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刘 波:记忆中的年味

煤炭资讯网 2018/1/24 16:23:33    散文荟萃
     临近春节,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年的味道逐渐消失在我的味觉和视觉里。过年,在中国人眼中是最美好的节日,正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变换了模样。这不禁勾起了我关于儿时过年的记忆,那种熟悉的味道仿佛又徘徊在口齿间,快乐的感觉从记忆的深处慢慢浮现。
    我儿时在农村长大,陕北的农村,山高沟深,物资匮乏,吃和穿成为陕北农村人“刨黄土”的源动力。记忆中,母亲从春天就开始为过年做打算了,耕种的时候特意给我们种点“酒谷米”,这种米是陕北小米中一个独特的品种,淀粉含量高,适合冬季酿造稠米酒。也种植少量黄米和黄软米,主要是为了做黄米糕和黄米馍。家里春季会孵小鸡,养上十几只下蛋的母鸡,几只大红冠子的公鸡,开春在集市上买个好猪娃,自己的粮食和野菜喂上一头猪。自家院子里种着枣树,地里种着苹果树、梨树,瓜果树的种植给物质匮乏的过年增添了果香。至于像地里种植土豆、红葱、土葱头等,过年的时候都能用得上。
    我记忆中母亲在农历的小雪开始就正式准备过年了,小雪节气,陕北室外温度可以确保露天储存肉食而不变质,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宰杀山羊,山羊是村民自己在坡地上放养的羊,能宰杀的都是四十斤左右的一年龄羊,条件好的人家买上一只山养和一只绵羊,自己宰杀,羊皮卖掉,羊杂碎和羊肉留着自己家吃。条件不好的人家,就买上“一件山羊肉”(一个羊一分为四,分开的四份就是四件羊肉)和“一件绵羊肉”。条件再差一点的,就只买“一件绵羊肉”,条件最差的,就变工,别人杀羊的时候给帮上一天忙,主人家会给上一副羊杂碎和一个羊脖子作为酬劳,这也算是给过年备下点肉食了。杀好的羊肉,一般都放在露天不见阳光的角落里,农村人会去河面上刨大的冰块,农村河面的冰块晶莹剔透的,干净没有异味,将刨出的冰块码放在羊肉的上下,起到保持温度、调节湿度、防止羊肉耗干的作用。
    大雪节气,喂养了一年的猪娃子,长到二百斤左右,村里人开始杀猪了,杀猪是农村的一件大事,一般都是要叫上好几个人一块儿帮忙。杀猪也是个技术活,得请年轻力壮的好把式,保证下刀位置准确,一刀下去猪就毙命。农村杀猪,现在成为一件稀罕事了,我小时候每到杀猪的时候就围在猪边看,猪嚎的那个撕心裂肺啊,自己却感觉到一种新奇和快感,杀猪褪毛,开膛破肚,一整套工序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杀好的猪肉,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留一件猪肉到三五斤一刀肉不等,其余的都拉倒集市上去卖了,这是农村人为数不多的经济来源之一,猪下水一般都留着冬至吃。猪肉的保存和羊肉相似,不再祥说。
    大雪过后,年就近了,陕北的冬季是漫长的,对大人来说冬季是难熬的,农村迷信说腊月是“乱月”,即腊月这个月的晚上是不能外出在村子里闲逛的。对我们一群娃娃而言,穿着开裆裤整天在冰面上溜达,找到点干蒿柴和树枝就点火,嬉戏玩耍,是冬季最大的乐趣。大人们冬季会用传统的方法,套兔子,闷山鸡和野鸽子,打到的野物留一点给自己,这都是为过年的时候餐桌上能有点新花样,其余的拿到集市上换点零花钱。
    腊月二十三开始,正式进入过年了,农村也大扫除,扫窑洞,贴窗户纸,窗户纸用的是麻纸,透光性和保温性差,就这大家感觉都是很奢侈的了,有些人家几年都不换窗户纸。这一天也是灶王爷的节日,在灶台上要祭奠灶王爷,祈求来年食物丰盛,饮食健康。
    腊月二十五左右,喂了一年的鸡也肥了,部分母鸡过了产蛋的高峰期,继续喂养的意义不大,只能杀了吃肉。杀鸡,这个传统的手艺估计慢慢就失传了,我是家里杀鸡的主刀,早上开鸡棚门前,先确定好要杀的鸡,在鸡棚里逮住鸡后,用脚将两个鸡爪踩住,将鸡头掰弯与鸡脖子抓在一起,拔去鸡头上的毛露出鸡皮,用小刀在鸡皮上一划,鸡血就开始往外流,在鸡翅膀上拔一根主羽插入刀口处,插入后反复进出,直至鸡血全部流完,鸡就杀死了。杀死的鸡用烧开的水在盆中一泡,退去鸡毛,开肠破肚,鸡杂陕北人一般不吃都扔掉了,只要鸡内金,鸡内金用火焙干,对小孩消化不良有极好的疗效。
