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张 亮:岱海印象

煤炭资讯网 2017/3/27 17:12:10    散文荟萃
    岱海位于内蒙凉城县东约10公里处,处于乌兰察布、大同、呼和浩特三市环绕的三角中心,岱海处在一个狭长的陷落盆地之中,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汉山拱卫,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湖岸线长度为61.56公里,常用湖泊面积为l60平方公里,现在从卫星地图来看,湖泊面积大为減少,约有70平方公里, 主要由于地表水河流枯竭地下河水位下降等水源不足造成。

     古时,岱海四周皆为水草丰美的游牧之地,每到春、夏、秋季,岸边鲜花碧草,牛羊遍地;水中锦鳞畅游,水鸟嬉戏,风景如画,被赞誉为“塞外明珠”。岱海在史书上早有记载,先秦时称“天池”,汉朝时称“盐泽”,北魏时称“参合陂”,辽宋时称“奄遏下水”,金元时称“下水”,明朝复称“奄遏下水”,俗称“威宁海”,清初更名为“岱哈泊”,清末始称“岱海”。
 
    那是1998年仲夏的一个星期天,单位组织旅游,选择了岱海。山是见得多了,对北方的山的印象也就深刻了。北方的山大多都很荒凉,只有几株耐旱的灌木丛零星地点缀着山坡,有些地方还大面积裸露岩层,远近凡是有点名的山都已被踏遍,这些山上普遍都有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水便有茂盛的树木、植被,山就变得葱郁苍翠,也就赋予了灵性和秀气,多了变幻和意境。相对于山而言,难得一见的是一汪清澈的湖水,所以北方人更喜水。因仰慕岱海的盛誉,渴望看到那一汪像天幕一般碧蓝的湖水,也因它距离路程较近的原因,所以我们就奔它而去。
 
     我们清早集合,一行二十几人包租一辆中巴车,车子在208国道上一路向北,沿着当年李牧抗击匈奴的路线前进,只看见沟岔两旁的光秃秃的山,还有那岩石和几株低矮的灌木丛,毫无一丝生趣,还有那绵延起伏的山峦,横亘着向天的尽头无限地延伸。
 
     由于满眼都是荒凉、枯燥和乏味,大家的兴致就放在了说笑上面。单位有个上了点年纪的领导,喜欢诙谐幽默,不时讲个搞笑的段子或是冒出了一两句俏皮话,引得众人前俯后仰,单调的行程倒也添了几分趣味。
 
     一个老家是集宁的同事讲起“岱海”这个名字的来历:岱海蒙古语为“代嘎淖尔”(代嘎指二岁神马驹,淖尔是湖泊、海子之意)。相传在古代,岱海四周为水草丰盛的游牧地。每到春夏之际,绿草如茵,牛羊遍地,湖面上,天鹅戏水,鸿雁成群。一天,有一位牧民赶着羊群来湖边放牧,碰巧遇见一匹高大雪白的骏马来湖边饮水。骏马喝足水后,仰天长嘶,牧人恰好看到它的牙齿,断定为二岁马驹。正当牧人细细观察之时,忽狂风大作,马驹消失的无影无踪,牧人断定为神马驹。传说难以考证,但是后人在沿袭称呼代嘎淖尔时逐渐消去了一个“噶”字。清朝初期沿用至今的“岱海”名称,就是从代淖尔演变来的。

    车子到了丰镇,眼前豁然开阔起来,再也看不到那阻碍视线的荒凉的山了,满眼都是碧绿的青纱帐,毛豆秧子上的豆荚饱满得鼓涨起来、土豆开着白色或紫色的小碎花,四野的田园风光吸引着我们,看着那一片片养眼的绿色庄稼,大家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好得就像刚出笼的鸟儿。
 
     汽车一过集宁便拐了个弯,顺着一条乡村的土路,向着大致西南的方向驶去,路两旁仍然是一片片油绿的庄稼。由于急于渴望见到岱海的真面目,我们不断急切地询问着路,遇到几个出地的老农,说是顺着大路走个十来里就到了,结果几个十来里路出去了,连个影子也还看不到,人们哄笑着说起内蒙人讲路的长度,说内蒙的“里”是跑马里,是实际路程的好几倍。
 
     我们经过五六个多小时的颠簸,在望眼欲穿的热望中,岱海终于露出它的真面目了。辽阔的大草原,满眼都是碧绿的青草,大面积的翠绿夹着些嫩嫩的鹅黄,漫无无际的向天边延伸,在微风的吹拂下,青草像波浪一样起伏,现出隐在草丛中的洁白的羊群,像天上一团团的细碎的云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出现在我眼前。十多个白色的蒙古包零星地散落在湖岸边,一匹枣红的小蒙古马拴在帐蓬的旁边,远处还有一座简易的房子。
 
     汽车离湖渐行渐近,一汪蓝绿色的湖水映入了眼帘,沿湖生长着葳蕤的芦苇丛,芦苇挺立得像细竿的竹子,苇梢上还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忽闪着翅膀,当轻风掠过,翠绿的芦苇轻轻晃动,真有点“入竹万杆斜”的意境,几只野鸭子在湖面与苇丛间游弋嬉戏,湖面倒映着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泛着鱼鳞一般的波光,一层层的细浪在引力的作用下,向着湖边涌来,冲击着湖岸边的松软的泥土,形成一道道的细纹,一个用木板和圆木搭起的架子支在岸边,并向水里延出几米远,算是简易的码头,旁边有一只摇浆的木船和一艘靠柴油机发动可容纳二十几人的铁船,用绳子固定在码头的圆木上,视线的尽头,隐隐绰绰看得见对岸群峦朦朦胧胧的影子。水面如明镜,远山如淡墨,景色是美不胜收,大自然独具匠心绘出一幅迷人的水墨丹青,尽收眼底。
 
