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梁 晨:走进《我们仨》

煤炭资讯网 2017/3/13 17:36:12    散文荟萃
    几日看完了《我们仨》,没有跳读,算是相当的如饥似渴了。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头感动到尾,数不清多少次泪水湿润了眼眶。

    只是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心中就有了颇多的感伤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失去了女儿,失去了丈夫,一个人静静地怀念着从前的点点滴滴。突然想到,父母也终将离我而去的,没有了他们的爱,没办法报答他们我的爱,我又将如何生活下去呢?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一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爱的人,最疼自己的人就这样消失了,对一个老人来说又是多么大的勇气。
 
    读第二个章节的时候,我困惑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驿站,钱钟书为什么在船上会一次次一次衰老,为什么杨绛要不停地走,为何她的梦要如此疲惫…读到一半,才明白这就是开篇所讲的那个长达万里的梦…虽然是梦境,却无不是残酷绝望的事实,丈夫,女儿相继病倒,自己在漫长的古驿道上踽踽独行,柳树青了又黄,秃了又绿,女儿和丈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书中写到“我觉得我的心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将那种心痛无助无奈刻画地淋漓尽致。最后梦也飞不起来了,脚也走不动了,三人相失在这古道。从此家不再是家,也只是旅途的客栈罢了。而这个漫长的梦,便是一个漫长的别离…虚虚实实,是一个老人缓缓诉说的心路历程,比起记录那些痛苦的细节,更让人发自内心地体味到深处的感情。
 
    我想象着一个身体瘦弱却精神饱满的老人,在一个阳光的午后,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拿起一只钢笔,在稿纸上缓缓流淌出承载着一辈子记忆的溪流。时而嘴角微微上扬,时而久久地注视着远方,将那些快乐痛苦一点点回放。很佩服杨绛先生竟能将记忆得如此清晰,从牛津留学,女儿出生,到上海避难,回京教书,文革艰难,老来宁静,一生地起起伏伏,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妻子对丈夫的包容以及三人对待生活无比乐观的态度。丈夫的笨手笨脚,丈夫的不谙世事,从来都是用宽容的爱去接纳,去尽心尽力为他料理一切,给他最坚实的依靠,这样的爱,是一种境界。他们会在对方不在身边时记下生活琐事相聚时分享这些“石子”,也许每个人都有着过多或少的缺点,但在彼此眼中没有抱怨和不满,而是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对方,大概这才是爱情的真谛吧!更令人折服的是,无论是多么艰苦的环境,他们从未放弃过乐观,始终心怀感恩,睁大眼睛去看到身边的美好。四处漂泊寸步难行时,看到的只是身边的人给予的爱,看到的只是三人可以相聚一起的温暖,钱媛即将离世时,却可以用如此诙谐的口吻安慰爸爸,自己已经不能进食,却给妈妈写信照顾她的食谱。这样的一家,着实让人动容。
 
    我喜欢去读人,去走进他的世界,去变得亲近。在别人的世界里,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领略不一样的色彩,然后用吸收的光芒照亮前方。再伟大的人也是一分一秒地度过时间,再光辉的人也要经历着平凡生活的琐碎。所谓的精彩人生,只不过是用更多的爱和感恩浇筑了岁月的城墙。
 
    感谢杨绛先生的分享,感谢这些洗涤心灵的故事。走入这个世界,我不虚此行。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 梁 晨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