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守住这片土地 ——记川煤芙蓉白皎煤矿珙泉井留守处范玉勇

煤炭资讯网 2017/11/1 9:35:47    人物展示
    人去楼空,青山依旧。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白皎煤矿珙泉井于2017年3月基本完成去产能工作后,只留下了近30名在岗留守人员,主要任务是看守与调拨物资材料、处理工伤等历史遗留问题。在整个留守工作过程中,我不得不说一说这个平凡的人物—现任白皎煤矿珙泉井留守处综合部主办兼治安队队长范玉勇。他全面负责留守处的日常具体工作。由于他出色的表现,2016年被评为川煤芙蓉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工作上的“范司令”
    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相貌堂堂,体重200余斤,减肥后也180斤有余,站立是一座山,睡倒是一堆丘,人称“范大汉”或“大汉”。后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有点像《沙家浜》里的胡司令,又称为“范司令”。他1987年参军,在高炮部队当兵,1990年退役后,就一直在矿山工作,干过保卫,管过后勤,默默无闻,无怨无悔,1998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珙泉去产能工作开始后,人员不断分流,工作不断缩减,原本在治安队任副队长专门巡夜的他被挖了出来,调到综合部任主办,全面负责党政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于矿上的大小事情都得找他,人们常笑道“这是范司令的防区”。由此“范司令”绰号慢慢出名。
    1968年出生的“范司令”初始学历不高,初中毕业后就当兵去了,后来参加了党校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基本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特别是负责综合部日常工作后,有很多的汇报资料和文字材料,他都亲自动笔草拟,经常加班,并未要求分文报酬。工作中,自己还学习写作,虚心向领导与同事请教,及时报道留守处的新闻事件,在网上发表。他说:“我虽然写得不好,但我的态度是积极的。”领导也经常表扬他:“‘范司令’写新闻本来就是新闻,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范司令”不只是发号施令,而是主动带头干好工作。矿井在一季度回撤完成后,主要任务就是留守。为此,周末值班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周末与节假日几乎都是他负责值班,有时实在有急事或累着了,就由治安队副队长给替换和缓解一下。记得在今年7月份,连续打雷下雨,上级对“雨季三防”要求甚严,他连续在办公室值班近一个月没有回家,雨前雨后察看灾情,老婆都开始发牢骚有意见了,同事们怂恿帮腔道“再不回家,下周一民政局见。”他只是一笑了之。
   物资安全与调拨有序,是留守矿井的主要任务。遇到紧急情况,“范司令”总是冲锋在前,不拖后腿。今年5月的一天夜里,他在调度室监控里发现异常,看到416花杆处有一辆电动摩托车进入,他悄悄地喊上夜巡的两个同事,在暗地里监视。一会,发现一个黑影窜到了材料库房背后,三人紧急跟踪,看到有一人从材料库的天窗进入库房偷盗材料。于是,三个人在正门守候,待偷盗者出门时将其制服。在抓扯打斗翻滚的过程中,他糊得全身污泥,一件两千多元的衣服被撕烂,老婆心痛不已,他莞尔一笑。
   后来偷盗者的家属托人说情,范玉勇态度坚决地回答:“这个事是无法说通的,哪个叫你来偷呢,抓你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的饭碗”。最终两名偷盗分子被移送公安机关起诉追究法律责任。一件严惩,从此平安。大家笑道:“有范司令在此,谁偷谁灭。”
        安全上的“范督察”
   安全为天,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已经成为企业的安全核心理念。矿井去产能后,虽然井下安全压力没有了,但地面安全也非常重要。范玉勇由于身兼数职,每天几乎都在矿上,到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履行着治安队长的职责,人称“范督察”。
    今年6月的一天夜里,天降暴雨,冲垮了西风井老变电所的人行梯坎,挡住了乡村公路,范玉勇发现后,及时给领导作了汇报,并将隐患情况通知了村社,立上了警示牌。山高路远,由于没有机具,只有靠人工清障。范玉勇回矿后,立即通知休息的治安队员和上班的机关管理人员,带上工具前去清理碎石,经过两天的连续奋战,清通了公路,保证了各种车辆的顺利通行,维护了企地稳定。
   天有不测风云。在“雨季三防”期间,经常都会刮风下雨,威胁着地面安全。今年7月的一天,一场风雨吹垮了污水处理站的电缆,吹断了单身宿舍的电线,吹倒了几颗树木,险些打伤村民住房。范玉勇排查发现隐患后,立即请示,并牵头组织劳力和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处理。首先处理污水处理站电缆。及时由专业人员停电后,其他人员用绳子拉、葫芦扯,将100余米电缆从水中拉起、拉直后进行固定,然后通电,恢复污水处理运行;其次,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单舍所断线路。先停电进行检查,接好电线,拉直固定,然后通电,及时解除了职工的闷热烦躁之忧;第三步开始处理斜倒树木。灾情发生后,村民扬言不处理就找麻烦。范玉勇八方寻找需要树木的村民,以自己去砍自己回收、矿上不收分文的方式,在短短两天内就排除了隐患,消除了企业与村民的矛盾。
