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马关锁:错过,在人生的岔道口

煤炭资讯网 2017/12/9 13:35:07    散文荟萃
    不觉自卑微,手擎茶杯,闲看雪花漫天飞。英雄有志身不遇,意冷心灰。
    天公青眼谁?孰贱孰贵?荣辱皆在机缘会。卧龙若不遇先帝,无名之辈!
                                               ——摘引自拙著《尘事韵语手记》

    在现代网络热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相信每一个饱经沧桑的中老年朋友,对这句话都深有感触。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现在流行起来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柳青就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就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后来,作家路遥在中篇小说《人生》的开头,再次引用了这段话。而上面那句网络热词,不过是这段话的精简版而已。
 
     曾经有人对一个人是否成功进行过精彩阐述,认为成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意愿、能力和机遇。”上天是公平的。无论是谁,来到这个世界后,都会为其提供一些走向成功的机会。我们也将它称为“机遇”。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而又稍纵即逝。谁能很好地把握、利用这次机会,就会轻轻松松地走向成功,走上人生事业的巅峰。而如果错失或放弃了这个机会,便会终生潦倒落魄,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
 
    “点背莫怨社会,命苦别怪政府。”公道地说,老天爷其实对我不薄,从十八岁走向社会那一天开始,在我30余载风雨泥泞的人生旅途中,他曾经给我提供了不下三次这样的机遇。而我,几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所以,对自己现在的境遇,我只能是无怨无悔地接受了。
 
     1981年夏,初中毕业后,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我,考上了刘村中学重点班。因家境贫困,我尊重父母的意愿,毅然放弃升学深造的机会和锦绣前程,回乡务农、打工贴补家用,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先是在距村子六七里地的张马庄村办煤矿当井口推坡工,后在碗窑沟陶瓷厂当学徒,1984年初春,父亲与段同虎、牛志英等好友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河底村办煤矿——小水泉煤矿,不再担任乡养路队队长,我便接替父亲当了一名养路工。那年初夏的一天,刚刚走马上任的河底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社成推着一辆自行车,进了我家的院子。父亲在矿上,我和母亲赶紧将书记让进了窑洞里。书记笑呵呵地对一脸惶恐的我说明了来意,原来他是专程来找我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从乡企业办回村担任书记,充满朝气的王书记首先要从教育抓起,提高师资力量,彻底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听说我的学习成绩和辍学在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拜访,要求我担任河底联校的班主任。我当时就懵了。觉得好不容易才接替了父亲养路工的班,如果去教学,这份工作不就可惜了吗?正巧当时二妹也初中毕业在家,我便向书记提出让二妹代我去教学的想法。书记摇摇头,婉言谢绝了。是啊,现在设身处地地回想一下,在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情况下,能上门聘请一位初中毕业生担任联校班主任,在当时已经是破天荒了,何况在支委们、联校负责人那里,王书记不知磨了多少口舌,做了多少工作,才为我争取到了这次机会。我竟然上下嘴唇就那么一碰,将一个转变人生命运的大好机会断送了。晚上,从矿上回到家里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后悔不迭。第二天亲自带着我来到河底联校,找到当时的河底联校校长、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赵联肆,将昨天书记上门聘请我担任联校班主任的事转达给赵校长,希望能再给我一次教学的机会。赵校长遗憾地说,你们来晚了,五年级班主任的人选已经最后确定了,是河底二队的靳月梅。不过,如果真想教学,而且不怕条件艰苦的话,好像西凹五龙沟村还没有教员,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打听打听。听了赵校长的话,父亲带着我又马不停蹄地翻山越岭来到西凹五龙沟村。找到当时该村的队长后,队长告诉父亲说,不巧,村里的教员也已经定了。不行,你们再到联校问问,看还有多余的名额没有。归途中,父亲默默不语,他知道这次机会已经丧失了。
 
