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改革开放40年 矿山劳模展风采

煤炭资讯网 2018/11/23 18:28:50    人物展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劳动让柏林煤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山人民的生活水平,矿区面貌日新月异,建设安全高效美丽和谐新柏林的远景目标已经确立。
     柏林煤矿隶属于川煤集团达竹公司,于1973年建成投产,45年风雨历程、45载励精图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挫折,在川煤集团、达竹公司的领导下,始终满怀信心、行稳致远。矿山儿女持之以恒,契而不舍,用劳动创造奇迹,用劳动改变世界,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杨志饶就是矿山儿女的优秀代表,从一个挖煤工人干成了全国劳模。
            与煤结缘 逐步成长
    截至2018年5月3日,杨志饶与煤矿结缘整整40年。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广东沿海吹响时,19岁的杨志饶还在一个叫徐家沟的地方,为了养活4个弟弟妹妹,挑煤炭挣钱,他冒着生命危险,爬进200米的小煤窑巷道,第一天拖了5个载重200斤的拖篮下井,第二天又拖了7个,小煤窑工头看他一身好力气,爽快地将他录用。
    杨志饶深信劳动改变命运。凭着他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他很快成为了技术过硬的小煤矿采煤技术员、安全员乃至副矿长。一年后,大一点的城西煤矿将他挖走;3年后,他已成为庙坝煤矿3号井的煤矿矿长。
            迈进大矿 担任队长
    1998年,杨志饶迈进了川煤集团旗下的达竹公司柏林煤矿,成为该矿采煤队的一名农民工,由于他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努力学习大矿的攉煤、移溜、回柱、支护等采煤技术,成为了班组中的全能人才,很快成为该队职工中的佼佼者,并深受领导赏识和工友们的钦佩,参工6个月就担任班长。
     担任班长后,他带领全班职工开好班前会,讲清上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处理,讲清当班安全注意事项,讲清事故案例,讲清现场安全措施,讲清职工行为规范。在生产现场认真落实好案例规程和措施,积极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现场安全生产。作好职工技术帮扶工作,努力提高全班职工业务技术水平。1999年11月被矿里聘为新组建的采煤一队队长。
           如履薄冰 抓好安全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队长的杨志饶对于安全责任总感到压力山大。他常说:“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每一个人在现场守住了安全,才能确保矿井平安。”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时采煤一队的工人都来自农村,职工习惯性“三违”普遍,在生产作业时轻微伤事故时有发生。杨志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连队班子深入采煤工作面,一对一地与职工谈心交流,广泛征集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并完善了区队安全管理办法、班组建设办法、隐患、“三违”、事故责任追究及处罚等系列规章制度,并逗硬执行。在宣传贯彻新制度时,杨志饶说出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宁叫工人骂红脸,不叫家属哭肿眼”。同时,他与区队党支部书记一道带领副队干深入生产现场,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区队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效果逐步显现。
    杨志饶常说:“我一天不下井心里就不踏实!井下条件复杂多变,一天不下井自己就成了聋子、瞎子,弄不清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还容易瞎指挥”。他始终把井下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井下现场有职工作业,他就一刻不会放松对安全工作的管理。2017年3月的一天,杨志饶来到井下-2441采煤工作面。当他从3名后勤班组的职工正在回撤支柱,当他看到职工小李在无支护的顶板下正在操作手把,他现大声地斥责道:“你在干什么?明明这一段顶板较烂,随时有片帮、掉矸危险,不打好支护,就开始作业,不要命了妈?”随即,他要求立即支护。职工小王将护身支柱打好后,再开始作业,杨志饶长松了一口气,他对后勤班的职工语重心长地说:“安全生产不能抢功图快,一旦发生事故就后悔莫及,我们就成了罪人!今天出井后,小王自觉到队里按规定接受处罚。”
    在安全管理方面,杨志饶始终坚持不断创新方法,率先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和亲情、友情、干群等互动“六法”,规范了岗位操作行为,确保了多年的安全生产。
            钻研技术 屡创佳绩
    极薄煤层的开采是全国性的难题。杨志饶担任采煤一队队长以来,一直率领全队职工奋战在采高只有0.4米左右的极薄煤层,采用最原始的采煤方法手工落煤,先后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职工劳动强度、吨煤工效等一些关键问题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杨志饶主动请缨在采高仅有0.45米的0838(K18)工作面试用YRG3-100型爬底式采煤机。这时,从队干到职工,反对声一浪接一浪。但杨志饶始终没有退缩,他通过召开队委班子会,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统一队委班子思想。,并多次通过职工学习会、班前会宣讲机械化采煤的必由之路,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矿上的技术培训,并选出头脑灵活、喜欢钻研的职工外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该队逐渐掌握了机械化采煤技术此,走上了机械化采煤道路,原煤工效由原来的2.2吨/工,提高到5.1吨/工,最高时曾达到7.6吨/工。职工的劳动强度小了,收入提高了,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采煤一队在杨志饶的带领下已先后转战11个极薄煤层工作面,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月产量最高达1.37万吨,曾连续两次刷新达竹公司同类煤层采煤生产纪录。
            情感管理 感召人心
    在区队管理中,工资分配是十分敏感的事,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到职工的情绪。杨志饶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组织队班子制定了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各种奖惩制度。每个工种的职工上一个班有多少工分,每出一刀煤职工能领到多少工资,在区队工资管理办法里都能查到。同时,区队每天将职工的工分情况和奖惩情况都记录得一清二楚,月底在工资表上逐一兑现,给了职工一本明白帐。为保证职工家属的知情权,杨志饶还组织队里编印了《职工维权手册》,将职工每月的出勤、工资收入、奖金、各种扣罚款及区队管理制度等详细记录在手册上,每次发工资或奖金后,让职工家属在手册上亲自签字确认。《职工维权手册》让职工和家属心里一下子亮堂多了,职工家庭中再也没有因为收入问题闹矛盾的了,还促进了区队安全生产。
     杨志饶还积极实施亲情管理制度,坚持以人心感召人心。“我是大家的兄弟伙。”杨志饶常对队上职工这样说。他待职工如亲兄弟,职工办喜事,他亲自登门祝贺;职工生病他自掏腰包前去慰问;每年春节放假,他请全队职工吃团圆饭,再租车接送职工返乡、回矿。通过这些点滴关怀,让该队全体职工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杨志饶人性化的管理和无私奉献不但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同时得到了矿区职工家属们的爱戴信任,同时也获得了荣誉,他带领的团队是川煤集团响当当的“王牌区队”,先后荣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达州市工人先锋号”、“达州市市级模范之家”等荣誉。他本人也2007年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授予创先争优“四优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被四川省国资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全国劳模模范称号,2016年获第三届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志饶在管好区队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共同成长。在他的带领下,于2012年成立了杨志饶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从成立之初成员10人,发展到现在成员21人,近来年,工作室技术创新课题及科技攻关项目累计达83项,其中《三叠第煤层沿空护巷道载法动压控制理论与技术》和《极近距离薄煤层垂直共巷主动卸压沿胖娃人遇难巷理论与技术》两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每年节创经济效益数十万元。近日,杨志饶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了四川省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
     “策马加鞭未下鞍,老骥伏枥更奋蹄”。杨志饶把一颗滚烫的心全部注入百米井深的煤海,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燃烧着青春,铸造着光华,在他身上处处都闪现着煤海骄子的风采。

本网通讯员:何永兴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