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煤海工匠——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潞安集团安常村矿王海川

煤炭资讯网 2017/5/6 13:42:40    头条
    4月27日,首都北京。参加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走出人民大会堂,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王海川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家人的电话。

     “爸爸,你总是说话不算数,到底多会儿才能带我出去看一看?”稚气未脱的儿子央求道。

    “爸爸,你总是工作忙,一定要多注意身体。”乖巧懂事的女儿像个大人般叮嘱着父亲。

     “老公,我们不奢求其他,只要你每天平平安安,多回来陪我们说说话就行。”性格温和的妻子一如既往地表达着这样的想法。
   
     “毛孩,你比我们有出息,爸妈这辈子都没去过北京,更别说进人民大会堂了,你替我们好好看看啊。”言语之中,70多岁的父母一个劲地夸赞着儿子。

    听着家人的句句肺腑之言,电话这头的王海川内心已是五味杂陈,匆忙挂断电话后,两行热泪再也控制不住顺颊而下。

    此时,矿领导发来的一条短信,让王海川稍微平复了一下激动情绪。

    “你是咱们矿山的骄子,8项国家专利和3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成果让你无愧‘机电好医生’的美誉。”读着手机屏幕上的字字句句,王海川悲喜交加,他不知道还要亏欠家人多久,但他知道,只要一天还在工作,就要满腔深情洒矿山。

     “别人能做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而且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更衣、领设备、过安检……熟练完成每一道程序,王海川和工人们乘坐罐笼车下到距地面520米的井下。然后,换乘电机车和“猴车”,经过近一个小时才来到漆黑一片的采煤区。

     看似简单的过程,王海川在17年前却差点因此卷铺盖回家。那是2001年,通过招工进来的他当时只有22岁。

     “罐笼车门一关,我就后悔了,特别是进到采煤区,心就突突突地一直跳。”行走在坑洼不平、风声呼呼的巷道内,王海川动情地回忆着第一次下井的经历,“这段路,老工人10分钟就走完了。我第一次却因为走得慢被扣了20分。”

     第一个休息日,王海川回了家,直截了当地告诉父亲不想干了。

     “孩子,咱农民可不能怕吃苦。我当年工作的时候,哪有什么机械化,全凭一双手,工作一定要有吃苦精神。”看着儿子一脸忧郁,父亲王金堂心疼,但还是耐心地开导他。

     “别人能做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而且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凭着不服输的性格,一夜思想斗争后,王海川鼓起勇气返回矿上。但高强度的劳动,还是时刻考验着身材瘦小的他。

     当时,由于S2-1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环境差,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一个班下来,王海川早已累得散了架。

     即便如此,作为一名清煤工,王海川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总是想方设法不掉队,从更衣速度和去往采煤区路上挤时间。

    改变,始于2002年。

     在S2-1工作面一次端头错刀中,机组启动器出现了故障,跟班电工怎么也找不出故障点,全班30多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人会处理。

    直到两个小时机电队长下井后,仅用了3分钟,故障就排除了,赢得了全场人的欢呼和羡慕。

     “人家咋这么牛,一进工作面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咱要能学会这种技术,就再不用发愁完不了任务。”这样想着,王海川便萌生了“学艺”的念头。

    “单位给咱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王海川乌黑透亮的工作服上,缝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各种塑封好的说明书。

    说起这个大口袋,还得从王海川“学艺”讲起。

    自从爱上机电工这个行业,他便利用井下休息时间不停地向老师傅请教。为及时掌握设备构造,他就把图纸装在身上。

    王海川的勤学好问,被领导和师傅们看在眼里。6个月生产班锻炼过后,他被安排到检修班学电工。

    来到新岗位,王海川如鱼得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补知识,实践综采生产工艺,提升机电技能。

    “咱就是一个维修工,操那份闲心干啥?”面对工友的疑问,王海川一脸虔诚地说:“单位给咱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

    为准确掌握设备构造,他一听说有故障,就主动请求下井,一呆就是半天;为尽快提升业务水平,他挤出时间白天做记录,晚上对照资料查图纸,一学就到后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车间跟着师傅们学。

    技术上的成名,缘于对SSJ-1200型皮带机机尾移动问题的研究。因为有被缩皮带机尾将军柱断裂挤伤的亲身经历,王海川立志啃下这个“硬骨头”。

     他一边跟班作业,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不停地画图、测量、汇总。终于,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模拟思索后,他想出了在皮带缓冲架安装两个自移千斤顶与转载机配合移动的办法。

    “以前,工人缩皮带需要6个人,现在只需两个人;原来,每次拆皮带需3小时,现在只需40分钟,仅皮带复用一项每年可节约资金120万元左右。”王海川介绍,这项革新项目于2008年申请国家实用性专利,受到兄弟单位一致赞许和推广。

    紧接着,“端头简易副架”“皮带游动车改造”“皮带机尾缓冲架改造”等一系列创新项目获奖并得到成功实践。特别是2015年,他主持研发的“无电源气控延时智能排水器”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

    天道酬勤。17年来,王海川先后参与S2、S3、N1、N3四个采区共18个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配套和开采,多项革新项目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为煤矿节约资金达300多万元。

    “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扔下工作,只为自己着想。”

    “他朴实谦和,不善言辞,一旦投入工作就干劲十足。”常村煤矿生产副矿长白志鹏至今记得,2015年3月份N3-5工作面处理设备故障时,王海川在井下一呆就是36个小时。

    连续十几个小时跟班实时监控,反复检查数据分析,王海川最终力排众议,与厂家共同分析并改变原厂延时启动时间设置,使机器正常运转。

    吃住在矿上加班加点进行技术攻关,对王海川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睡梦中被吵醒要求下井排除故障也是常有的事。

    N3-3工作面过断层时,王海川大胆提出在不足2米宽的巷道内,用单体柱配合倒链将其斜靠在上隅角的办法拆除旧电机,仅用6个小时就更换了近7吨重的大电机。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队组才有朝气。”自从走上管理岗位,身为综采二队副队长的他反复告诫自己,时时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在管理中创新,他提出“三星”建设,即党员之星、节约之星、创新之星,推出“创新平台、实践培训平台、干部轮讲平台”,带动并鼓励工人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

    在学习中提升,他在全矿掀起“创建特色支部,争当品牌党员”热潮,开展以“抓学习、强素质、作表率”为主题的“五个一”读书活动,即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季度一交流、半年一检查、全年一考评;

    在感恩中奉献,他对亲人“无情”,对朋友“无义”,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倾注在煤井之下。亲戚朋友婚丧嫁娶、父亲三次病重住进重症监护室、子女开家长会,他都一一缺席了。

    “父亲做手术,你还呆在矿上干啥?”面对同事的劝慰,王海川振振有词:“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扔下工作,只为自己着想。


   发挥传帮带作用,亲自授课,悉心传艺,几年下来,王海川所带徒弟中,有38人成为高级工,3人通过技师资格鉴定,5人走上副队长管理岗位,4人成为主任工程师。


    千斤重担人人挑,党员干部齐努力。正是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综采二队创下多个“第一”:第一批质量标准化精品工作面;第一个全省“创建学习型组织”模范单位;第一批“技能人才培养优秀科队”;第一个突破“生产记录”;第一个“节约高效队组”。


    态度决定命运。


    “你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就能比别人多收获一些。”这就是王海川,17年如一日,用青春热血在飞舞的煤尘中成就不凡,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本网通讯员:姜国栋 常珍珍 徐 姗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