    没有能进入“旱涝保收”的教育行业,这是我走向社会后错过的第一次机遇。
 
    5年后,1989年夏天的一天,我正在绵羊沟煤矿井口的简易磅房内上班,一群衣冠整洁的人鱼贯进了黑黝黝的磅房。为首的人是河底信用社主任洪福生,他不嫌我的手脏,亲自和我握了手,进行了简单问询。据说他们是来矿找老板(该矿经营人是张马庄大队东凹村的刘宝合、赵玉忠等。因我1989年曾与赵玉忠同在西凹煤矿共过事,他为事务长,我是计产员。承包绵羊沟煤矿后,便聘请我担任该矿计产员)催还贷款的。那么,与我并不算熟的洪大主任为什么要来到简陋、肮脏的简易磅房,与我见这次面呢?当时,我还有点纳闷。后来,听我们村担任河底教办主任的池德山老师说,河底信用社当时要招聘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他就向洪福生推荐了我。后来,因听说当时信用社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每月只有不足30元钱,我曾经不经意间表示不考虑这份工作,后来他们也就没有再找过我。可能那年夏天绵羊沟煤矿一行,他们也是顺便对我进行一次考察了解吧?
 
    与高薪收入的金融行业失之交臂,这是我走向社会后错过的第二次机遇。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大概是1999年春节前后吧,以马学民所长为首的河底乡派出所领导与我在河底乡土地所上班的长兄进行了沟通,决定招聘我担任乡派出所文秘工作。之前,我就曾与该所有过一次交集。那是马所长初到河底的头一年年底,因为急需向局里上交一份述职报告,在长兄(时任乡政府秘书)的引荐下,他派副所长、我的初中同学申公平找到了在宏源洗煤厂干活的我,希望我能代笔起草这份述职报告。虽然后来因各种原因,这份述职报告由他人完成了,但急需一名写作人才的想法便从那时开始困扰着派出所的有关领导,并一直在寻找合适人选。虽然长兄曾向我谈过这个事,我也做好了去派出所上班的思想准备。但一直等到春暖花开过了春播期,让我到派出所上班的通知迟迟没有到来。不知这个动议是怎样“胎死腹中”的,总之我最终没有穿上那身心仪已久的警服。
 
    第三次机遇就这样稀里糊涂与我擦肩而过。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3年的艰辛打工生活一晃而过。2002年底,在太原开诊所的长姊听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担任大市某局副局长的刘某说,有意聘请一位具有一定文字写作功底的人担任秘书,便利用春节回家探望父母的机会,安排我和刘某见了一次面。为了时间充裕一些,我们前一天便坐公交车进城,姐姐带我先去看望了他的高中同学连某。毕竟是河底老乡,又是同学,连某在家中盛情款待了我们,还留我们在家中住了一宿。当晚,连某将我们进城的消息告诉了刘某,并与他约定了次日会面的地点。在古都平阳一个普通的农家乐饭店,我们见了面。刘某和姐姐在饭桌上热情递杯夹菜,表现出浓浓的同学情谊。饭后,这刘某的办公室休息间,刘某提出要看看我的诗文作品,我便将带来的一些手抄诗稿从背包里取出来,让刘某翻看。刘某随手翻阅着我的诗稿,并不时地评点几句。记得他当时曾经对我说过,要弘扬主旋律,要给人乐观向上的感觉;要像赵树理的“山药蛋派”一样,写带着泥土味的乡土诗歌。后来,他将自己的诗集油印本(是托人在单位的老式刻板油印机上打印的)拿出来,让我和姐姐欣赏。在欣赏他的诗集时,他还特意将诗集中最出彩最引以为傲的句子指出来,与我们共同分享。由于对他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我没有当面提出不同意见,而是漫不经心、不置可否地含糊应答着。也许是看不上我带的核桃、小杂粮等家乡土特产吧,不知什么原因,我隐隐感觉到刘某对我们的造访表现得有些冷淡。最后,刘某客气地对我说,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是到企业上去寻求发展吧。他这句话的潜台词,我听得非常明白,就差明说你的综合素质,不适合在我这里工作,就另谋出路去吧。坐了一会儿,我见话不投机,便向姐姐使了个眼色,说我们还有点别的事,就不打搅了。刘某非常客气地送我们出门,临动身时,匆匆找出一张稿纸,在上面抄录了一首题为《新马说》的诗,作为我的临别赠言:

自己是自己的“伯乐”,
自己是自己的荐举者。
自己为自己开绿灯,
自己为自己鸣锣。
甭说“伯乐”太少,
甭抱怨“千里马”拉磨。
固步自封,
那是自己的错!

