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程宏奎:关于煤矿企业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态势的调查

煤炭资讯网 2017/6/15 10:18:26    论文、言论
    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没设计、小建议为内容的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是1983年共青团中央、国家经济委员会、全国总工会联合发起的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的生产劳动竞赛。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近年来,随着工会工作不断融入企业发展中心,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已成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全面掌握当前职工“五小”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解决职工“五小”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难题,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瓶颈、掀起新一轮职工“五小”创新热潮典定良好基础,笔者以陕煤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为例,对职工五小”创新作以下调查。

        一、四年来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更好掌握职工“五小”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 和近几年来存在问题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因此,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的相关资料查阅分析、基层走访职工、召开技术骨干座谈会、到井下实地查看成果推广应用等方式,掌握了解到以下基本情况。
 
    (一)参与“五小”创新人员结构。2013年至2015年,全矿在册职工由3884人下降至3164人,在经过企业改制、转岗分流、定岗定员、到2016年5月底以后,全矿在册职工1898人。从以往参与“五小”创新的人员结构来看,自觉参与科技创新的职工占总人数的8.5%,而这些参与科技创新的职工,95%都是青年生产骨干、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工作业余空间,且在煤矿工作时间较长,日常工作中具有创新惯性思维,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创新项目较多。而一般普通职工因自身文化水平所限,习惯于按部就班,抱着不求进步、顺其自然的想法,不愿意参加科技创新。从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统计,矿级领导参与率占5%,科(部)室管理人员参与率占26%,区队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率占55%,普通职工参与率占20%。由此不难看出,创新的主体是:全矿各部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般基层区队管理人员。
 
    (二)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项目有减无增。从调查资料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下峪口煤矿有据可查的职工“五小”成果214项。其中2013年86项、2014年37项、2015年52项、2016年39项。随着煤炭市场寒冬持续、煤炭价格走低、企业转型、人员分流、单位定员定岗的大环境下,职工“五小”创新意识受到冲击,创新的项目与数量逞下降趋势。在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2013年的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是2014年和2015年的总和。从整理资料中发现,从2013年以后的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各种资料齐全,每一项创新成果的图纸设计、实物照片、评审资料、发明人的信息档案等保存完好,并按照标准归挡管理。但2012年以前的职工“五小”创新档案资料残缺不一,有的创新成果还无法考证,技术成果发明人有的已退休离矿,有的被调离其它单位,甚至延用至今的技术成果得不到详细的确认。
 
    (三)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产生的效益。在查阅资料中看到,2013年至2016年共214项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中,就有12项创新成果获矿业公司一等奖,22项创新成果获矿业公司二等奖,23项创新成果获矿业公司三等奖,14项创新成果获矿业公司鼓励奖。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无凝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系数,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2013年电煤区职工刘亚平发明的“乳化液泵站智能水位控制系统”推广应用后,对工作面液压支架供液效果可佳,循环泵站供水,避免供水不良烧坏水箱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工修理费、材料费共计达12万元以上。2014年下料队职工刘福云发明的“纲丝绳扣插接机”,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工费6.8万元。2015年生产技术部李宇龙发明的“顶锚二次紧固器改造”,其工程质量和安全系数的保值价无法估量。2016年安装队职工郭永峰发明的“改进装车平台”,每年可为矿上节约资金达20万元。近四年来,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低于800余万元。还有些成果发明涉及到机电运输、材料支护、机械零配件、矿车人车、通风设施、电缆吊挂等44项成果,每一项发明的技术成果都凝结着发明者的辛勤汗水,每一项成果的推广应用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职工“五小”创新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化。2013年4月,下峪口煤矿工会率先在全公司成立以职工名字命名的“亚平创新工作室”,采取“典型引路、拓宽思路、骨干领路、学员赶路、广开言路”等办法,引领职工“五小”技术创新工作在矿区蓬勃开展。由此,将职工“五小”创新由分散型研讨向集中型转化。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矿工会高标准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桌、椅、板凳、黑板、尺子、圆规等,小到操作按扭、保险柱;大到井下电器开关等实物模型。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为职工到创新工作室搞技术创新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技术研发平台,其优点是:由分散型研究向集中型研究转化。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如职工金瑞华在研究“采煤支架便捷回撤装置”时,因示意图画的不正确,导致此项技术研发被停止,于是他带着图纸到创新工作室请教刘亚平,刘亚平根据支架升降原理,很快就画出了图纸,解决了这项技术研制难题,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创新的目的。相比之下仍有不足之处,职工没有固定时间搞技术研发,一般都在业余时间。加之,井下工作时间较长,精力有限,职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职工“创新工作室”处于亚运行状态。
 