     家家户户开始做豆腐,豆子用的是陕北特产的黑豆、绿黑豆、白黑豆,这几个品种的黑豆蛋白质含量高,最适合做豆腐,做豆腐的时候黑豆需提前一天在水里浸泡,浸泡好的黑豆在石磨上磨。有大牲口的人家,套上大牲口拉石磨,省时省力,我们家因父亲常年在外,所以家里没有养牲口,只能靠自己拉磨。磨盘很重,我拉着磨盘一圈一圈的转,心里老想这啥时候才能磨完啊,有好几年年我都是拉一整天的磨盘,小孩子么,看着别的孩子在玩,自己拉磨盘,自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磨好的豆子都成了原豆浆,原豆浆在纱布上过滤后,豆渣喂猪,过滤好的豆浆在锅上烧热,加入卤水(陕北人只用卤冰和卤水),按规律均匀缓慢搅拌,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卤水中的氯离子和镁离子将变性的蛋白质聚合,一朵朵鲜活的豆花就漂浮在沸腾的锅中了,用瓢舀出后放在有纱布铺放的柠条框中(陕北常见的固沙植物,枝条韧性好,可塑性强,常用作编制日常用具),框子上面放大石条压制,压出水分后,陕北豆腐就做好了。做好的豆腐,母亲会首先犒赏推了磨盘的我,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块,蘸着陈醋和蒜泥调制的汤汁吃,那味道真是无法言说,这也是母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我们要自己动手,懂得劳动快乐。
    豆腐做完后,就开始做粉条了,陕北土话讲“漏粉条”,农村人将自家地里产的土豆通过几道过滤沉淀的工序,做成土豆淀粉,土豆淀粉如雪花般净白,如丝绸般润滑。做好的土豆淀粉,存放在缸里,可以几十年不坏,15年国家提出土豆主粮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土豆淀粉的高质量和耐储存,这是题外话,我们回归正题。土豆淀粉加入适量明矾,搅拌均匀后,倒入热水,像和面一样,充分和起,在饸烙床上压制,压出的土豆淀粉经开水锅过水后,捞出晾制。粉条的粗细及形状可通过更换饸烙床的模具实现,年前做好的粉条,除大部分直接在露天放置备用外,也有通过晾晒进行干燥储存的。
     陕北过年前还做两样主食,那就是做黄米糕和黄米馍,黄米糕的做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秋季新收获的黄软米,用温水浸泡,淘洗后,在石碾上反复碾压,碾压后的黄软米用细筛子(陕北人叫箩子)过筛,过筛后出来的就是黄软米面。黄软米面拌少量凉水,大火上锅蒸,蒸的过程注意观察软硬度,确保蒸熟后能软硬适中,蒸熟后放盆中反复搓揉定型,定型成长条型后外表抹上黄油,就可切片用热油炸了,炸好的黄米糕可放置一个春节,随吃随热。
    黄米馍(糕斜儿)的做法就比较复杂,黄米和黄软米按比例混合,用温水浸泡,淘洗后,在石碾上反复碾压,混合的黄米和黄软米碾压后用细筛子过筛,过筛后出来的就是糕斜儿面,糕斜儿面在热锅中翻炒,翻炒时掌握火候和成色,翻炒后的糕斜儿面加水定型后,就可以上锅蒸了。糕斜儿外观金黄,松软适中,口感微甜,米香四溢,是难得的春节待客佳品。条件好点的人家也做白面馒头和枣馍,这些现在市面上常见,就不多叙述了。
     陕北人冬季还喝一种米酒,特别是腊月左右,喝的最为普遍,俗称“黄酒”,黄酒的制作比较简单,原料用的是酒谷米。母亲会早早的自制酒曲,用麦仁、玉米仁等泡水,泡水后的麦仁玉米仁长出胚芽,胚芽中自然含有发酵的菌种,将长出胚芽的麦仁玉米仁研磨后备用。酒谷米经石磨碾压后,过筛,加少量水拌匀,大火上锅蒸,蒸熟后取出,放置在盆中,反复搓揉,待温度降低后,加入酒曲,再拌匀,放罐子中,用被子等包裹罐子保温,放置在炕头温暖处缓慢自然发酵。
    经过几天的发酵,酒精和粮食混合的香味就逐渐散发出来了,黄酒就做好了。做好的黄酒,黄酒与水根据个人口味混合后,在锅中加热,放适量白砂糖搅匀就可以喝了。
     陕北人将冬季不多的肉食,变着花样的做出不同的感觉。过年前,炸丸子、烧肉、酥鸡,这是条件差不多点的人家都要做的。
    炸丸子,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丸子肉馅用豆腐、五花肉、后腿肉、纯廋肉等为原料,肉馅加入花椒、大料、盐、葱花等作料,添加土豆淀粉增加粘性,易于定性。丸子搓揉成大小适中的圆球形(寓意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意思)放入热油中炸制,炸丸子要掌握好火候,炸的过了丸子发黑,吃起来发苦,炸至外表金黄即可。吃的时候,可放些许葱段和干黄花菜蒸着吃,也可当其他饭菜的辅料。
