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两会之后 煤矿职工安置问题咋整?

煤炭资讯网 2016-3-18 15:47:07    焦点话题
        据人社部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去产能”过程中,受影响的职工特点

  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目前“去产能”过程中受影响的职工有三个特点:一是平均年龄偏大,老职工居多,40岁以上的占受调查企业的45%,这部分人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

  二是职工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中学及以下学历的占70%。

  三是多数企业受影响职工工龄长,大多在企业服务多年。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后,180万职工去哪儿?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的文件即将出台。“我们的目标是确保职工平稳过渡,改革顺利推进。”“不是简单把职工推向社会。”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细化具体政策措施,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努力打赢化解过剩产能这场硬仗。

  地方领导怎么说?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表示,“当前要多措并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我们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就是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一批,推动行业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一批,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近期暂停配置煤炭资源,暂停审批煤炭项目。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帮助企业妥善解决职工转岗就业、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建议,去产能必然要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要对企业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陕西省将争取做到不让工人生活因此受到影响。

  淮南市委书记沈强表示,淮南将把去产能作为下一步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来抓好落实,同时添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限度安置煤矿职工再就业。

  企业领导怎么说?

  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涉及的近万名富余人员计划重点通过三条途径安置:通过关闭矿井提前内退分流安置一部分;通过建新矿、产能置换分流安置一部分;通过转产转型分流安置一部分。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认为:

  享受政策分流一批。国发〔2016〕7号文件就做好职工安置主要明确了三个渠道:一是对分流人员给予安置费;二是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三是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基本生活费、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以上三个渠道中前两个成本高、职工认可度低、后续遗留问题多,企业和职工倾向于第三个渠道。应三个渠道并用,更多采取第三个渠道。

  政府支持安置一批。由去产能企业所在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通过技术改造安置一批。对于技术和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受市场影响目前经营比较困难、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国家应给予技术改造资金补贴等鼓励政策,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富余人员安置。

  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安置一批。煤炭企业推进煤炭清洁转化利用,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钢铁企业推进钢材深加工利用,发展精品钢、半成品、成品和装备制造等,安置富余人员。

  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安置一批。发挥企业比较优势,利用闲置资产、基础设施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物业服务、保洁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安置一批。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央企、民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发展壮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吸纳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关键是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重点是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衔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职工怎么说?

  一线矿工董林建议:当前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工资都比较困难。我就是希望国家能够尽快调整相关个税政策,为全国610万名煤炭职工的生活减负。

  煤矿基层职工旷弓建议,省份虽然也十分重视煤炭企业困难问题解决,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这些省份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政策讨论和方案研讨过程之中,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案,特别是针对大多数矿工进退留转问题,实质性的举措还没有出现。致使矿工们焦虑不安,忧心忡忡,虽然工资欠发多月,但也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着政府的具体措施出台。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煤炭企业,都应该在职工转岗培训上早做工作。着眼于新时期对产业工人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技能职工的特点,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锻炼,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高技能工人专家,为企业将来由粗放发展向精致化发展转型提供人才保障。这样既能为稳定就业提供根本保障,也才能让矿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信心和希望。



来源: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