         二、目前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自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开展以来,下峪口矿工会按照上级公司工会的文件要求,逐年下发了《关于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活动的通知”》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贯彻实施不力、运行不够规范、被动应付较多、职工主动意识不强、创新成果质量不高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小”创新全员参与不够。每年矿工会就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活动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全矿各部室、各基层单位,在竞赛内容、竞赛目标、竞赛项目和考核办法上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就是在宣传落实过程中,大部分单位就文件学习而学习,学完之后速之高搁,区队没有树立主体责任的意识,没有形成压力和动力。加之,多数职工受文化知识、工作环境及岗位工种的局限,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主要干部和技术员的事,于己无关,特别是一线区队的主管领导对“五小”创新认识不足,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生产管理上,忽视职工“五小”创新督促监管,表面看起来像是做了工作,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结果形成了职工“五小”创新活动“五多五少”的被动局面。既事前开会要求的多,事后宣传展示的少;下达的任务指标多,参与创新的人员少;安排交办的任务的多,跟踪服务指导的少;上报的创新项目多,有质量有价值的项目少;使职工“五小”创新活动难以达到全员参与的预期目的。
 
    (二)“五小”创新没有形成合力。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数年一惯制,活动方式单一陈旧,每年的创新活动方式按部就班,缺少创新理念。从以往发明的技术成果来看,要么是区队领导干部、技术员、电钳工,要么是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骨干;而很少有一般普通职工参与,没有形成合力,而且发明的科研项目技术含量低下,推广应用的范围不畅,甚至个别项目出现了“头痛顾头,脚痛顾脚”现象。一是创新项目没有形成合力。从调查中得知,四年来214项职工“五小”创新项目中,“单打一”的职工“五小”创新项目类见不鲜,如某职工发明的《破碎井巷帮部锚索钻孔施工工艺》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技述难题,但缺少他人参与共同研究,出现了一条道走到黒的现象。二是科部室指导推广没有形成合力。某些“五小”成果在推广应用时,出现了单位人发明单位用的现象,而生产技术组和科部室的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合力进行推广应用和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某些技术成果在中途应用中夭折。
 
    (三)“五小”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矿工会每年虽然制定了职工“五小”创新激励机制,但是奖励形式单一、奖励额度偏小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一,对“五小”成果的发明者仅仅局限于一次性奖励,缺少持久性的激励机制,每次奖励虽然是职工工资的1-2倍,但与创新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仍处于过低标准,因而职工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其二,缺少精神层面的激励。尽管在近几年来多数单位均实行了以发明者个人姓名名命技术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缺少现场挂牌、缺少成果集中展示等,引起不了大家的共同关注,未能达到一点带面的宣传效果。从而导致了科技创新项目展板、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刊物等只能是“花鲜一时”,难以形成人人观注、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五小”创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就以前的创新成果项目来看,职工创新思维的偏向性严重,创新的覆盖面较小,创新的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五小”创新认定上,只是针对生产、安全有具体改变的成果进行认定,而对改善生产环境、职工生活等方面缺乏认知度,而且视了小设计、小建议。究其根源在于小设计和小建议是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小发明成果所产生的效益直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小设计、小建议最容易被人们忽略。二是领导协助能力较差,有些小发明需要本单位的领导和技术员帮助完成图纸或提供必要的材料物件时,他们见缝插针,冠以自已的名字或据为已有、或挂名分享成果。三是评审人员对“五小”成果的评审把关不严、理念不清。如2013年某职工发明的“溜煤嘴长把安全放煤法”,是将原溜煤嘴手把按照“杠杆原理”加长后,人工操作省力。可是加长后的手把在放煤时,影响人对放煤的视线,放出来的杂物及矸石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违背了《煤矿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职工对“五小”创新的思维扩展。
 
    (三)“五小”创新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近几年来的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来看,矿工会每年都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一把手和基层工会主席为成员的“五小”创新领导机构,其配套政策也相应齐全。但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分工不明、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五小”创新活动按部就班,“一亩三分田”里的庄稼苗年年如此,缺少土壤改良,没有良种更换,措施落实不力,收获效果不大,究其原因还是“五小”创新活动分工不明的问题。二是“五小”创新活动主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天女散花”式的“五小”创新文件各个单位都有,但引起不了主管人的重视,认为“五小”创新就是一项业余活动,没有法律追究风险,因而出现了“五小”创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职工“五小”创新的制度存在盲区。从以往职工“五小”创新的现状分析:职工“五小”创新存在发展不平衡,职工参与率不高,广泛性不强等现象。在总结表彰、推广应用的制度上,缺少相应的配套机制,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运行机制,使之某些管理制度在执行上难以体现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和程序化,仍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加之在基础工作管理上,缺乏职工“五小”创新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指导,滞缓了技术推广与应用,甚至造成了“五小”成果推广应用的“空白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五小”创新持久钻研的积极性。
 
