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有多少?"第二个大庆""第二个波斯湾"

煤炭资讯网 2016/7/16 11:26:46    能源新闻


被誉为"第二个大庆""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里不仅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有着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还蕴藏着数不胜数的自然化学资源。

众所周知,海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有些元素的含量远比陆地上丰富得多:例如地球上 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大海中,因而被称为"海洋元素";再如海水中所含的铀,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2000倍。此外,南海还蕴藏着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锰结核等。

同时,南海有着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油气资源,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更值得一提的是,南海还蕴藏着巨大的"可燃冰"资源。今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西部海域又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巨型可燃冰分布区:"海马冷泉"。

其中,对于南海的油气资源储量,不同国家和组织机构的评估数据虽不相同,但储量巨大是业内共识。根据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计算,目前国内较为乐观的评估数据是,整个南海的油气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南海海域深水区总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占南海全部盆地面积的75%左右。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估计,南海70%的油气资源就蕴藏在深水区域。

1 我国南海勘探简史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

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此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包括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沉积地貌调查、海洋地质综合调查等调查,以及综合科学考察等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

1975~1980年间,珠江口盆地获得工业油气流,揭开了南海油气勘探的新一幕。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

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

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

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

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先后与英荷壳牌公司、美国克里斯通能源公司、阿吉普、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台湾中油公司美国科麦奇、埃尼公司等公司合作进行上述海域不同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

2004年7月,国土资源部向中石油股份公司发放了南海海域勘探许可证,允许勘探和开采18个位于南海南部海域的深海区块,包括南沙群岛地区的区块 。

2005年3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越南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正式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家石油公司将联手合作,在三年协议期内,收集南海协议区内定量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并对区内现有的二维地震线进行处理。该协议合作区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公里 。

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丹文能源公司、科麦奇公司以及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签署了珠江口海域不同区块的深水油气开发协议。

正在南海作业的中石化勘探三号钻井平台

2 南海勘探现状及潜力

中国半个世纪的南海勘探历程,南海的勘探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2个方面:

(1)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大院所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地质调查等工作,包括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水深测量、多波束、浅剖等,完成了南海的初步调查工作,为南海的勘探及维护国家的主权与权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南海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除中国沿海大陆架几个沉积盆地外,在陆坡区及印支大陆陆架区,还有曾母盆地、文莱—沙巴盆地、万安盆地、巴拉望盆地、南沙海槽盆地、礼乐滩盆地、北康盆地、南薇盆地、中建盆地、西沙海槽盆地、笔架盆地、安渡滩盆地等26个沉积盆地。

南海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有三角洲、生物礁、古潜山等多种储油类型。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其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m3,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418亿吨。

2004年,应用"十五"863计划研究成果长排列大容量地震勘探技术在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沉积地层厚度超过万米,为进一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勘探方向,成为当年我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按全国二轮评价结果,我国陆地油气资源量为994.03亿吨油当量,而我国管辖海域近300万km2面积上的资源量为陆上资源量的 39.84%~45.97%,即396.02亿~456.26亿吨油当量,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号称全球"第二个波斯湾"。其中我国大陆近海5个盆地,即渤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总资源量为190.73亿~212.50亿吨油当量,而南海南部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等六个盆地总资源量则为105.30亿~126.45亿吨油当量。

(2)在500米水深线以浅,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逐渐成为了中国油气的重要支柱,勘探技术与水平较高。取得大量的南海石油地质认识,为南海的勘探提供依据。勘探获得天然气的商业性突破,经过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证实白云凹陷深水区具有巨大的烃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南沙海域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经历了先张后压再热沉降拗陷三期造盆,沉积厚度大,半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较强的热作用利于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储盖组合发育,油气运聚和圈闭形成时间相宜,周边国家的勘探已发现大量大、中型油气田,证实该区油气富集。

万安盆地的油气勘探始于1974年。1975年ONGC和BP石油公司对完钻的Dua-1井进行测试获得日产原油305t和天然气49.8×104m3,从而揭开了万安盆地油气勘探的序幕。至少已发现2个油田(大熊、蓝龙油田),4 个气田(红兰花、西兰花、MT,HT),27口探井见到油气,其中,14口探井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它们的单井测试产量介于232~2800t油当量之间,表明万安盆地具有广阔的油气远景。

曾母盆地自1969年以来相继发现了气田33个,其中31个气田的可采储量累计达到22591亿m3;油田17个;含气构造11个;含油构造6个。曾母盆地作为南海南部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投资者的兴趣。

南海资源潜力极大,还有巨大的勘探空间与新的勘探领域 。我国由于勘探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新生代,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也具有良好油气前景,有望在新生代盆地之下出现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 。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

