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青海二十二天

煤炭资讯网 2016/8/26 12:46:20    通讯特写
    刚刚从青海蛙里贡项目部回来不久,结束了我们的野外之行。领导为了照顾我们两个女生,特意选在八月份,让我们去参与青海项目部的工作,因为八月是青海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最佳时间,气候宜人,满山遍野山花烂漫令人陶醉。

     刚到青海虽然没有特别的不适应,但是领导为了确保安全,还是要求我们先休整一天,第二天一起上山。第一次上山,我们主要学习如何观察岩体及分层、记录地质路线、用罗盘测产状、采样等基础工作。第二次上山,我们就正式参与到了分工中,几次剖面拉下来,就和老同志一样,前测手、后测手、记录、采样都可以熟练地上手了。不去野外,也许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地质剖面和岩石剖面是这样拉测出来的,实践出真知,虽累却无憾。
 
     一天工作结束,最辛苦的是扛着采好的样品返程,十个样串一串,一串就是10斤左右,每个人最少背两串,因道路崎岖,我们离公路约有1—2公里,回去的路上,大家负重爬山,一路上只留下沉重的脚步声和喘气声。
 
    在山里拉剖面一待就是一天,午饭只能在山上解决,大清早我们带着干粮出发。在野外,午饭就是馍馍加咸菜。虽说日日如此,但是大家有说有笑,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以下咽。下山之后大家先洗去尘汗,稍作休息,然后就开始合作做晚饭了。最怕吃面食,因为海拔高,面食做不太熟,总有种黏黏的感觉。尽管如此,由于体力消耗过大,每个人的饭量都大增,有的用缸子,有的用盆子,原来很是斯文的同事,此刻也作粗犷状。野外赋予人一种原始的感觉,没有人再扭捏作态,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畅聊着白天在野外令人激动的新发现。
 
     除了背样、吃饭之外,这次在野外还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上山之前,天气些许阴沉,但是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去西宁送样,我们决定立马上山,然后速战速决。到达指定地点之后,我们即刻拉开导线,可是刚确定第一导,天空就响起了一声闷雷,老同志就大喊:“收线,快收线!”等我们匆匆忙忙收完线,刚坐进车,外面就哗哗啦啦下起雨来,紧接着就有冰雹砸下。驾驶室里的人都有幸躲开了雨水冰雹,车斗里坐的人就惨啦,透过玻璃看见他们在后面临危不动,很是坦然,就像司空见惯了一般。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但更多的是心疼!
 
     山路崎岖,司机师傅只能慢慢前进,可是地上的雨水越汇越多,终于一个大坑堵住了我们的去路。几个男生下车到前面探路之后,最终决定女生先撤,然后他们想办法推车出去。我们下山的过程中,淌过了大大小小好多的水洼,从第一脚的冰冷刺骨,到最后慢慢麻木,等到了大路上,衣服基本湿透,鞋子里灌得全是水。第二天听说,他们把车推出来之后,一个个都成了泥人。
 
     二十多天的野外工作,在我们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中接近尾声。作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年轻队伍中少有的女地质队员,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同时也得到了男同志们的肯定:“想不到你们还挺能爬山” “想不到你们还挺能背样” “想不到你们精力这么旺盛” “想不到你们干活这么拼命” “想不到你们这么能吃苦”……一次次的实践,我们也有很多没想到:没想到剖面是这样测定的、没想到岩石样是这样采集的、没想到地层是这样划分的、没想到岩石是这样鉴定命名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地质人只有工作的艰苦枯燥、长期的野外奔跑、没有信号的大山,甚至要面对天气骤变、凶猛动物、地质灾害等,但这些困难在地质人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享受其中点滴的辛酸与快乐,只因我们是再难走的路再恶劣的天气都阻挡不了的地质人。最后,我们要向长期工作在野外一线的地质人致敬!


作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 宋小巧 张 华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