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一事一议:送温暖,不仅仅只是送钱送物

煤炭资讯网 2017/5/7 10:58:09    一事一议
    前几天,笔者到基层单位参加春节前送温暖活动,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当下的送温暖活动不无启迪意义。

    有位采煤职工在井下受伤致残后,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每月只能领取微薄的伤假工资,他的妻子为了照顾丈夫不能出去工作,一家人生活非常艰难。企业将这一家人列为重点慰问户,逢年过节企业和结对帮扶的领导都会上门慰问。虽然,这个伤残职工家庭每年可领到六七千元的慰问金,但这位伤残职工并不开心。
 
    这位职工受伤以前很勤劳,如今受伤了不能劳动,每次在家里接过领导送的慰问金,他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去年春节例行慰问时,前来慰问的领导与他拉家常,谈到以后能做点啥时,这位伤残职工说自己进矿以前在城里干过烧烤店。领导一听说:“对啊,你看你以后可以在矿区摆个烧烤摊嘛,你虽然不能干重体力活但可以专门烧烤,你老婆勤快能干可以进货和招呼客人,凭你的好人缘和吃苦精神,这烧烤的生意肯定不会差。”
 
    这位领导回去后就抓落实,委托后勤部门给这位伤残职工采购了一套夜间烧烤工具,包括折叠式棚子、几张小桌子、二十多个小凳子,亲自送到了这位伤残职工的家中。说干就干,在企业和工友们的帮助下,这位伤残职工的夜间烧烤摊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开张了。由于他们小夫妻待人真诚,加上过硬的烧烤手艺,前来光顾生意的职工家属络绎不绝。如今,小小的烧烤摊生意红红火火,往日的笑容又浮现在小夫妻的脸上。
 
    在今年年初的例行慰问中,当领导再次上门走访慰问时,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伤残职工婉言谢绝了领导送上的慰问金,他说:“有了您们送的致富门路和烧烤工具,我们一家子不仅能够自食其力了,去年一年下来,烧烤摊刨去成本,还赚了六七万元,所以我不需要这笔慰问金了,请领导把这些慰问金送给更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一席话,让大家感动不已。
 
    春节将至,各行各业送温暖活动正紧锣密鼓的开展,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能使职工群众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众群体感受到关怀和体贴。但不可忽视的是,送温暖活动在一些企业日益流于形式化,更多从领导及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群众角度出发,“送温暖”事实上变成了“送钱”。
 
    这样的送温暖活动,并不能使困难职工家庭满意。在有些企业,基层为领导干部选择送温暖的对象时往往形式化,要么困难职工群众往往提前被告知见了领导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么受访困难职工家庭必须处在交通方便的地域,不能耽搁领导太多时间。常见的场景是,往往是领导来了以后,站着和困难职工客套几话,然后掏出慰问金,再握握手,转身就走。
 
    送温暖变成了“送钱”,由此带来的弊端很多。一方面,单纯的送钱行为,滋生了困难职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一些困难职工见到领导上门就认为是“送钱的”来了,收得心安理得,甚至困难职工之间还相互打听和攀比,慰问金送少了还不满意;另一方面,在年复一年的“送钱”慰问中,部分困难职工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消退,年年慰问年年穷困,每年慰问的都是那几个老面孔。时间长了,即使企业安排了相关岗位也不愿意上班,制定了帮扶措施也不愿尝试,遇到困难了就把问题归结于领导关心太少,动不动闯进领导办公室大吵大闹,慢慢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送温暖慰问活动的走调变形。问到困难职工群众最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会调侃说“最缺钱”。事实真如此吗?困难的职工家庭各有各的难处,很多难处不是一个“钱”字就能简单解决的。比如,沉疴在身的病人需要寻访名医;拖家带口的职工家庭需要就近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有的职工家属想在企业附近找份工作可苦于没有门路;转岗职工和伤残职工创业初期希望得到政策的扶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希望听到来自组织和领导温暖的话语等。
 
   只有真正走到职工群众身边了解群众缺什么,才知道该送什么,才能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里。笔者曾亲身经历了这么一个场面,在一次陪同领导下基层到困难职工家庭慰问时,有个困难职工直言不讳的说:“领导,您这么远来给我家送钱送物,其实,你还不如给我送个能赚钱的好技术或赚钱好门路。我这样天天在家里吃企业困难补助,不仅闷得慌,人都耍懒了。”
 
    不久前,报载一地方单位在结对帮扶慰问活动中,发现一些上了年纪的困难群众家中没有炉子,家里异常寒冷,于是不仅为贫困户送去了煤炭、炉子,还帮困难群众支起了炉子,并向他们宣传安全使用炉灶的注意事项。这种务实为民的做法,将这雪中的“炭”送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在“暖身”的同时更能“暖心”,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阵阵暖意,让人感触颇深。这样的精准扶贫,是需要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的。
 
    所以,对走访慰问来说,除了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外,还要将困难职工群众疾苦记在心上,深入困难职工家中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困难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帮扶慰问的切入点,换位思考,周到服务,真情实践,制定有针对性的解贫脱困措施,与职工群众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敞开心扉讲掏心窝子话,才能开拓新视野、提升新境界,切实为困难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总之,开展了这么多年的送温暖活动已卓有成效,但企业各级领导干部不妨多走几步,多送几程多,听听困难职工群众真实的声音,多问问困难职工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再解决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的问题,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温暖真正送到困难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本网特约记者: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 杨 涛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