         三、加强和改进职工“五小”创新的思考
 
    职工“五小”创新,不仅是企业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煤矿工会工作适应新常态、实现内涵升级的迫切需要。在企业“十三五”规划开始起航远征的关健之年,工会工作必须创新升级,在创新中助推发展,在发展中形成特色,努力打造体现时代特征、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会工作新品牌。因此,职工“五小”创新也是工会工作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解决现阶段职工“五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将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岗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一)要解决“五小”创新参与率的问题。首先,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把技术部门、区队技术员等方面的人员纳入进来,分指标定任务,与晋级聘岗挂钩,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信息库,实行分片包干和“一带二”政策,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让那些坐地观望或不愿参加的职工通过带动效应,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五小”创新队伍中来。其次,以职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持续发展为动力,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保障职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应与企业行政、人事部门密切配合,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如在物质层面设立职工创新金点子奖、创新效益奖等,对那些参与到科技创新中的职工以资鼓励,或根据职工创新的成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按一定比例提成奖励,从而更大程度激发职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在精神层面,对优秀知识型、创新型职工主动学习、提高技能的职工予以表彰和嘉奖,提升优秀职工成就感。再次,矿工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职工在“五小”创新方面的需求,解决职工在科技创新中的难题,在工作上支持创新人才发挥,生活上关心创新人才需求,人格上尊重创新人才个性,心理上体谅创新人才可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扭带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五小”创新人员参与率不高的问题。
 
    (二)要解决“五小”创新质量不高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五小”创新质量不高、应用范围小、应用价值不大等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阵地作用,先由一个“创新工作室”做点,逐步吸引科技新型人才,等科技爱好者越来越多时,由一个创新工作室逐步扩大到每个基层区队创办一个“创新工作室”,让那些愿意发挥自我特长的人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二是坚持每一项创新成果有“冠名、有牌子、有质量”的创新原则,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捕捉职工创新信息,现场破解创新技改难题,指导主创人员完成创新成果,保证创新质量。三是要明确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职工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断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等,不断为企业稳步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杜绝把某些己在日常工作中通用过的技术项目进行“文字回炉”后,变成了个人的科研成果,确保每项技术成果有价值、有质量、有推广空间。
 
    (三)要解决“五小”创新氛围问题。要实现职工“五小”创新的自动参与,贵在思想发动,重在宣传教育。一是要通过会议,利用橱窗板报、橫幅标语、内部刊物等途径,对职工“五小”创新进行大量宣传 ,让职工真正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机制,激发和凝聚职工学技术、懂技术敢于创新的积极性。采取“互帮互学、以师带头、分类指导”等办法,着力在舆论引导、平台搭建、荣誉激励、制度保障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职工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主动性和参与创新的热情。二是要抓好职工“五小”创新的中间环节,以基层区队为单元,明确区队技术员就是本单位职工“五小”创新的带领人和组织者,负责本单位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和爱发明创造的职工档案,负责本单位“五小”项目的立项和技术成果上报工作。三是矿工会要针对“五小”创新内容有重点的开展调研,达到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推广一个,防止有些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因技术和资金受阻被搁浅,主动为科技创新研发者鼓劲加油,形成自上而下的 职工“五小”创新氛围。
 
    (四)要解决职工“五小”创新数量问题。职工“五小”创新的主体是一线职工,要通过全员参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生产中的难题。工会群众经济技术部应会同矿生产技术部,制定并确立职工“五小”创新的主攻方向,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形成“大众创业”主流,提高创新数量。一要通过学习培训,发现一批善学习、爱钻研的“五小”创新骨干队伍。以骨干队伍为核心,逐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二要以推广应用后的“五小”创新成果,以召开学习交流、原理解析、技术共享等形式,开导职工“五小”创新并不神秘,只要勤观察、爱钻研,人人都会发明创造,个个都会改革创新。三要扩大创新工作规模,定期举办成果展示、召开科研交流会,把那些不善钻研、不爱学习、不愿动脑的旁观者通过交流互动吸收到自主创新的队伍中来,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后氛围,由此实现由人的分散型参与到共同参与创新、提高“五小”创新数量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煤矿企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其岗位工种较多,生产形式涉及面广,要想提升企业多元化发展,就要象韩城矿业公司在今年5月9日职工“五小”创新推进会上提出的两点要求:“一要夯实基层基础,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就要结合黄陵煤矿经验,把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全面推向新的领域。二要结合历年来的工作经验,在过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职工“五小”创新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革命时代”。


作者:陕煤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 程宏奎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