     汽车停在一个蒙古包旁,随着汽车的熄火,从蒙古包里走出了人,随后我们的住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包租了两个蒙古包休息。刚才看到的简易房子是这附近唯一的饭店,我们点了几个菜,其中有手扒羊肉和鲫鱼汤,手扒羊肉,其实就是白水沌的羊骨头,稍能吃出点盐的味道,而且撕不开、嚼不烂,鲫鱼汤也做得不甚新鲜,还说是岱海的特产,其它的菜也不好吃,最后还被狠狠地宰了一顿,大家都觉得怨得慌。
 
     糊弄得填了肚子,我们的兴致起来了,一群人蜂拥到岸边的简易码头,铁船上早已坐了等候的船夫,经过一番讨价,船夫略退了一步,大家便兴致勃勃地上船了,等小船驶入了湖里,大伙才发现船上连个救生圈都没有,船夫再三保证安全没有问题,在我们浓厚兴致的驱使下,也顾不得那份对安全的担忧。
 
     近湖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湖底的淤泥,稀疏的几根水草在水里不住地摇曳,一些寸许长的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船往湖中央驶去,已经看不见湖底,只能见及水下五六米的深度。湖水平静的像个处子,显出女性独有的温柔娴静的一面。船头像一柄利剑劈开平静的湖面,以船为中心,荡开一道道的水波纹,向着远处荡漾开来。船尾,白色的浪花翻滚着,快乐地吐出许多泡沫,并不知疲倦地紧紧地跟随着船。微风拂面,如母亲的手在轻柔地抚摸着我,捎带着把日间的暑气扫荡一光,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舒服。“水光潋滟晴方好”,景色优美的湖面,不时有欢声笑语在回荡,心情是说不出的一种畅快。
 
     略呈椭圆型的岱海是美丽的,它宛如一片初露的莲叶,翠色可人的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原野。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游人。清朝时期康熙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兴建了行宫,取名“凉城”,并为岱海题名“天池”。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于1939年毁于战火。俄国著名旅行家波兹德涅耶夫考察凉城后留言道:“凉城的灵魂是海恋,它的感人魅力也是海恋”。
 
    太阳已经西斜了,云霞被烧得像被火烧了一样红,应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天边的云霞与水里的倒影在水天边连接成了一色,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天。太阳只剩下一角了,云彩呈现出一种迷人的紫红色,牡丹花一样的绚丽紫色。还没来好好地欣赏,那斜阳就害羞似地钻入了地平线下,晚霞的浓装也渐渐消褪了。
 
    潮汐也随着落日涨了起来,浪是渐次的大了起来,一排排地向着岸边涌来,使劲拍打着那泥岸,并向岸上更远处涌去。可惜书中记载的关于岱海“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可与八百里的洞庭湖相媲美的自然美景,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无缘得见的。
 
    上岸后,那匹蒙古马就被牵了过来,好像是五块钱骑十分钟,一群人又骑了会儿马。主人牵着马,在草地上悠闲地走着,就像是散步一样,我心想也做回草原的汉子,策马扬鞭纵横驰骋一下,勉强刚小跑了两步后,就被牵马人制止了,心下不由得有些失落。
 
    晚上简单地吃了点儿,也没有什么篝火和舞蹈,只是晚上有几个蒙古包里很吵闹,里边有打麻将的,还有几个从事古老职业的娇艳俗气的女人打情骂俏,还不住地在各个蒙古包里穿梭。由于没有这些不良的嗜好,我早早地就睡了。
 
     好像刚睡下不久,就被叫醒了。天边已泛出了鱼肚白,水面上生起朦胧的一片炼乳似的浓雾,太阳已升起在地平线,露出了半个头,努力射出的那点红光也弥散开来,形成一圈红色的光晕。太阳一跃一跃地,想努力地跳出迷雾,可那迷雾像是一个慵懒中的少妇,贪婪地迷恋着她的情人,舍不得放手。红晕映在湖面,如一缕细长的霞光铺在水面。太阳终于挣脱了浓雾的依恋,一下子射出了万道的白光,天地间顿时亮了起来,明晃晃的,有些刺眼,那些浓雾也跟着渐渐消散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程,告别了那片迷人的水草地。
 
    后来,从资料中了解到凉城县的悠久文明史。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曾经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这里曾人呼马鸣,旌旗遮天蔽日,是李牧抗击匈奴的主要战场,传说中的花木兰也是战斗在这里。 这里还有距今5000年之久的塞外北国龙山早期文化,老虎山石城遗址和园子沟窑洞遗址,还有两条百公里长城-----秦汉古长城和明清新长城。 其中老虎山石城遗址出土的三足器皿,使考古界找到了夏商时期鬲的发展谱系,而鬲被考古界公认为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性文物。这里发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址30余处,其中还有仰韶文化的王墓山遗址和狐子山遗址。   


作者:同煤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 张 亮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