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马关锁:张灯结彩闹元宵

煤炭资讯网 2017/2/11 12:13:59    散文荟萃
    在中华儿女过年的记忆中,正月十五应该是最为色彩斑斓的。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闹红火。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风味的元宵,其热闹程度比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呢?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说起元宵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如愿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据古书记载,这一节日从汉代初具雏形,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往上追溯,似乎更遥远些。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相传商朝的第一代帝王成汤(唐)勤政爱民,去世后被尊为太乙星,也就是说把太乙星也就是后来的北极星尊为他的祭星。到汉代时把祭祀太乙星作为对他的记念,这可能是元宵节最早的雏形。但是祭祀太乙星君早期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元月的第一个辛日,把其确定为正月十五,这也是汉朝的事情了。因而,与元宵节起源有关的传说,大多发生于汉朝,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元宵节”,比较经典的传说还有以下几个:一是和道教的崇拜有关。在历史上这个节日曾带有迷信的色彩。中国的神仙序列中有三官,即天官、地官、人官,都是道教早期信奉的神灵。据传“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求官解厄”。后来以三官配三元,说天官正月十五生,为上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为中元,水官十月十五生,为下元。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从春秋战国开始,人们就有了过上元节的习俗。另一传说和历史事件有关。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周勃、陈平等一起设计解除了“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每年正月十五夜,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我们都知道“通宵达旦”这个成语。正月又叫元月,一年伊始,万物更新,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张灯结彩,万民同庆。第三个传说与元宵放灯有关。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都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中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但是也有说元宵节为天官的生日,天官赐福,天官喜灯,所以此日要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元宵节也经历了由宫庭到民间以及时间长短不同的演变。确切地说,元宵节开始盛行还是隋唐时期。隋文帝期间,每逢元宵节来临,京城长安和各州县,大街小巷人们熙熙攘攘,有的举着火炬,有的敲着鼓点,有的戴着动物面具,有的男人穿着女装,共庆元宵。有趣的是,在今天的元宵节中,依然可以看到这些习俗的影子。隋炀帝有一首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开南楼》,就写出了当时元宵节独特的景致:“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唐代,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行人都回到家里,也就是所谓的“金吾宵禁”。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百姓放三夜花灯,通宵狂欢。当时的长安,“西域灯轮千影树,东华金阙万重开。”在当时的东都洛阳,“月下多游骑,灯着绕看人,欢乐无穷己,歌舞达明晨。”到了宋代开宝年间,元宵节延长到十七、十八两个晚上,有所谓“五夜元宵”之称。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了解到作者笔下元宵节的那分热闹。到了明朝,灯节还增设了戏曲表演。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规定元宵从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续张灯十夜成为我国最长的灯节。年年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到了清代,内容进一步增加,只是节期缩短为四至五天。解放后,社会安定,百姓和乐,元宵节相沿成俗,至今尤盛。国家、省、市、县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在这时召开,部署生产,安排工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这是几十年来,赋予元宵节又一个新的内容了。
 
    “元宵节”之所以称为“元宵节”,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在这一天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在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沉浸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一个“闹”字上。放花灯、挂灯笼、猜灯谜、扭秧歌、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场面吸引了男女老少,难怪人们又称其为闹红火了。放灯源自汉代,到南北朝时已是蔚然成风了。早期燃灯是皇宫的专利,中唐以后已经发展成了全民的狂欢。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长安节的灯市不仅规模很大,且花灯花样繁多。宫廷、府衙、民宅、店铺无处不张灯结彩,各家之灯无不争奇斗巧,灯楼、灯树、灯影无处不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显示国泰民安,曾派人在皇宫门前树起一座高20丈的灯轮,悬灯5万盏,还精心搭造一座广达20间,高达150尺的灯楼,蔚为壮观。皇亲国戚们争相效仿,令人制作百枝灯树高80尺,立于高山之上。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的奇幻精美上都超过了唐代,元宵夜,京城“四十里”灯光不绝,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当时就有人以五色琉璃巧妙制成各种奇异灯彩,灯上还绘有花卉虫鸟,山水人物。大街小巷的灯市、灯社、灯谜、灯宴、赛灯会等等,大放异彩,巧夺天工。自汉至清,历朝历代,都有燃灯的习俗,时至今日,电所带来的便利,霓虹灯的加入,令元宵夜灯火更加大气蓬勃,瑰丽生动,不仅展灯的习俗十分盛行,制灯工艺更加先进。一到元宵,一条街道就是一道灯的河流,一座城市,就是一片灯的海洋。除悬灯外,还举办各种灯展、灯会。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灯火、哈尔滨的冰灯节等,更是把元宵放灯推到了极致,不仅是国人的狂欢,也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与放灯紧密联系的还有猜灯谜,是我国独特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灯谜最早是由猜谜语发展而来,是一种富有讽谦、规劝、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因悬之于灯,所以又称灯谜。灯谜又叫灯虎,比喻其深奥,不容易被猜中,好像射虎、打虎那样艰难,所以又叫做射灯虎,在我们当地就叫做打虎。
 
