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岳新京: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

煤炭资讯网 2015-7-13 18:10:43    论文、言论
    【摘要】企业产品竞争的成功是一种短期成功,行销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期成功,战略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长期成功,只有文化竞争的成功才是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建设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必需的。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些启示能够为意图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主题词:创新 企业文化 探索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企业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如何谋划发展战略,战胜各类困难,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成为来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企业文化既是管理理论,更是创新实践。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准则、企业形象的集合体。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发生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和品牌塑造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
  
    1、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倡导的,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和价值主张。这些价值理念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战胜内外部挑战的实践中逐渐积累、并为企业大部分员工一致认同的核心理念;
  
 
     2、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包括行为意识、行为能力、行为活动等构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结果。价值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共同努力方向,但是,价值观、价值主张的实现是通过员工的具体行为模式来体现的,正是由于全体员工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支撑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结果,才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并习以为常的心智模式,才使得企业文化得到真正的体行、固化、和延续,成为支撑企业生存的组织凝聚力。
  
 
     3、工作氛围是在工作中形成的心灵默契,这也是一种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带来支撑企业发展目标的有效行为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建立起共同的思维习惯、交流习惯、工作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形成大家舒适的、喜欢的感觉。
  
 
    4、企业形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受和认识。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企业形象向外部展示,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也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部门和专业机构关注的内容。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质问题——企业形象同样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员工行为模式的结果和表现,是员工共同感觉氛围的外在延伸。企业形象需要用专业系统的方法建设和管理,但是不可能通过营造、包装的方法改变其实质,企业形象的基础和支撑还是企业价值理念和员工行为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我们知道,企业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领导和召引个体成员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制度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束之;二是“人文化”——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为大家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这两种手法一刚一柔,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确是更高的层次,故而难度系数大一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使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2、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品牌。品牌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惟有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力量才能带来持久的辉煌。
 
   3、企业文化是实施以人为管理理念的主要手段。企业只有拥有具备一流素质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百年好品牌。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不要做一红就死的“螃蟹”。
  
    
     4、企业文化是员工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把价值观有效的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及企业的创新中来,使企业发展体现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价值取向。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1、盲目效仿,形式主义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没有赋予文体活动以文化内涵,使文体活动达到培养团队精神、增进相互信任,训练合作意识的作用。
  
 
    3、言行不一,口号至上。到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4、观念守旧,缺乏创新。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5、认识错误,方法简单。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还必须化成行为准则,并被所有人遵守;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正是对此点的错误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尽管写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也有人赞同,但从员工的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使写出的东西成为摆设。
 
     6、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同时,企业文化理念没有随着公司的发展战略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大旗没有从制度上举起来
 
     7、企业文化理念缺乏群众基础,应对市场变化不能有效更新。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理念时,紧紧靠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领导的主观想法,就随意编制一些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理念不仅晦涩难懂,更是严重脱离实际,违背市场客观规律。同时,企业文化不能适应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变更,导致企业文化不仅误导员工思想,而且脱离市场发展。
 
    8、文化理念宣贯、渗透、开发工作很不到位,公司的专业、服务、市场意识等文化理念没有形成全员的共识。在形成文化理念后,没有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宣贯活动,只是把文化理念挂在墙上、印制在横幅上,没有有效的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学习,是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号。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对企业文化建立应该报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企业文化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成果?根据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理论,可以把它归纳为一句话:即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如果将其细化,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企业文化塑造是为了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首要使命就是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当环境变化时,还必须及时调整。企业文化塑造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个目的。在企业文化塑造中,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对内部的凝聚力,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
 
 
 (2)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即主动的适应和被动的适应,主动的适应环境能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且适应能力越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被动的适应则会造成经营的停滞或危机。企业要想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使之不断完善与更新,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等到环境逼迫企业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为时已晚。
  
 
    (3)企业文化是为了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延迟长。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人类无法改变这个规律,但可以将这个周期的时间延长。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一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来长期保证企业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承,使企业避免受到个人及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
  
 
    2、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评估。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是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文化塑造的成败。在确立和落实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企业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充分的认识。
  
 
    (1)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观。企业在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那是不是你真正的价值观,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去贯彻落实这个价值观的思路和决心。
  
 
    (2)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多数企业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了共识,这里的大环境包括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顾客、员工、国家、社区等可以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企业应该考虑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企业价值观不仅不能和企业环境产生冲突,还应该对企业各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3)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塑造企业文化时,企业必须经过多次的调查探讨,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价值观也一样。因为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在确立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企业环境因素,确立有自己的特色并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并对企业经营产生促进作用。
  
 
    3、由谁来做企业文化塑造工作。企业文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下,企业领导和工会系统肩负者企业文化方面的职能,很多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而对企业文化稍微重视的企业,也只是将其挂靠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会或营销部门,也就造成了企业文化工作不系统、不持续,进而使企业文化工作成了摆设,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价值,甚至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系统的整合企业文化工作,就极容易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文化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往往付出了较多的资源和精力,但企业文化并无显著的改善,比如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做宣传,但其品牌却鲜为人知。
 
 
    (2)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文化的真正目的就是提高经营绩效,但如果期望企业文化能对经营系统发挥正面作用,就必须做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体系的协调。
 
 
   (3)企业文化工作甚至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企业每个部门对企业文化的立足点不一样,比如有些以营销部门为主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重点放在对外的传播上,但内部建设没有跟上,这样的企业极容易因为外强中干而导致危机。鉴于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应该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主持企业文化工作。
  
 
     五、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作用,其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5、企业文化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发展而制定的行为准则。那些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观点是不全面。企业文化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了和企业共度难关,我们就必须学会奉献,学会牺牲。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企业,你就要爱你的选择,不要为个性发展而忘记企业发展的大局,要时刻铭记:“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或许各类原因你无其他选择,你就不要抱怨,要尽力的拿出你全部的爱,去爱这个企业,去爱你的工作,要尽快接受企业的全部,奉献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
 
 6、坚持学习的观点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学习是可以改变一切的观点,把学习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中去,用学习来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用学习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用学习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执行力,用学习来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用学习来统一员工的思想,总之,用学习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7、及早谋划,早享成果。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及时总结、及时提炼、及时培训、及时宣传,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那些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等到企业正常规模化经营时才可建立,这好比人们习惯养成后,去纠正。而不是积极方法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而是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同样这种观点也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岂不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8、把人的成长经验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人的成长既离不开父母的双手,又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自身的学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借鉴这些经验,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用引导、培训、学习来完善和建立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建立企业文化体系。
 
    在国家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上,重新认识企业文化对统一员工思想,增强员工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重要意义,重新定位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引领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难攻关的文化氛围,确保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环节上不出现的偏差,同时企业还要确立正确的思路,采取专业的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塑造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真正的长期贡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
[2].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
[13].杨学功,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4].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


作者: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岳新京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