   “一个步青云顾盼神飞,一个处逆境意冷心灰。一个附庸文雅,一个违心笑陪,一个自命不凡,一个暗自后悔。人海中邂逅相会,因谈诗看法相悖。”对刘某在交谈中的一些对社会对人类对现实的看法,我们倆明显有着不小的分歧。我心里清楚,让一个平步青云的青年权贵从心眼里完全接受我这样一个已经被广大“知识分母(老百姓)”同化了的土得掉渣的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正如我回来后在《菩萨蛮》一词中所写的:“平阳之行劳无功,功利之徒非知音,白眼向青天,清泪湿青衫。”当然,初次造访,我不会傻到与其当面争辩的份上。“可叹我风骨傲岸诗人躯,竟然也来摧眉折腰事权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这次徒劳无功的平阳之行,回来后我先后写了几首诗,抒发我郁闷的心情。我在《献诗记》里这样写到:“捧稿向友莫嗤鼻,我将心语化韵语,懒冲臭汗躬耕后,漫求雅趣行吟余。树靠年轮留考据,雁将鸿爪印雪泥,点点滴滴随手记,开卷重读犹啜泣。”在《赠友人》里,我写道:“马某虽愚识苦心,《马说》新辞劳相赠,兄处仕途正得意,弟陷苦海任浮沉。诗与时代不合拍,人成出土‘老古董’,路须自己去开拓,莫待权贵来垂青!”针对刘某的临别赠言《新马说》,我还特意写了一首和诗《自嘲•答友人》:“自己是自己的知音,自己是自己的‘解铃人’。自己为自己找借口,自己为自己宽心。甭盼‘伯乐’再世,甭希望‘千里马’腾云。你达我贫,全由机遇造成。”
 
    “他两个从此视同陌路”,就当是历史长河中不经意间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吧,我又一次与历史机遇挥手揖别,全身心投入繁重劳碌的打工生涯去了。
 
     接下来的事就富有戏剧性了。刘某的话似乎带有某种预测性。第二年,我接受了邻村煤老板郝张平的邀请,来到河底乡一矿担任计产员。又过了一年,我来到四通煤矿,从掘进工、溜子工、皮带工干起,先后当过瓦斯员、测风员、班组长。被临汾煤销整合后,调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以机关“笔杆子”的角色,为企业撰写讲话、发言、经验介绍等公文材料并从事经济、管理、人才等社科类理论研究。服务领导、调查研究、深入基层、钻研理论、分析课题、出谋划策成为我工作的重头戏,平均每年执笔以组织名义向上级部门、公司及各类报刊、网站上发表的新闻通讯、理论文稿达百万余言。先后被煤矿、临汾公司、集团、山西省委、煤炭资讯网授予“优秀新闻通讯员”、“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转型跨越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如今回眸审视,这几十年缺少文学滋养的颠沛流离和风霜雪雨,实际上是在改变、填充并成全着我的生存、生活的方式和内容,丰富着我一个山里娃三千里奔袭的人生轨迹,使我从万千世界的景观中有足够的时间窥视生活的真相和原色。而这一切,离开二十余年艰苦生活的磨砺、广阔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得不重复一句前人早已说烂了、说足了、说厌倦了的话:感谢生活。也就是在这种深刻思考之后,使我对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炼。艰苦的生活是人生必需的一种磨练。正是在人生经历中有过这种磨练,才使我在这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困难。没有锲而不舍地耕耘,哪里有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的丰收胜景呢?
 
    收成不负下苦汉,星光不问赶路人。记得老祖母在世时常说一句话:“不怕慢,单怕站。”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你只要永不灰心、永不停步,就一定能够到达山的顶巅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来,机遇这东西,也不是离了它人就活不了的。


作者:晋能集团四通煤业 马关锁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