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帖 瑛:与生俱来的写作

煤炭资讯网 2015-9-6 10:55:31    写作
    为什么喜欢记录文字?因为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在其中获得满足才会有存在感,感受到生活于这世间的美好和快乐。

     小时候我是个生性木呐的孩子,很多时候我是紧张的,很容易就受到惊吓,整个人僵在那里——这跟家庭氛境有关系,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我的父母就像两个敌对国家,随时会爆发战争,我小小的神经也随时紧绷着,承受着笼罩在家里每个角落的阴翳。所以我从小的时候就很自卑,不喜欢跟外界打交道,性格更加怯懦,不喜欢说话并不代表我无话可说,我还是有很多话想说,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于是我很早就拥有了默语的能力——或者说习惯
 
     从小学开始,我就明显偏科,语文成绩很好,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引来同学羡慕的目光,而数学呢,只能勉强及格。升到初中后,数学就更差了,连及格都困难,语文则一如既往地好。
 
     由于数学成绩差,又总是呆愣愣的样子,在老师的眼睛里,我便是个愚木不可雕的孩子了。我也觉得自己很笨,既便作文写的还不错,但那并不能使我显得聪明——这让原本因内向而自卑的我更自卑。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不喜欢我,音乐老师对我就很偏爱,在她眼里我简直是一个天才,我对她所教的音乐知识领会之快令她惊异,一首新歌听两遍,我便能准确无误地唱出,我对旋律和歌词有着超强的记忆。
 
     在文艺上表现出来的天赋使我的自卑减轻了一些,但在当时这对我并没有实际的帮助,拿我妈妈的话来说就是:这些好有什么用,又不能让你以后有饭吃。我妈妈认为只有学习好、能考上好的学校,未来才是有前途的。
  
 
     想到未来,有时我会觉得光明,有时又觉得黑暗。也有过一些不确定的理想,最大的理想就是当音乐教师,幼儿园老师。。。这些小小的理想跟艺术多少是有关联的,也是我心里愿意去靠近的。
  
 
    我父母对我的未来想得更现实:既然没指望升高中考大学,不如去技校学个专业,出来有份工作就行了。至于我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他们从没问过我,我也从没跟他们交流过,长久形成了一个习惯,让我从不跟他人、包括亲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愿望。
 
     初中毕业后我就进了本县的职业技术学校,我喜欢的音乐在这里是学不到的,这里所教的课程只跟煤炭行业有关的专业。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自己离开家来到这里,我总算远离了父母无休止的战争,远离了压抑的家庭氛境,呼吸一下子就变得顺畅了。我感受到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快乐——生命自由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学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自在地看书,想看什么书都可以,家里给的生活费有一半被我用来买书了。这个阶段,除了当时风靡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我还迷上了诗歌,每个月初都会去邮局的书柜买《星星诗刊》、《现代诗》、《朦胧诗选》。我加入了学校的诗歌小组,开始学着朗诵诗,在学校的第二年,我强迫自己参加过一次诗歌朗诵会,临上场的前半分钟,心里那个声音还大声叫喊:逃跑吧,快逃跑吧。我没有真的逃跑,而是深呼吸几口,上了台,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朗诵了自己写的诗。在朗诵时,我能感觉到脸颊有两团火在燃烧,声音控制不住地颤抖着,中间忘了几句,但我没停下来,接着往下朗诵,同学和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这次诗歌朗诵会我得了一个鼓励奖,奖品是一张盖了学校印章的明信片。后来的岁月,我又得过一些别的奖,唱歌的、写作的,奖状很快就被我弄丢,而这张小小的明信片一直保存着——它意味着我生命的一次更新:之后我再不怕接触外面的世界了。
 
     这个阶段我还热衷一件事,给自己取笔名。其实在初中我就给自己取过几个笔名,取笔名意味着我希望能成为一名作家——只有作家才用得上笔名。当十多年后我开始写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没有用当年取的任何一个笔名,我用的始终是本名。我的本名是爸爸取的,这个名字曾被我深深厌弃过,抵抗过,想扔掉这个名字(热衷取笔名也有这层原因),就像摆脱一个不喜欢的影子。而后来,当我在报刊上看到铅印的本名,发觉爸爸取的名字其实挺好的——大俗大雅的好。为什么以前我竟那样不喜欢呢?
 
     人是在一次次的背叛中成长的,最初所背叛的就是父母给予的一切,当成长到某个阶段后又开始回归。
走出校门,走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随着工作的种种状态,之前的理想就像解开绳索的木船,离我越来越远,远得我
看不到——仿佛那木船在无人看管的漂流中已经沉底、腐烂。
 
     它们并没有完全腐烂,既便腐烂了,也总有几块船板在岸边浮着。我依然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甚至比以前更喜欢,当我沉浸在耳边的音乐和自己的歌声里,就看到小时候那个在白日梦里飞翔的我。我也总是随身带着书,这些书就像一道屏风,为我遮挡了眼前纷乱而嘈杂的生活。有一年我只读《红楼梦》,把《红楼梦》翻来覆去读了六遍,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心底那个写作的欲念又开始往上鼓动,鼓动,叫我白天夜里都想着这事,构思着我想写的故事和情节。这个欲念愈来愈烈,促使我拿起笔,但我写了几页就住手了,没有再写下去——准备不充分的写作使我难以继续;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没有信心难以继续;过于孤独、没有任何读者的写作也使我难以继续。
 
     经过这次写作的尝试和放弃,我认识到,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是很难写出小说的,即便有过很多阅读——我无法写出我所不知道的生活、不了解的人群,不能写我感到陌生的人物心理。
 
     写不出就不写吧,一辈子当个读者也不错,就读书,不停地读,想读什么书就买什么书来读,这样也是很不错的一生。
 
    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很难再找到能唤起我阅读欲望的小说。阅读就像一个人对美食的品味,当你从没吃过好吃的,你会觉得眼前的食物就是美味,而当你吃遍了美食,你对食物的胃口就会变得挑剔,你宁愿饿着也不吃那制作粗鄙的食物——这个比喻还不够恰当,人饿极了还是会吃随意递给他的食物的,而阅读则不会,阅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级台阶,每一级台阶都把你引向更高处,你也只愿向更高的地方去阅读。
 
     于是我抛开一切我行走道路上的枝枝蔓蔓,我看书我阅读,这两件事在很长时间内都曾给过我存在感,如同荒漠中的清泉,润泽并安慰我。一部叫《心火》的电影,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对她的孩子说,“我让你学习、阅读和书写,不是为了你以后成为富翁,对于一个人来说,将来你所拥有的一切——你的财产、权利、家庭,包括爱你的人都有可能离你而去,但是你所拥有的强大内心和独立精神没有人能够掠夺。”于是我顺从了自己的天性或者说愿望,去阅读和写作,在其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以及精神生长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不受外界影响的,不随外物的改变而损毁。从发表第一篇散文作品到现在已有五年了,这五年里我从没停止过阅读和写作,虽然也工作,也有许多繁琐的事,但阅读和写作是我生活的中心,于是慢慢地在文学中找到自我。写作是我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简单、丰富、宁静的生活。我的后半生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阅读和写作。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还要这样,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尝试点别的,我会说,经过多年的亲身体验,我觉得阅读和写作既节约能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是最为环保的生活。


作者:陕煤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社区 帖 瑛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