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德国一处老煤炭工业区的成功转型

煤炭资讯网 2016/11/16 10:21:33    能源新闻


    德国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昔日煤炭工业重镇埃森市。上世纪末因产业衰落停产关闭后,煤矿区遗址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由多方出资成立的基金会接管,历经多年开发与保护,成功转型为地区文化商业中心。

    遗址的前世今生

    位于埃森市北郊的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由1849年、1932年和1961年分别投产的1、2、8号矿井,12号矿井和炼焦厂三部分构成,总占地约100公顷,内含65栋建筑、200多台技术设备、2.7公里长煤矿石传送带和一段长13.2公里的运输管道。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此处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称其见证了煤炭业在过去150年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兴衰起落,是现代包豪斯建筑风格融入工业生产的典范。

    走进煤矿区遗址大门,只见钢架结构搭配红砖外墙的厂房绵延成片、气势恢宏,建筑师当年根据对称性和几何学原理进行的规划设计,放之今日仍具有极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遗址主入口的12号矿井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上世纪30年代投产后的数十年,其原煤日产量达2.3万吨,是当时整个鲁尔区一般煤矿产量的4倍;出自同一建筑设计师手笔的炼焦厂于上世纪60年代投产,日产焦炭8600吨,生产规模和效率同样在当时欧洲位居前列。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煤炭作为工业能源优势的逐渐丧失,加上来自廉价供应国的竞争,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开始走向衰落。1986年,12号矿井成为埃森市最后一处关闭的矿井,1993年,炼焦厂也完全停止生产。

如今,沿着煤矿区遗址推出的纪念路线,游客可近距离接触曾被视作“生产禁区”的矿区内部地上设施。采煤、运煤、筛煤、洗煤等煤钢时代的生产场景,都能通过多媒体特效得到重现。

    此外,游客还能在遗址获得极富现代感的游览体验:大量空置厂房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文创、艺术、设计等领域的人士前来聚集,以在现代设计领域享有盛名的红点博物馆为代表,各类中心、展览馆、工作坊等纷纷落户于此。

    这些机构每年在遗址内轮番举办各类展览演出,与配套入驻的特色饭店、咖啡厅一起,为遗址集聚了大量人气。原本面临衰败命运的工业遗址因为文化、艺术与商业的注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持续不断的保护与开发

    目前负责煤矿区遗址管理和运营的关税同盟基金会成立于1998年。但围绕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早自上世纪80年代便在探索中推进。

    “通过开发进行保护,是处理这片工业遗址的长期思路,”基金会发言人德利娅·伯施告诉记者,没有开发改造,就不可能吸引商家入驻和游客前来,未被拆除的工业遗址就只能继续荒废衰败。

    1986年,12号矿井停产前一周,北威州政府下令将其保护、禁止拆除;1988年,12号矿井被北威州政府列为鲁尔区工业遗址综合改造项目的样板工程,改造工作同年展开;1998年,在北威州和埃森市政府的联合推动下,两级政府与煤矿区原有者RAG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关税同盟基金会,焦化厂改造工作同年开始;2001年,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获来自欧盟和德国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开发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

    根据基金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1990年至2015年间,欧盟、德国联邦政府、北威州政府、埃森市政府、地区机构鲁尔区联盟等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遗址的维护与改造共计投入3.245亿欧元。

    从经济角度看,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是否值当?伯施对记者解释,一方面,工业遗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简单以金钱衡量,另一方面,关税同盟煤炭工业区遗址作为鲁尔区昔日工业全盛时期的代表,其转型对区域内其他工业遗址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此外,对埃森市而言,其北郊长期属于煤矿工业区,煤炭产业萎缩后亟须新的产业支撑带动,将其发展为文化商业中心,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数据显示,目前整个煤矿区遗址共有39家来自文化艺术领域的商户入驻,提供约950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约150万游客。

    但伯施强调,工业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程。除了北威州政府每年固定约600万欧元的拨款,前述资金大都属于针对遗址特定项目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而仅靠政府拨款,并不足以将规模庞大的保护与开发工程继续下去,为此,基金会还通过销售门票、出租厂房和引进投资等多种方式维持遗址的日常运作和发展。

    根据基金会2011年推出的“关税同盟2020”发展计划,到2017年夏天,埃森市一所设计学院的分校将在1、2、8矿区竣工,一处新的大型展厅和RAG集团的新总部也将分别于2016年底和2017年秋在原焦化厂落成。

    开发管理不搞“一刀切”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基金会对遗址的开发管理保持了很大的灵活性。在所有开放合作的厂房中,部分由基金会改造后短期出租;有些则由商户自行改造,继而换取长期使用权;还有的项目甚至直接依靠外部投资,在遗址原有建筑外围按既有建筑风格,重建新楼后投入使用。

   “这些都会加大我们的沟通成本和管理难度,但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在遗址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有不同想法和需求的商户在此聚集,而不是在合作中简单搞‘一刀切’。”伯施说。

    基金会还致力培育周边居民对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曾出版过讲述107个附近居民与关税同盟煤矿区之间个人故事的书籍《我的关税同盟》。另外,遗址内入驻的一间摄影工作坊,还曾以访谈、汇报等形式记录下附近居民印象中的12号矿区。

    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的转型经验能否被复制?伯施提醒,不同地区情况差异很大,以遗址所在的埃森市为例,其地处鲁尔区核心地带,便捷的交通、密集的人口和这一地区人们对煤钢岁月的集体回忆,能够确保此处发育成为以工业时代记忆为特色的新的文化商业中心。“但共通的是,工业遗产的开发保护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项短期、简单的事业。”伯施说。

    记者在遗址游客中心看到了中文书写的“热烈欢迎”,伯施告诉记者,目前遗址已经推出了汉语普通话讲解服务。基金会欢迎来自中国的代表团进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交流,欢迎来自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商户进行投资。



来源:半月谈网      编 辑:木辛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