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山西已完成最难啃的骨头——11.8万煤炭职工转岗分流

煤炭资讯网 2016/12/15 10:59:40    焦点话题

 “关闭煤矿25座、退出产能2325万吨,安置职工20166人;提前、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
  这是2016年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全国人民交出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遍布三晋大地、涉及9个市多家煤炭企业的25座矿井按时在10月底前陆续撤回设备,炸毁巷道,用水泥封闭了井口,顺利通过了省里验收和国家抽检。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山西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了2万多煤炭职工的转岗分流,“啃下”了这块被公认的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中“最难啃的骨头”,达到了“稳妥解决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的目标要求。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2万多名煤炭职工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听从组织和单位的安排,或转战新的工作岗位,或主动转型实现了再就业,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实现转型发展、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两万多人,告别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矿,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有依依不舍,更有坚定的觉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最难啃的骨头——11.8万煤炭职工转岗分流

  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技能也相对单一,自谋职业与创业能力较低

  许迎泽,男,48岁,白家庄矿区宿舍卫生队保洁员。
  “现在习惯了,虽然没有原来挣得多,但打扫卫生相比开拉煤车轻松多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危险。”
  记者第一次见到这位原白家庄矿煤运车队职工是在今年的10月12日,那时他刚刚转岗,记者被他的平静深深地打动了。
  白家庄矿是西山矿区开采最早的矿井,也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发源地。上世纪40年代,许迎泽的父亲就在这里工作,后来成家生子;许迎泽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在白家庄矿上班。但是现在,白家庄矿即将关闭,他们一家人,以及矿上的绝大部分职工,都将进行转岗分流。
  其实,面临转岗的煤炭职工在山西岂止许迎泽一家人。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工作是去产能,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将有11.8万人需要转岗分流。
  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在全球颓势挟持下艰难持稳,整个煤炭行业江河日下,一泻千里。“一煤独大”的山西,不管是煤炭企业还是煤矿工人,尝过了昔日“黄金十年”之甜,如今正感受“煤挖出来就亏,不挖煤更亏”之痛。
  新常态下,山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化解过剩产能1亿吨,安置和分流职工11.8万人;作为开局之年,2016年的任务是淘汰过剩产能2000万吨,分流安置职工2万余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说这话时,王宇琦已经不是“煤炭职工”,而是“喜阅书吧”创始人。
  王宇琦是个大学生,毕业后家里费了很大劲才让他在晋城一家煤炭企业上了班。
  “在煤炭企业干了10年,正好赶上煤炭黄金十年。”王宇琦说,自己很满意,别人也都很羡慕。“因为那时候,只要进了煤企基本上就等于拿到了 金饭碗 。”
  尤其在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区,很多人毕业以后都争着抢着去煤炭企业上班。
  王宇琦告诉记者,但是这种情况从2012年开始出现转变,煤炭企业员工的工资每年都在降,不少人被转岗分流,也有人主动离职。
  王宇琦是属于主动离职的那批人。年轻,而且有想法,敢闯敢干,王宇琦选择往别的行业转向。
  “这也是顺应历史趋势。”尽管有些无奈,但王宇琦还是庆幸自己的选择,如今老同事们有的在等待转岗分流,有的仍在艰难地寻找新的出路。
  王宇琦真算得上是个“幸运儿”。而在临汾市一家煤矿工作了几十年的李进东,发愁的不仅仅是一年没发工资的事了: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身边已经有很多同事被转岗分流,也有人离职去做小生意。可眼看就要奔六十岁的人了,他心里没有一点谱。
  “离开打拼了一辈子的煤矿,我能干什么呢?”李进东一脸茫然。
  被动转岗分流或是主动离开煤矿,正在成为大多数山西煤炭职工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
  “平均年龄偏大,一般在40岁以上,大多数已失去进入新领域的竞争力;文化水平不高,所掌握的技能也相对单一;大多数人都已习惯在原单位日复一日地工作,自谋职业与创业的能力很低。”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白秀平分析道。
  其实,煤炭行业转岗和分流人员面临的实际困难远不止这些。
  涉及面广、人员多、结构复杂,如何妥善安置和分流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员,引导他们再就业,成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一企一策”——企业倾力发挥主体作用

