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赵中刚 白晓光 滕海涛:引导职工树立“安全健康”理念

煤炭资讯网 2016/5/8 10:21:37    论文、言论
    安全文化理念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当我们讲“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时,西方已经叫“安全健康”。美国杜邦公司最先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就是正确定位了安全管理理念,所以杜邦公司取得了安全最长周期。日本煤矿在安全的认识上,提出了煤矿“零灾害”理念,改变了人们对煤矿的传统看法。在英国,“安全”两个字在煤矿里是“大写”的。

    作为工会组织,要引导职工树立“安全健康”理念,只有理念正确、理念健康,才能把安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管理之中。一位哲人说得好:“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它的根上找到答案。有的单位就是因为“透支”了安全第一的理念,突出了效益第一、产量第一,因此,也就给事故发生带来了必然。
 
         安全健康重点在于管理的定位
 
    安全健康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安全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后,要切实强化安全责任,加大安全培训力度,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有一则“曲突徙薪”的小故事:说的是,一天,淳于髡来到邻居家,见其厨房灶口突出,柴禾紧贴灶口堆放,便警告说这将引起火灾,并就如何改灶,如何堆放柴禾提出建议。但这位邻居却将此忠言当做了耳旁风。不久,果然导致了一场大火,多亏众邻里相助才将大火扑灭。然而,在感谢众救火者的宴席上,唯独没有请淳于髡。这位邻居的逻辑似乎是,事发后帮忙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算不上恩人。在预防事故的问题上,许多人至今还是这种“亡羊补牢”的思路。由于这个邻居不重视安全健康体现在细节,安全健康的理念不准确,因此造成了火灾。小是基础,大是框架;小是环节,大是链条,没有小无所谓大。对于安全生产的所有环节都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决不放过一个漏洞。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曲突徙薪”,意即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应该说,上述故事中“灶家”的火灾,完全能够避免,因为即便“灶家”对隐患缺乏基本的防范常识,在淳于髡告知后也应当有所警惕。但是火灾还是发生了。如果“灶家”听了淳于髡的劝告,很可能避免火灾,也用不着众人相救了。这里,谁的功劳大是一目了然的。
 
 
    古人云:“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这句话对我们抓好安全工作很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抓好安全工作应注重细节,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工夫,从而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虽然是一个习惯上的细节,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很大。在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事故都与习惯性的坏行为有关,这种行为我们在工作中称之为“习惯性违章”。而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为人的安全思想认识不深,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殊不知这种细小的违章行为却埋下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苗头,成为灾难发生的根源。
 
          安全健康管理要避免理念透支
 
    安全理念的透支,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以山西3.28王家岭矿难为例,由于他们把安全放在第二,把生产放在了第一,造成了理念“偏差和错位”,出现了“透支”,为隐患埋下了种子。有一个细节,就是头一天报名,第二天就可以下井,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携带自救器为例,矿工根本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不会用,但是不带就罚300元,损坏也罚300元,这种看似的必要的安全管理,其实是一种假象。
 
     德国对80年前在武汉市鄱阳街建有一座1917年修建的6层洋楼,这座名叫“景明楼”的楼宇在度过80个春秋后的一天,该楼的设计者——英国一家设计事务所远隔万里来信一封,告知:景明楼为本所1917年设计,年限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因为,在德国,如果对建筑安全不进行必要的提醒,也会追究责任的,因此,德国很少出现“豆腐渣” 工程。
 
    日本人、英国人出差,一家人或者公司相同的人是不会坐同一架飞机,这是因为他们把预知的风险提前管控,假如飞机失事,也不会造成一家人或者公司里的人全部遇难。而前不久,波兰总统及率领的20多名高级官员,在俄罗斯失事,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落实安全理念,必须从细节抓起。有一位美国客人到中国来住在四星级宾馆,他悄悄地用刀削下一点饭店的窗帘和地毯的一丝,用火机点燃,试其可燃性,结果全点着了,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于是他退了房。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事做起。一个企业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而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可以毫不跨张地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细节致胜的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任何细节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过错的发生。只有从细节抓起,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在工作中不出或少出问题。这个细节包括曾经给工作造成失误、过错的具体细节。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仅不能遗忘,而且应该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提醒自己要举一反三,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更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细节决定成败”,在安全管理上尤其要重视“细节”。1999年,欧洲“阿里亚娜”号火箭升空后爆炸,举世震惊。事故调查小组认定:是由于工作人员离开时,不慎将一小块抹布留在发动机的小循环系统中,导致管道堵塞而酿成大祸。在加拿大,一些科技专家和学者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式样相同的钢制戒指。他们都是著名的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这种戒指被称为“耻辱戒指”。有一年,加拿大政府将一座大型桥梁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一位该校毕业的工程师,但谁也没想到,由于设计上的失误,该桥在建好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倒塌了,使国家蒙受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也差点让学校声誉扫地。为吸取这个教训,加拿大工学院花钱买下了建造这座桥梁所用的全部钢材,加工成数百万只戒指。从此,每个毕业生在领到毕业文凭的同时,还会领到一枚这样的耻辱戒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正视并牢牢记住“设计失误所造成的耻辱,才能真正从中吸取教训,把今后工作干的更好。
 