    放火,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焰火,也和放灯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放灯的极致高潮。旧时放火、现场制作、现场燃放,比较麻烦。到了今天,有了礼花炮,这一切就变得简捷多了。那满天的礼花,千奇百彩,令人目不暇接,心旌摇曳,仿佛就是一天绽放的春花,天地之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最吸引人眼球的,要算闹热闹了。闹热闹源自古代的社火表演,其形式之多,不可列举,花样反新,绝妙绝伦。铿锵的锣鼓,灵动的秧歌,气势宏大的舞龙狮,奇妙无比的高跷秧歌,千姿百态的抬阁,诙谐生动的跑旱船、跑竹马、戏剧小唱、街头歌舞,凡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娱乐方式,在元宵节都可看到它们的露脸,甚至武打、杂耍,各种技能表演也都是元宵节的亮点。传说中的神仙鬼怪,戏剧中的人物,在形形色色的表演中均粉墨登场,各呈异彩。无论高低俗雅,均以好看热闹为标准,一个“闹”字,就是元宵节的灵魂。
 
    自唐宋以来,元宵的确堪称中国的狂欢节。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注重人际关系的密切与整合,大多在家族、家庭的私人空间兴行庆贺活动。而元宵节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唱戏猜谜等等活动则以热烈奔放、轻松愉快为主调,洋溢着民间的狂欢精神。通过良好有序的公共庆贺活动,增强民众的公共意识、社会认同感,促进良好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不仅有消闲懒散,同时也有激情和活力,给你约束,也给你放纵。从时间上看,元宵节之后就要投入紧张的春耕或春猎,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激情和创造力。因此,可以说元宵节是对人们潜在能力的激发和调动,也是对即将开始的社会生产的一次整合与演练。在古时,元宵节还是青年男女交谊定情的好机会,有民间“情人节”之称。那时候,待字闺中的女孩平时是不可以外出自由活动的,但元宵节可结伴出游,赏月观灯。未婚男女借此机会可以相互交流感情,互赠信物,甚至私定终身。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就是当时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缠绵悱恻的写照。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绝唱。
 
    我的童年是在十年浩劫中度过的。那个时代,文化荒芜,精神贫乏,农村什么也不让搞,婚丧嫁娶简单得跟平时差不多。于是,对老人们口中的元宵节十分神往。听老人们说,以前乡下闹热闹,锣鼓是主角,从正月初一就敲了起来。敲锣鼓有大致固定的队伍,但每年都有新人的加入,那些锣鼓把式们便手把了手地教,没日没夜地练。锣鼓歌儿一个村与一个村都不同,都说自己的好,敲了千百年,终了也还没分出个胜负来。其它传统的节目也是有的,各有各拿手的好戏,邻近的村子有的舞龙灯,有的耍狮子,有的扭秧歌。小时候不知道元宵为何物,第一次吃元宵,不明就里,不等凉了就吞到了嘴里,烫得我直哆嗦。我脱口而出:什么元宵,简直就是“烧心蛋”,逗得在场的所有人捧腹大笑。山里村子小,村里人生活拮据,放不起焰火,但花炮还是要放的,那也算是小型的礼花吧。璀璨的礼花开起来了,人们的笑脸和礼花一样的灿烂。
 
    改革开放以来,国运昌隆,政通人和,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好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更是丰富多彩,人涌如潮。时光在流逝,有些节俗渐渐地被淘汰、被遗忘了,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内容补充进来、延续下去。但不论怎样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总是一脉相承的。近年来,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将元宵节定为法定假日,这是顺乎民意之举,一旦成为事实,元宵节将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我们良好的期盼。元宵节过完了,年过完了,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却会涓涓不息地绵延下去,千年万载,永不枯竭。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元宵节将成为铭刻在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作者:晋能集团四通煤业 马关锁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