     酥鸡,将杀好的整鸡剁成大小适中的鸡块,放盐和调味料腌制,鸡蛋、土豆淀粉相互混合打成糊状,腌制好的鸡块在糊状混合物中滚一下,就可捞出来下油锅中炸,炸至金黄色即可。吃的时候,可蒸着吃,也可做拼三鲜的辅料。
     烧肉,这在陕北农民眼中,那是最美的食物了,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洗净,下调料大火煮至八九成熟时,用黑糖或白糖在小锅中熬制糖浆,熬制好的糖浆倒入锅中上色(也有用酱油或者麦芽糖的),糖浆给烧肉披上了暗红发亮的外衣,煮好上色的五花肉,捞出下油锅炸至表皮略干即可。烧肉切片码放至碗中,用大火蒸,出锅后就是陕北人红白喜事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红肉”。红肉夹馍吃,就米饭,口齿间肉香的感觉,用流行的话说,谁吃谁知道。
    串枣牌,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农村人都舍不得给地里种枣树,怕影响庄稼的生长,每家每户就那么几颗零散的在角落里的枣树,加上没有施肥、修剪等现代的农业技术管理,枣树的产量比较低。秋天打下的枣子,母亲都是用筐子装好,挂在窑洞石头面的顶上,我和弟弟想吃,那是很难的,够不着。快过年的时候,母亲用高粱杆做成菱形的高粱杆牌,用线将枣一个一个的缝在高粱杆牌上,就成了枣牌了。母亲也会用枣和花生相间着给我们串枣串,串好的枣串挂脖子上,别提多神气了,饿了或者想吃的时候,随手一抓就是一颗枣,省时省力。
     说了不少过年的吃,再来说说过年的乐。
     小时候,每到过年,父亲早早的将院子里的枣树挂上灯笼,100瓦的灯泡那个透亮啊,照亮农家院子里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希望。父亲总会买上几挂鞭炮、不少二踢脚(麻雷)、起火(一种带悠长声响的爆竹)、蝴蝶炮、花炮,我和弟弟老早就盯着这些爆竹了,将鞭炮全部拆开了,抓一把放在新棉袄的兜里,点着萎香(陕北抽旱烟用的一种香),找小窟窿、雪堆、树洞、石头下,各种可以放鞭炮的地方,一个一个的放,那感觉,别提多美妙了。小伙伴们,相互比拼这谁的炮仗炸的响,谁的炮仗炸的雪窟窿大,整个春节,在山沟沟里回荡着爆竹的声响和孩童的笑声。
    垒火塔,父亲早年开拖拉机,每次回家过年的时候总是拉一车大块的炭,所以我们家没有缺过垒火塔的炭,垒火塔也是个技术活,用匀整的块炭,按宝塔的形状逐层码放,塔中心还需放置硬柴,底大顶小。除夕那天,太阳落山后,就可以点火塔了,火塔点着后,可以一夜不息,直至第二天天明。火塔最受不起的是小伙伴们轮流向里边丢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好好的火塔往往到除夕夜睡觉前就让鞭炮炸的变了模样了。以前电力不通,除夕之夜,没有更好的照明设施,垒个火塔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当然也有辟邪、驱兽的作用。
     穿新衣裳,腊月将近,母亲就早早的开始给我们做新衣裳,在集市上买新布、新棉花,用穿破的布料纳千层底,慈母手中线,经过几个昼夜的缝制,崭新暖和的棉袄、棉裤和新鞋就穿在我们身上了。小时候对于衣服的记忆,大概就是过年时候穿的新衣裳了,母亲辛苦做好的新衣裳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不是玩耍的时候划破了,就是点火烧坏了,现在想想,母亲当年得多伤心啊。
    除夕,农村俗语讲“月尽”,除了早上起来打扫院落外,贴对联,在门沿的外头放炭、刀、柏木材,门沿里要放葱蒜、鞭炮,水缸里要放葱蒜。除夕的两顿饭,饭前饭后都要放爆竹,意表辞旧迎新。
    从除夕开始,年的味道一直要到正月二十三,更晚的持续到农历二月初二。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拜年,那个时候的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是要磕头的,老外公、奶奶、外公、父亲给压岁钱从最初的五角、逐渐到十块钱,当时的十块钱对小孩子来说可是巨款,不像现在给个千儿八百的孩子们也没感觉。我们收到的压岁钱总是压在枕头底下,半夜起来还要用手摸摸,生怕丢了。初一的下午,农村讲究吃饺子,饺子里总是要包几个一分钱的硬币,吃出硬币的,寓意一年都有好兆头。