         安全健康的心态很重要
 
    海尔的管理层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要想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细节,放任的最后结果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海尔能够创造出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其企业管理从未放弃过小的细节——细致到工厂的每一个方面。把安全管理渗透进全员、全面、全过程之中,就能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时时处处注重把握“细节”,恪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告诫,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细节”越是在基层,越是在具体操作中,越得举轻若重,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不存有丝毫侥幸心理,形成“安全无小事,细节是大事”的风气,这是实现安全的基础。
 
    一根火柴不过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著名的“安全金字塔”法则,它是通过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该法则认为,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用下面的“安全金字塔”来示例.
 
        安全管理要“勿以恶小而为之”
 
    “青蛙效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时刻提高警惕,超前思考,把隐患消灭在结果发生之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我们把安全的底线仅仅停留在没有出事上,安全隐患就难以根除,屡蚁还会毁千里之堤,安全的思想与行为和谐统一就是一句空话。
 
     安全理念好似大海里的一滴水,它可以映射出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安全管理的细节是鞋里的一粒细砂,会让你在攀爬安全生产高峰时疲惫不堪。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关注细节、完美执行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精神、习惯、作风和境界,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决定成败。粗放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忌,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也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改变不良习性,必须以“简单的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的职业精神认识工作的意义,以“我要安全”的意识承担起安全责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确保基础管理工作做到位,以“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思维方式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危险随时存在于所有人的身边显而易见,一旦疏忽谁都有可能受其伤害。实现一个全民均远离事故的社会,也就是零事故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建设零事故社会,需要全体员工从各自单位做起,为了它的实现而参与相关的活动。也许是在工作单位,也许是在学校、地区或家庭,为了避免遭遇事故,需要迅速察觉身边存在的危险。人们最为痛彻地思考安全问题,是身边人员遭遇事故。因此,学习安全的最好场所就是单位。首先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发生的事故中了解危险,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这样树立起来的安全意识在考虑其他单位的安全问题时也会发挥出作用。因为,不论是哪个单位存在的危险,其引发的事故后果以及处置危险方法都是一样。但人们如果不能树立安全意识,对于其他单位的安全,也很难认真地进行考虑。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军事战略成竹在胸,与人高谈阔论时无人能及。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此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谋略,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长此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上阵后,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制订作战方案,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这个“纸上谈兵”的典故想来妇孺皆知。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安全理念如同战略一样,是否具有有效的执行力相当重要。作为一个企业,即使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也要有一整套的落实措施,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所在。其实,每一位管理者都期望自己的部属都能成为“你办事,我放心”的人,每一个人都期待在工作上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工作上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现象。发布的命令无人执行,执行以后效果不好等等。
  
 
     领导干部和制度执行部门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领导干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却认为,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违反,怎能取信于军?即使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代首,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领导干部当以此为鉴。
    
     煤矿安全管理理念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工人要动脑筋想怎样去干活才能保证安全;哪里可能出现什么危险;如何去按章操作,去干标准活、放心活、安全活,工作过程中如何去发现隐患,处理隐患,并保证按措施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管理人员要动脑筋想哪里是安全重点,是薄弱环节,监督责任是否落实,职工操作是否规范,隐患是否及时处理,做到监控到位,保证安全生产。三是矿级管理层要把责任、制度、规程、措施落实到现场,遇到问题要勤沟通,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要构建和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监管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都至关重要。我们发现,近年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绝大多数都是责任事故,换句话说,"天灾"的因素虽然有,但"人祸"还是主要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安全理念的“透支”,要始终将安全工作摆在第一的位置。在思想认识上,安全工作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部门的权威大于其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费用计划和执行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教育优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在管理举措上,情感投入多于其他管理举措;在检查考评上,安全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评工作;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同时,让安全理念成为每名员工的一种习惯。安全生产不仅是你的责任、他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让安全生产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事故就会远离我们,安全就会与我们常在。
 
    安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古代荀况就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强调的也是将安全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提出了预防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工作未动,安全理念先行。总之,要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必须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安全入心入脑,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安全网,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防备心理对待安全生产,认真对待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和每项细节,确认完全具备符合作业的条件后,再进行安全作业。落实安全管理理念,要解决管理上的"松",要建立安全事故管理问责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全过程安全监管。我认为,当前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两头紧过程松"、"上面紧基层松"、"领导紧工人松"等问题,因此安全监管应具有全方位特征,需要提高安全保障的整体意识。通过确立新的安全理念,使安全文化融入到管理和职工思想意识当中,渗透到各项管理制度和职工行为规范当中,体现在企业整体形象和职工个体形象上,构建良好的安全管理格局,将可能“透支”的安全理念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追求,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内在的思想理念支持。


作者:山东省龙口市龙矿集团龙福公司 赵中刚 白晓光 滕海涛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