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环保组织炮轰“削煤治霾”陷入数字游戏

煤炭资讯网 2014-4-29 7:08:45    焦点话题

  本报记者 江丞华

   2014年4月21日,绿行齐鲁、天津绿领、磐石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等5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推进“公众监管”,助力华北治霾——“华北煤问题”首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指出,河北准备在2017年,把钢铁产能压缩到2.2亿吨。而实际上,2013年,河北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才1.9亿吨。如果不压缩“产量”,而只压缩“产能”,华北的雾霾治理就可能陷入数字游戏,仍旧不可能如期实现目标。

  产能和产量的数字游戏

   产能和产量是个特别容易被人搞混的词汇。

   所谓产能,指的是生产能力,也就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而产量,则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或处理完成的原材料数量。

   一份来自河北冶金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河北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1.9亿吨、2.3亿吨。

   按照河北公布的相关大气防治规划,河北的年钢铁(粗钢)产能是2.8亿吨左右,准备到2017年,把产能压缩在2.2亿吨左右。

   “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只压缩产能,不压缩产量,那么到了2017年,河北仍旧能像现在生产出1.9亿吨钢铁甚至更多,那么,这种压产能的削煤行动就不会对治霾产生任何效果。因为,从当前的调研情况看,河北几乎把所有的削煤压力都放到了压缩钢铁产能上。”参与了此次《报告》调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日前,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少华对媒体公开表示,国家下达给河北省到2017年在2012年基础上净削减煤炭消费4000万吨的硬任务。

   “按照业内通用的算法,炼出1吨钢,要消耗600左右公斤标准煤。而河北目前削煤的过程就是压钢铁的过程,河北压钢铁的过程就是减煤的过程。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就是砍掉6000万吨钢铁产能,以减下4000万吨煤。钢铁与煤炭的产能减少数量,几乎是对等的。”文中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

   “当前华北的空气质量,并没有把河北的所有钢铁产业全部用尽。河北的钢铁产能将近3亿吨,而实际上2013年的产量才1.9亿吨。这就有了将近1亿吨的空闲产能。可以想象,这1亿吨的空闲产能留给河北减排多少监管的空间。”上述工作人员如是说。

  烟气治理成治霾大困难

   《报告》中还强调,华北雾霾治理最大的困难,可能是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

   据介绍,河北是中国第一大钢铁生产省份,山东位居第二位。但由于钢铁企业脱硫投入成本巨大,目前只有极少数的钢铁企业开始了脱硫的时间,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尚未真正开展脱硫工作。至于脱硝的工作,钢铁企业更是没有任何的作为。

   “天津绿领”联合发起人董剑分析后告诉记者,火电业的二氧化硫减排相对普及,而钢铁业、玻璃业、水泥业的二氧化硫减排尚未真正开始。当前,居民生活散乱烧用、中小取暖锅炉、粉尘、氮氧化物、二恶英和重金属皆未进行治理。

   事实上,目前整个华北要求使用低硫煤,其基本要求是含硫量要低于1%。

   但一位参与了调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其走访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监管,煤炭的含硫量其实绝大部分处于企业自己控制的状态。

   自然大学联合发起人陈立雯告诉记者,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的所有耗煤量相加,总量应当在8亿吨左右。假如按照煤炭含硫量为1%计算,华北地区一年至少有800万吨硫被燃烧后排放。1吨硫燃烧后约产生2吨二氧化硫,也就是说,上述四省市至少每年被排放1600万吨二氧化硫。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华北煤炭在使用过程中,只有火电厂的脱硫设施相对完整,但运行也并不规范。即使按照火电业消耗了40%的煤炭消费并且脱硫效率都超过90%来推算,华北地区至少有2/3的二氧化硫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也就是约1000万吨的二氧化硫被直接排放在大气环境中。

   “河北和山东的民营钢铁企业很多,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后,民营钢铁企业组建钢铁集团成了几乎所有民营钢铁企业的共同选择。”“绿行齐鲁”负责人郭永启告诉记者,“但无论如何上演类似的低质重组、虚假合并,都无法改变每家企业在现实生产行为中,无法用经济的方式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的困境。而如果烟气脱硫、脱硝没有实际展开,哪怕河北只有一家钢铁集团,对于雾霾治理,也是没有意义的。”



来源:中国企业报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