存堂让他们走上了致富道路的。那么,王存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王存堂,1955年出生于韩城市王峰乡,山里人的勤劳、纯朴、宽厚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的艰辛锻造了他一生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敢人为先,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韧性。
   
      王存堂走出校门,曾在农村参加过集体劳动,曾在村办煤矿从事煤炭工作。1978年,在改革春风的淋浴下,以超前的智慧,过人的胆量,在当地人们中,先走一步,从事汽车运输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大中小煤矿并举的发展方针指引下,他较早的在韩城桑树坪办起了煤矿,此后,全市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30多年来,先后建设购买煤矿3个,经历过煤炭行业的兴盛、低谷和掘起,体验过人生的艰辛、不易和愉快。1997年前后,对从事煤炭行业人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煤炭生产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销售难,难销售,举步唯艰,好不容易销售出去还是赊帐。1978年对他和煤矿来说是极其恶劣的一年,煤炭大量积压,眼见春节即至,工人工资从何而来,人心惶惶,谈论不止,工人不时在王存堂面前谈起工资问题,王存堂深知工人外出挣钱的不易,这一年在春节工人临放假之前,召开工人大会,前所未有免费为工人会餐,予以慰劳,并以诤诤誓言,斩钉截铁地说:“我知道大家现在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春节将至,我不会拖欠大家一分钱,会及时兑现给大家,会让大家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第二天,他连借再贷,凑齐工人工资,连夜发到工人手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主,在工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诚信的丰碑和以人为本的人格魅丽。
   
      2003年他购买了杏树沟联办煤矿,矿井1986年始建,服务年限较长,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安全可靠性不高,2004年他申请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05年在省渭南市煤炭行业有关部门批准后,当年12月实施技改,于2008年10月技改到位,近三年来,投资近3000万元,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台阶,安全上水平。矿井率先在全市6万吨矿井突现了壁式开采。2009年3月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对矿井安全设施验收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一个6万吨矿井建设的如此好,这在全省6万吨矿井中还是凤毛麟角。”
   
      杏树沟过去因为杏树多而得此名,它质朴的过去是一幅贫脊而荒凉的油画。
   
      杏树沟现在因一个煤矿的崛起而名扬,它用有力的双臂托起了一轮金色的太阳。
   
      王存堂致富不忘奉献,慷慨解囊,多年来,为家乡、煤矿驻地村庄捐款50余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和学校修建。为全国各地灾多人民捐款、捐物1150余万元,多年来,为国家缴纳各种税费1000余万元,大力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地方财政建设,虽然爱心有限,但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七彩色。
   
      我们在庙后村看到的是一幅山村新貌,村道平展展,不再是鹅卵石铺就的坑坑洼洼的路面。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凿开河畔的景区正在兴建之中;民风淳厚,乡风文明,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乡党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
   
      在采风中,村民们在念叨着,存堂常说“家乡人民的福祉是我心中的期盼”。我听了,心中好生感动,是王存堂竖起了一座慈善的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常怀桑梓情,乡党们将永远记住他,一个大山之子大爱无疆的赤诚情怀。
   
      (作者马萌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作者:陕煤地质一三一队马萌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