    矸石山一直是榜上有名的挂牌隐患场所,主要是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范玉勇经常都会上山检查,每逢下雨,必去察看。一次,有位上级领导提出矸石山下不能搭窝棚,必须及时撤除。矿上把通知发给对方后,对方不理不睬,一直拖延。范玉勇急了,发出狠话:“你必须限期撤除,否则,今后你别想从我的道路上通过。”结果对方按时撤除,消掉了隐患。
    矿区停产后地面范围内虽然没有了危化品,但防灭火工作任然很重要的。范玉勇带头对全矿地面范围的灭火器进行了清理,并重新进行了合理布置,确保了地面厂房与职工住宿的安全。
        生活上的“范锅铲”
   说起“范锅铲”,并不是杜撰,他在当兵时就当过炊事班班长,部队在云南澜沧江发生7.6级地震抗震救灾那会儿,每天杀猪改善战友生活,做好后勤保障,还取得了二级厨师资格证。大家介绍时有人与他开玩笑道:“范玉勇是背锅的,是专门给领导背‘黑锅’的哈,领导说你背个铲铲”。复员后参加工作,在企业轮岗那阵子,自己还在东村开过一个家常小馆子,生意红火,很多人都吃过他煮的饭菜。企业经济复苏后,他又回到矿上上班,一度时期负责管理“两堂一舍”。此次去产能工作后,班中餐食堂解散了,但还有些职工要上班,吃饭就成了问题。于是,大家又推荐他出来兼职掌火,打平伙煮中午饭吃。
   范玉勇不负众望,每天清早买菜,每顿的菜都赶着季节并换着品种,荤素搭配,干稀结合,拾元钱左右一顿,月底分摊人头,自觉交钱,大家满意。于是,有人开玩笑道:“价廉物美,管吃管饱,‘范锅铲’随便舞几下都比外面强”。
   去产能以前,矿山食堂、澡堂都是使用的井下抽出的瓦斯做燃料。矿井去产能后,井下没有增加新的钻孔,瓦斯浓度衰减很快,经常没有足量的瓦斯供应,火力太小煮不好饭。有一天中午,大家都到了食堂等到吃饭,可范玉勇不知去向。一会,他回来了,满身污泥,糊得像个“花猫”。一问,才知道他点不然瓦斯,去查瓦斯管道放水情况去了。他立即动手点燃火,三下五除二就把饭菜弄上了桌,大家边吃边笑着说:“只要有火,‘范锅铲’稳、准、快这几招管用。”他嘿嘿地笑着答:“只要煮出来有人吃,能吃完就是好事,否则,我学的二级厨师的手艺还有啥用?”。
   为了节约成本,吃上绿色蔬菜,范玉勇组织大家利用荒废的空场地种蔬菜和养殖鸡鸭。一次,有个单位挖抽放泵水池,范玉勇利用挖池子的泥巴就平整出一块地,种上了四季豆、豇豆、丝瓜、藤藤菜等,到了丰收的季节,经常都能吃到自己种出的新鲜蔬菜。随着时间的推移,鸡鸭也慢慢长大,有时遇到节日或喜日,他就杀鸡宰鸭,庆祝一番,改善留守职工的生活。这时,大家都会称赞“我们衷心的感谢‘范锅铲’,谢谢!再谢谢!还是谢谢!”
后勤上的“范管家”
   “拿的是主办的工资,干的是部长的活。”这就是大家对范玉勇的评价。的确,在珙泉留守处,他管的范围最宽,工作任务最重,几乎啥子都管,所以有时大家叫他“范管家”。
    走进“范管家”的办公室,你就会看到他忙碌的景象,处理公文、撰写材料、组织治安人员开会等,墙上挂满了全矿各个地方的钥匙。留守以来,他牵头落实的三件事情,解决了历史的顽疾:一是全矿房屋清理工作。大批人员分流走后,人去楼空,他组织人员,对全矿所有房屋进行了清理,把零散住户安置在相对集中在几幢楼居住,便于管理,理顺用电线路,该停则停,对空房封闭或上锁,保证房屋资产安全;二是清理上交水、电、气费。正常开矿时,矿上的职工都是无偿使用,由矿补贴,职工没有上交过一分费用。去产能后,留守处已经没有了补贴。他牵头清理线路和抄表,组织宣传,印发通知,挨家挨户做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理解,对拒绝不交的,采取了断然措施。经过两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按月收费,解决了近三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全矿历史档案清理归档。自建矿以来,矿史坎坷曲直,历经分合又分,历史档案搬去搬来,随便堆在屋里,杂乱不堪。他落实人员,重新规划了档案室,修复了档案柜,进行细致清理归档,建立了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方便查找。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彻底理顺了建矿以来的历史症结。领导经常在会上表扬:“这三件事办得及时,办得实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范管家’功不可没”。
   工作中,别看范玉勇有棱有角,是一个有性格的人,可也有细心与柔情的一面。针对矿区范围的管理情况,夜晚值守,他除了在物资库房、煤销房、材料库、416花杆设置人员看守外,还收留了几条流浪狗,分布在这四个关键地方,与值班人员一起看守,加强安全预防。
    他所管理的治安队人员,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还有所谓的“搅屎棒”,范玉勇严格执行制度,考核逗硬,有一个月考核下来,有位职工被处罚了500元。从此,治安队的劳动纪律走上了正轨。在治安队,看似人员配置够用,实则小病大养、无病耍假的有之。有个治安队员,一直以生病之名耍假不上班,借此自己干其他事情。范玉勇发现后,一直坚持做思想工作,从珙泉做到了巡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名队员最终回矿上班,工作表现还特别积极优秀。
   范玉勇就是这样一个忙忙碌碌、平平凡凡的人,是一个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是一个坚守岗位、不计得失的人。有的同事问他:“矿都垮了,前途渺茫,你这样干为了啥?”他回答:“我不为啥,我们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既然组织上安排我留守,我就必须坚守岗位,守土有责,我必须守住这片土地,至于今后的去向我无从考虑,我相信组织。”
    矿山虽已经没有了喧嚣的机器轰鸣声,但迎来了树木的葱茏与鸟儿的啼鸣。范玉勇等坚守这片土地的人们,也许正在编织新的梦想,凤凰涅槃,走向新生。

本网特约记者:黄吉沛 毛 艳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