3 南海开发亟待装备升级

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三高":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为了提高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定了深水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了持续的深水工程技术及装备的系统研究。如欧洲的"海神计划",美国的"海王星计划"等,均极大地推动了深水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

但在南海开发深水油气资源,还面临着与其他海域不同的特殊挑战。南海海底地质环境复杂,滑坡、陡坎、浊流沉积层、碎屑流沉积等各类海底地质环境交错。海况方面,南海有内波流、强热带风暴等现象,海水表面流速和风速接近墨西哥湾的2倍;以百年一遇的风浪条件做比较,南海百年一遇波高为12.9米,与墨西哥湾相等,是西非海域的3倍。这些海洋环境,都对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南海油气藏特性复杂,具有高粘、高凝、高含二氧化碳等特点,又使深水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远距离油气输送面临巨大挑战。

据了解,我国在深水油气开发的自营作业方面起步较晚,2010年才开始正式进入该领域。尽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深水钻井研究及深水钻井设计的体系和方法,在技术和装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深水钻井时效稳步提升,建井周期逐年大幅缩短,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我国海洋能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三五"期间,南海油气开发将以"做强浅水,发展深水,突破南海中南部"为指导思想,加强自营开发。

对于深水装备的研发、设计、建造,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基础设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如今的"海洋石油981""兴旺号"等深水平台还不能形成系统作战能力,需要继续打造深水施工作业装备队伍。

在深水油气田项目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等领域,我国在安全监测与处理、水下设施安装调试维护、深水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远程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短板有待突破。

在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域,业界还需要加强对重大事故装备和处理技术的研究,包括防污染特殊技术、应急救援装备等。

目前水下采油系统中最核心的采油树,美钻已经可以做到世界最高水平,即海洋作业设计水深达1500米

4 可靠、轻量、智能是装备发展趋势

要实现"十三五"南海油气开发目标,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采,就需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目前国际上,深水核心技术目前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存在技术壁垒。只有通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尽快突破技术短板,我国才能掌握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动权。

据介绍,未来南海的深水油气开发需要攻关的技术包括高温高压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深水区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南海中南部远海深水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海上复杂潜山油藏勘探技术等。专家建议,装备制造企业要留意相关技术的进展,研发与之相应的海洋工程装备和油气勘探开采设备。除了这些有针对性的技术外,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设备制造企业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首先是在产品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应作出改进,以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市场化,提高海工装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因此,国内海工设备商需要着力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安装服务和售后维护网络,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也要尽力促成国产化装备的应用,以降低整体建造成本。

其次,国产海工装备需要向成套装备、数字油田、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力消耗,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性技术,将油田生产和管理推向智能共享,发展智能油田,是未来石油公司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

此外,目前海工装备及海工装备安装工艺都在向轻量化发展,装备制造企业要跟上这个趋势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工装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结构更紧凑,轻型化是大趋势。而且出于降低勘探和开采成本的考虑,一些石油开发设备如水下采油树,已经从依托钻井平台安装发展到以工程船为安装主体,重型装备的使用越来越谨慎。

因此,未来的海洋工程装备,要满足轻量化、高兼容性、通用性的要求。

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勘探概况

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主要是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语言描绘出来南海的"第二个波斯湾"前景,在为南海"招商"吸引了足够多的世界石油商到来的同时,也让处于南海海域周边的东盟国家对这块肥肉产生觊觎,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对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数十个岛礁进行疯狂非法侵占,大肆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做了126万公里的地震测线,查明了油气资源量268亿吨,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开发热"。

据petromin在线消息(January30,2007),越南现有探明原油储量为31~33亿桶,主要产于60 个近海油气层。

1981年至2002年,越南更是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白虎油田的估计储量原是2000万桶,但1986年变成5000万桶至1亿桶,到1990年,其估计的开采量又上升到5亿桶。

1974年2月,越南军队侵占了南沙群岛的6个小岛,为1975年南北统一后越南政府一反过去承认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并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入越南版图打下了基础。从那时起,越南开始了关于东海(即中国南海,下同)和海洋的宣传。80年代特别是1988年后,随着越南对南沙群岛海域的大规模蚕食,越南以所谓保卫东海为基础,充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及海洋法为内容的宣传,也大规模、全方位、坚持不懈地展开。

1990年以来,菲律宾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巴拉望盆地深水区(水深350~846米)进行勘探,共发现马拉巴亚、西林纳帕肯A、西林纳帕肯B、卡马哥、奥克顿 、卡兰努特等6个油气田,获天然气可采储量1226亿立方米,石油可采储量6754万吨。

本文综合《行业专家谈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深水装备趋势》、《行业专家谈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深水装备趋势》等文进行整理。

原标题:【头条】我国南海油气资源有多少?装备开发路线怎么走?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