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杨福建:秋游风穴寺

煤炭资讯网 2016/8/30 15:24:53    散文荟萃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许多禅宗的发源地,有少林寺,相国寺,白马寺,香山寺,紫云寺,白雀寺等,素有“武少林文风穴”之称的风穴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与少林寺相距不过40余公里。

     初秋时节走进风穴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古朴,优雅,静密。寺内没有高大巍峨的建筑,没有游人如潮和香烟弥漫,与那些名寺大殿和风景秀丽的地方相比,略显凋敝陈旧,随处可见的古代建筑,让人不由对此寺心生神圣与敬意。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传说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毁于董桌之乱,重建于北齐,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峥嵘奇秀,故名"千峰寺"。隋代又名千峰寺。后汉乾佑三年改为白云寺。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标传说唐初年间扩建寺院,院址初选龙山东南山下,当时建寺齐备了物料,正要破土动工时,突然间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走,第二天僧人发现没有了物料,四处寻找,终于在今风穴寺院所在地找到了物料,众人决定在此处建寺院,故名"风穴寺"。这些传说无疑增加了风穴寺的神秘感,但与风结合也合情理。
 
    又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因名风穴山,寺因山名。曾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关于风穴寺的来历,民间有一种很神奇的传说(很小的时候听家里老人讲的故事)。

    古时有一个叫冯僧(口传的音名)的小男孩和父母一起住在山里,一天刮来一阵黑风,他的父母都被掠走了,这个孩子无奈只有靠要饭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冯僧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走到了一大穴洞口,看到那里有一只很漂亮的秀花鞋,他看着漂亮就捡了收藏着。几天后他来到了县城,看到到处贴满了找人的告示,上面画了一个姑娘,脚上就穿着他捡到的鞋子。他问别人,才知道是县长的女儿丢了,谁要能找到她,若男子未婚配就把女儿嫁给他。这样他带着一帮人来到了风穴口,一个深深的无底洞,没有人敢下去,只有冯僧了,大家用箩筐系他下去,两米就系上一个牛铃铛,意思是要上来时就摇动它,人们等了一天也,下面再没有反应,认为他死在了下面,就散了开去。谁知,冯僧在下面竟然生活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他和县长的女儿是一起骑在一个青龙的背上回来的。
 
      风穴寺的建筑
 
    风穴寺于北魏时期兴建,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少室山南麓,寺院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随山就势,高低错落,建筑格局独特。寺院内古柏清泉,谷深景幽,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历为游览胜地。全寺现存建筑140余间,多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时所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钟楼、藏经阁、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钟楼、毗卢殿和中佛殿历史悠久,保存最好,价值较高。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赐名,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塔高22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外廓呈梭形曲线,每层均悬挂风铎。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和火焰组成。整个塔造型优美,比例匀称,是中国现仅存的7座唐塔之一。
 
    唐塔、宋钟、金佛殿,俗称的“风穴三宝”,历经千年风雨,难得地保留着原始风貌。
 
    七祖塔是一座九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建于唐开元26年,塔高24.17米,为纪念唐代著名高僧贞禅师所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唐塔之一,是风穴寺镇寺之宝。
 
     建于北宋宣和七年的悬钟阁,历代多有修葺,但在斗拱结构上明显保留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悬钟阁内柱端横梁上悬挂一口铸于北宋宣和七年的大铁钟,重9999斤,此钟采用囤土升高法,逐渐将钟升高至顶部,再将囤土去掉,这口大铁钟为一次成型,铸造精致,音律准确,声音洪亮。风穴晚钟为汝州一大景观。
 
    中佛殿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殿内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是金代保留下来为数极少的木结构建筑。
 
     佛教传承之地
 
    风穴寺的佛教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唐开元间,有天台七祖贞禅师在此修习止观。唐末,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广弘佛法。史料称"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传,灯灯相续。彪炳史录者,虽曰不尽出于风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风,一时独盛。固亦法运中云龙风虎之会也欤。"风穴寺景色优美,四季宜人,故名闻中外,被誉为中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内外诸多佛子游人。佛教传承历史悠久,初为天台宗,天台七祖贞禅师长期住持风穴寺,成为天台宗的大本营。五代时期,禅宗最优秀的支脉临济宗取而代之,在风穴寺将临济宗发扬光大。清初,临济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风穴寺传法,故风穴寺有"天台临济两祖庭"之说。与少林寺相比,风穴寺历代高僧多为学富五车的文豪,保留和传承着儒、释、道大量的精华内容,让学者专家们流连忘返,自古就有"武少林、文风穴"的说法。

   作为禅宗天台和临济两宗的祖庭,历史上,风穴寺出过不少知名的高僧大德。 “要发大心”,现任住持永海法师表示,出家人生逢盛世,需要认真挖掘和精研风穴寺文化资源。
 
    风穴寺现有僧人不到20个,多年来,他们的早晚功课一直没有间断,诵经之声不绝。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6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风穴寺远离都市,地处深山谷中,世代战乱也未能波及此处,在中原四大名寺中,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为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厚重的实物资料,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
 
     风穴寺的风景
 
    风穴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其中以千年古刹风穴寺最为典型。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 三十六福地。
 
    建于宋代的悬钟阁是三檐歇山式,巍峨高耸。中佛殿为金代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风穴寺中的所有建筑参差错落,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寺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彩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景点也颇引人入胜。唐代岑参,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诗作。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以北8公 里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刺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园内的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魏,距今18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前,有初唐诗人刘希夷墓园。寺侧,有宋儒吴几复隐居读书山洞。风穴寺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依山傍水而建,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太阳落山之际,走出风穴寺,看着两边林立的塔林和挺拔的青松翠柏,风穴寺的景色和古色古香建筑依然在脑海中回放着,这时寺内钟声传来,震耳欲聋,钟声在山谷中回响着,这个千年的古刹禅释着历史的足音,诉说着他岁月清静和寂寞。风穴寺虽为禅宗之地,风景秀丽,由于他地处偏颇,藏在深山人未识,加宣传不够,硬件设施的落后,与其他名山大寺相比,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显得门前鞍马人稀少。


作者:平煤建工集团土建处 杨福建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