  焦煤、同煤、晋煤、潞安等煤企都默默而有效地进行着职工安置和分流工作

  “接到第二次转岗指令后,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许迎泽说。
  妻子和儿子被安置到离白家庄矿不太远的西山煤矿实业公司护卫队当监控员和保安,单位一方面照顾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就近安排年龄较大的职工,决定让许迎泽离开白家庄矿区宿舍卫生队。
  作为祖孙三代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许迎泽舍不得离开白家庄矿。
  在40平方米的家里见到许迎泽时,记者感觉他明显没有了第一次见面时的淡定。
  他说:“妻子每天和我闷在家里;儿子压根不想当保安,已经好几天不回家了。”
  许迎泽是白家庄矿第三批分流安置职工。在他之前,焦煤集团其他煤矿的职工,很多已经通过分流安置走上了新岗位。
  面对日益下滑的形势,焦煤集团其实早在2014年就启动转岗分流安置工程,明确了3年转岗分流3万人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六个一批”的思路,即异地分流安置一批,因地制宜扩大经营服务范围、拓展外部市场、带领职工创业创收组织化分流一批,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分流一批,享受国家奖补政策安置一批,职工自愿内退一批,提升技能培训一批。
  不只是焦煤集团,为了实现扭亏脱困升级,同煤、晋煤、潞安等省属煤企都在紧锣密鼓地分流安置职工。对这些被安置的职工来说,这意味着将要离开曾经的“金饭碗”,或坦然面对转岗分流,或积极主动去寻找新出路。
  同煤集团2016年关闭了包括同家梁矿在内的3座矿井,6000多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在同家梁矿坐了16年办公室,同煤集团原统计员郭兴艳今年5月份主动要求到塔山电厂,做了一名集控操作工。她告诉记者,现在当工人虽然没法和以前坐机关办公室比,但她很知足。
  “树挪死,人挪活。同煤如此困难,支持和配合单位是应该的。”
  郭兴艳笑着说:“而且我还年轻,很快能适应新工作。”
  古书院矿、王台铺矿、凤凰山矿是晋煤集团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矿,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冗员突出明显。晋煤集团通过“转移不转产”的方式,向需要矿山技术工人的新建矿井逐渐分流数千人。
  在古书院矿,很多矿工成了超市工作人员,而且都干得还不错。据了解,作为该矿旗下的非煤产业,万德福超市目前已开设4家大型超市和14家便利店,去年营业额2.62亿元。
  除了超市,古书院矿还发展了白马绿苑生态园、晟皓光电、维古文化艺术公司等项目,具备了较为可观的岗位容纳能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晋煤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并出台提前退养和停薪留职办法,鼓励提前退养、停薪留职,已实现减员分流1.3万多人的目标。
  当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也深刻影响着煤炭职工分流安置。
  今年4月,山西焦煤双创中心开张了。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公司工程处的张金鑫,带着12名工友来到这里,成立了一家培训公司。
  张金鑫他们能够享受国家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和双创中心的服务,在创业孵化期内与汾西矿业公司保留劳动关系,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工龄连续、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据悉,目前已有25家企业在焦煤双创中心接受孵化。
  焦煤双创中心主任郝志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成立双创中心,以转型升级促进去产能,以双创带动转岗分流,实现职工 转岗不下岗、分流不失业 。”
  根据焦煤集团今年2月出台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西山、汾西等7个子公司将各建成一个综合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其他子分公司将建设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充分服务职工创业创新。
  山西煤炭企业积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默默而有效地进行着职工安置和分流工作。

  政府兜底——能给的政策一定都给足

  帮扶力度空前,,我省已累计下达12.1313亿元中央预拨煤炭行业奖亿元中央预拨煤炭行业奖补资金

  “许文强回家了。”
  12月8日清晨,记者刚接通电话,就听到许迎泽欣喜的声音。许文强是他儿子。他告诉记者,明天他们一家三口就要坐公交到西山煤矿实业公司护卫队去报到了。
  “以前出门就是单位,也不到市里去,所以很少坐公交;以后可以天天坐公交了。”许迎泽恢复了昔日的开朗乐观。
  作为全省去产能试点单位之一,白家庄煤矿提出了“两个不”的目标:一个是“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另一个是“不出现一起上访事件”。
  白家庄矿业公司经理李建功说:“不把职工推向社会,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消化。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再加上政策作保障,一定要兜住底线。不出现上访事件,就是力争让每一名被安置职工满意。”
  这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对职工安置工作的要求和目标。
  据悉,我省今年已经采集去产能企业职工实名制信息,目前已录入信息35608人,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务。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印发后,省人社厅即出台了《关于全力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实施细则》等3个实施细则。随后,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煤炭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等八部门又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在坚持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突出了政府部门的帮扶作用。
  “我们制定政策的思路是,把企业门外的政策放在企业门内。”山西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副调研员侯勇梅向记者介绍道,“以往,有些政策只有企业之外的人员才能享受;这次,只要能给企业的政策都给企业。”
  我省对去产能煤企的帮扶力度之大是空前的。据了解,仅在稳岗补贴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补贴额度就达到了上年度企业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总额的70%。并且,未来5年除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和省配合奖补资金外,我省还将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22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对外转移就业、职工创业就业等。
  白秀平强调,在职工安置工作上,能给的政策一定要给足。
  财政方面的支持不可忽视。据悉,中央预拨我省煤炭行业奖补资金12.6亿元,目前我省已累计下达奖补资金12.13亿元,支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记者了解到,我省还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对化解过剩产能中企业稳岗、转移就业安置、职工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预计仅今年补助资金就达3.65亿元。各煤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要求,统筹使用奖补资金,帮助安置和分流职工。
  为了更好地做好煤炭职工安置和分流工作,我省鼓励七大煤炭企业集团成立劳务公司、组织引导劳动者走出矿区、异地就业,通过发挥七大集团人力资源优势,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着力解除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激发劳动者走出矿区、离开煤矿实现异地就业的积极性。
  12月6日,由白家庄矿转岗到托管煤矿从事机电工作的刘红亮家里热闹起来:省委书记骆惠宁来到他家了解煤炭职工安置工作落实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骆书记深情地对大家说道:“企业去产能,安排好职工转岗分流是一件大事,只有到矿上到家里来看一看,面对面谈一谈,看到大家精神状态好,心里才感到踏实。”
  骆书记心里明白,山西的煤矿工人是有组织、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


  如今,20166名山西煤炭职工先后走上了新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创业和工作。他们用“舍小家,为大家”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山西煤炭从业者“有素质、有纪律、识大体、顾大局”的传统品质,证明了3600万山西人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精神。
      原标题:职工安置的山西实践


来源:山西日报(太原)      编 辑:木辛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