    正月初五,送“穷小”,就是送穷神了,各家各户将除夕至初五积攒的垃圾、炉灰等扫在一块,将垃圾倒在通行的大路口,让后放爆竹,催促穷神早点离开,祈求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六,陕北讲“过小年”,过小年寓意着人们对春节的留恋和不舍,一年就那么几个节日,辛苦劳作一年,为的就是这几个节日里能敞开了玩和吃,对于穷苦了几十辈子的陕北人而言,多过一个节日,就多一天乐呵,能让节日的快乐装点娱乐生活匮乏的日子。正月初六与除夕的讲究和过法如出一辙,不再详述。
    正月初十,大清早各家各户开始挑水,记忆中我们村子的水总是很充裕,沟道里,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两三米,用石头砌起来,就是水井了,挑的水将自家的水缸盛满水,意指挑回了富贵。这一天还要吃黄米糕,寓意步步高升。
    正月十五,元宵节,陕北是不吃元宵的,一是没有糯大米,大米和白面都是稀罕物,根本就吃不上。元宵节这一天,老辈们都看墙上的“地虎虫”,通过有无地虎虫来预测一年的收成好坏。年轻的后生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甩火笼嘴,就是将荞麦皮、黑豆皮等填入牲口的笼嘴中(用铁丝编织成的一种牲口用具,给牲口带上,防止牲口啃食),用绳绑住笼嘴,点着后甩开,转圆圈,就像在黑夜里有一条龙在舞动一样,很是漂亮。
     正月二十三,叫法比较多,如敬山神、填狼口、跳火节、馋婆节,也要垒火塔,不过这个火塔的材料是酸枣枝(鼠李科的一种常见植物,土话说圪针),火塔点着后,人要从火塔中跳过,小孩子睡觉的枕头也要过一下火塔的火,主要是为了驱邪,除瘟去病。跳完火后在火堆上烤馍吃,意指吃福气。
    正月里,在陕北农村,还有一种陋习,人们总是聚在一块儿赌博,玩法很多,没有扑克牌之前,主要是玩扣宝、牌九(推对子)、焖胡、掷筛子、打麻将,这在我的记忆里很深刻,因为这种陋习,有些人家的年是在夫妻吵闹和打骂中过的,还有妻子因为丈夫赌博,上吊自杀的。这种陋习在陕北根深蒂固,主要是因为老实本分的陕北人勤勤恳恳的劳作一年,换来的可能是颗粒无收,你辛苦努力了,老天不下雨或者下冰雹,一年就白干了。草原上的匈奴马蹄子一跑就将一年的收成抢走了,这种靠天吃饭、凶吉难料的日子,人的潜意识里,除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奈,还极易萌生“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加之陕北山高沟深,处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交汇处,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战乱不断,匪气和陋习自然就根植在灵魂和骨子里了。有些职业赌徒,走村串户的赌博,在广大妇女严重,就是过街老鼠,恨之不及。
     正月二十三已过,玩乐和放松了近一个月的人们,开始准备新一年的耕种了,种地的开始往地里送粪,做小买卖的开始外出,年就算正式过完了。
     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年是美好的,年是快乐的,年是有独特味道的。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对年的记忆就逐渐模糊了,我想把关于年的记忆,用键盘敲打出来,记录在纸上,让下一代人知道年原来是这样的。日子总是一天一天在重复,时代在进步,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人团聚、生活和美、祖国强盛的美好愿望。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收获幸福,平安快乐。

作者:陕煤集团神南张家峁矿业公司 刘 波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