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沉睡资源待唤醒 江苏地下还有49亿吨煤炭储量

煤炭资讯网 2014-10-11 22:30:16    焦点话题

若按年产2000万吨的进度,江苏现有煤矿最多开采30年。不为人知的是,江苏地下还有49亿吨煤炭储量。它们何时开采、如何开采?江苏煤炭地质局昨天传出消息,江苏正加紧研究地下气化技术,无需开挖矿井,无需矿工辛苦作业,就能“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对煤炭资源小省、消费大省的江苏而言,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九成煤炭靠省外

本省产量需稳定

江苏煤炭开采历史已逾百年,资源集中在徐州。截至去年底,江苏探明煤炭储量67.4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江苏煤炭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潘树仁介绍,全省正在开采的矿井有18对,资源储量为16.3亿吨,其中可开采量6亿吨。

现有矿井以外的储量中,江苏还有49亿吨煤炭资源适合开发,考虑到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国家不鼓励采用矿井开采。一边是全省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一边是现有矿井存量资源逐年下降,这部分未开采资源备受关注。

“十二五”以来,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大部分为煤炭。去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2.9亿吨,其中,2.7亿吨来自内蒙古、山西等省,以及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省经信委煤炭处处长宋旭东坦言,省内产量尽管每年仅有2000万吨,占比不高,但作用不可小觑,尤其在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时段,全国煤炭供应趋紧,省内煤炭可为电厂提供“及时雨”。

“九成煤炭靠外省,本省产量需要稳定。”省政协委员顾瑜芳分析说,尽管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备受热捧,但短期内“难挑大梁”,传统能源占主导的格局还将持续较长时间。长期看,能源价格处在上升空间,挖掘自身能源保障潜力,将提高经济运行的安全性。

无需新开挖矿井

回收率提高两成

“说实话,我们希望能开采这49亿吨煤炭资源,延续煤炭生产周期。”徐矿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晨杰表示,综合比较,地下气化技术能兼顾好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通过打钻向煤层注入氧气,将煤炭有控制地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导出地面利用。

相对于传统矿井开采,地下气化技术优势明显。一是实现地下无人生产,减少安全事故,节省运输等成本;二是提高资源回收率,江苏传统矿井回收率为50%,煤层掏空后引发地面沉降。地下气化技术回收率可达70%,煤燃烧后形成固体废渣留在地下;三是减少大气污染,煤炭直接燃烧的热能利用率仅为15%-18%,地下气化技术产生的煤气热能利用率达55%-60%,污染物排放降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

全球在建或已批准的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已有26个,我国在内蒙古建成首个此类示范项目,最高日产煤气80万立方米,不仅服务于民用、发电,还可提取纯氢,或作为合成油、氨、甲醇的原料气,市场前景看好。据地质勘查分析,江苏49亿吨资源储量中37.2亿吨适合地下气化。潘树仁透露,位于徐州沛县境内的朱寨井田初步确定为江苏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的试点项目,资源量为6641万吨。

燃煤增环保压力

能源结构待改变

采访中,不仅是徐矿这样的国有企业,一些社会资本对气化技术也跃跃欲试。“刚刚经历的煤炭黄金十年,煤老板日子滋润,哪有心思搞地下气化。这两年,市场跌入低谷,不得不考虑转型。”徐州友豪投资公司董事长蔡子豪坦言,采煤变采气,资源就地转化,通过管道与周边配套的工业企业、发电厂对接,既延伸产业链,又提升综合效益。

能源是徐州的主导产业,贡献GDP的同时也带来环保难题。全省116家装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统一调度电厂,徐州就有11家,且均为大型燃煤电厂。该市环保局监测显示,影响当地大气质量的首要因素是燃煤,全市煤炭消费量超过北京、南京等大城市,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迫在眉睫。

相比动辄投资上百亿元的地面“煤制气”项目,地下气化技术的门槛略低。以年产2亿标准立方煤制液化天然气为例,项目总投资15亿元,8-9年可收回投资,测算下来,比同样经济效益的传统矿井开采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快。

“地下气化对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水和残渣处理,从内蒙古的项目监测看,技术上可以解决好。”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杰透露,该项目建设之初打了13口监测井,分别监测地下180米和230米水层,运行7年显示水质并未变化。各地水文和地质条件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完善技术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来源:新华日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